您所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融合教育发展,60%多重残疾盲生终于被关注到了——访谈北京市盲人学校校长司占树

发布时间: 2018-05-02 13:14:30 | 来源: 中国残疾人网 | 作者: 李樱 | 责任编辑:
分享到:0

北京市盲人学校是老字号,1874年建校至今有144年的历史,是北京市唯一一所特殊教育中的百年校。连北京的出租车司机听闻这一地点,都轻车熟路。

出自对学生安全考虑,外人入校先登记,再让老师到校门口接,校园面积在寸土寸金的北京,不算小;远处操场绿油油的草地,5、6位高个子的盲生在操练升旗仪式。

校园后院还有一个体育馆,有标准室内柔道馆和篮球场,作为北京市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之一。体育馆里还有一间盲人舞蹈教室,舞台比地板抬高一寸,铺设木地板,学踢踏舞,这是最讲究声音的舞蹈。

记者还第一次看到盲人乒乓球,球台与普通球台尺寸基本一致,只是四周增加一圈木板条围起的挡板,而拦网不贴桌面,离桌面有一个乒乓球的高度,供球滑过,盲人乒乓球内带响,装着铅粒,滚动时有悦耳的响声。盲人根据球滚动的声响判断球路,沿桌面从网下推球击回,与众不同的玩法。

柔道馆外,五年级的盲生在上体育课,一个班6个人,一字排开,占不满过道,最边上,一位40岁上下的女性半搀扶半指挥一位孩子伸展手臂,“家属在陪读,这是多重残疾的孩子”。

小班制教学外,对于多重残疾的盲生,家长也可陪读。

多媒体教学也同样融入到了盲校教室。

校园无障碍,边角处都包裹上防撞海绵,以防盲生被磕碰到。

nEO_IMG_IMG_3931.jpg

北京市盲校开展了一系列体育活动,也包括不太为大众所知的盲人乒乓球,其打法与众不同。

校长司占树介绍,全校盲生220人,囊括小学到成人中专,成人中专全国招生,与义务教育阶段的京籍学生各占一半。

记者:近年来,残障孩子的融合教育呼声很高,4月25日北京市公布2018年义务教育入学政策,也首次明确规定优先保障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少年就近入学,条件不错的盲孩子都会乐意就近选择普校。这对盲校的生源有怎样的影响?

司占树:近年来,盲校的盲生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我们对京籍盲生零拒绝,60%的盲生是多重残疾,其中20%又属于重度。这对教学和管理都提出了新的挑战。2014年,我们的学科老师开始转型,由单纯的学科教育,转为生活语文、生活数学;同时,康复老师培训学科老师,组建了7个康复团队,包括言语、心理、视觉康复、美工等注重康复的教育;还增加了更有针对性的“一对一”教学,“一对一”的课程达到了每星期230节。

记者:特校教师们是否能适应这种变化?

司占树:我能理解因生源的变化,老师们的职业收获感在减少,压力增大;而从长远来看,随着融合教育的发展,盲校招收多重、重度残疾孩子是一个趋势,这跟西方盲校的发展是趋同的。特教教师职业收获感的来源也同样面临转型,这其实跟社会整体价值观的改变更相关。如果我们把一个有缺陷的孩子当作是自己生命的礼物,这种收获感远远不同寻常。

同时,随着融合教育的开展,为符合盲生特点,改编教材成为一种需要。我们也组织老师参与新版教材的修订工作,为全国的视障教学做指导,为老师们创造教学出口。

文化课和针灸实操课在同一个教室内展开,是北京市盲校的一个特点

北京市盲校的柔道馆不仅为盲生们增加了体育锻炼的机会,也是北京市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之一。

nEO_IMG_IMG_3993.jpg

课余,盲生们喜欢玩推挤游戏。

记者:您从教育的角度如何看待盲人职业出路少的问题?

司占树:盲人职业出路少也缘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从我们学校的情况看,职业教育的师资很匮乏,成人中专开了中医康复按摩和钢琴调律两门课程,钢琴调律2018年秋季要暂停一年招生,中医康复按摩2019年也要暂停一年,11个老师不足以满足教学,只能通过暂缓招生来解决。

我们曾经也考虑过增设速录专业,但因为当时没师资,没展开;而随着语音科技的发展,现在看来,速录也显得有些落伍。从目前看,康复按摩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依然会是我们盲校毕业学生最主要的就业门路。

同时随多重残疾盲生增多,盲校学生整体的学习能力下降,盲生离开学校,更多要靠民政、残联支持了。

记者:多重残疾盲生的增多,是怎么产生的?

司占树:多重残疾的孩子一直都有,只是随着盲校盲生总体人数的减少,他们的占比就会显得突出了。应该是说,多重残疾的孩子终于受到关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