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5月18日讯(记者 蔡彬)在第28个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中国残联组织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网等七家中央媒体组成的“全国助残日走基层”采访组深入基层,走进深圳,解码其残疾人事业引领式创新背后的核心密码。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先行地和试验田,残疾人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构建“深圳模式”、凸显“深圳贡献”,发挥着示范引领效应。
深圳市残联副理事长、种子期创始人、声活联合创始人陈维伟给采访组介绍种子期孵化器及“声活”公司的运营模式和发展情况。
5月14日,在深圳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厂种子期孵化器平台,我们看到一家特殊的科技文创公司“声活”正在默默孵化中。这款产品打造了国内唯一一个听障人群的垂直社交分享平台,帮助听障人群与健听人群进行实时交流以及沟通分享。
深圳市残联副理事长、种子期创始人、声活联合创始人陈维伟给记者们介绍到,“声活”在垂直领域有足够大的市场,全国3000万听障人群需要一款适合自己的社交工具,此外,声活也能为他们搭建良好的平台,“听障人群是残障人群中最容易被忽略的群体,因为在外表上他们看起来与其它健全人群无异,这导致很多听障人士自我封闭,不善于对外交流,难以融入社会,不过不少听障人士很有才能,在设计、软件开发方面能够专注,有很多人才可以挖掘。”
从2016年9月“声活”APP第一版正式上线,近两年的打磨和完善,在功能上已十分完备。除了线上语音实时翻译功能,APP还提供听障者的时事资讯、线下相关的活动开展及报名,以增强社交粘性。目前,“声活”注册用户60万,活跃用户9万,以华南地区为中心,辐射到中国各地,甚至吸引了不少外国相关机构的关注。
邱浩海与自己设计的听障人专属卡通形象“金刚猴”一起做出“呼吁”的手语。
“声活”项目于2014年2月正式成立,CEO邱浩海和另一位合伙人韦创军都是来自深圳的听障人士,平常只能用手语与外界交流。他们创业的初衷就是希望能用技术解决沟通障碍,让听障人群与健听人群无障碍沟通,不被动地疏离于主流社会。
在创业早期,邱浩海设计了一款听障人专属卡通形象——金刚猴。这些千姿百态的金刚猴公仔用不同的手势表达着“谢谢”、“我爱你”、“拥抱”等手语。邱浩海一直有一个梦想,创立一家听障人士用品专卖店,让“金刚猴”的形象家喻户晓。一开始,他并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2013年底,邱浩海和韦创军参加了深圳市南山创业之星比赛,最终闯入决赛获得了自强不息奖。“纯公益项目往往由于自我造血基因缺失而夭折,只有公益加商业才能实现两条腿走路。”有着25年创业经历的种子期创始人、声活联合创始人陈维伟在去年被深圳市残联吸纳为副理事长,他的思路明晰,意志坚定,“残疾人社会创新需要大力扶持和鼓励,这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一片蓝海,需要更多有情怀的投资人。”
在他们团队中,一半都是听障人士,正在努力将“声活”带入更多听障者及其家人朋友的生活之中,让他们“活出自己的声音”。
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是深港青年创业的热土,“声活”公司是唯一入驻的残疾人企业。中央媒体“全国助残日走基层”采访组的记者们先后走访了前海种子期孵化器,声活公司,与“声活”团队一起为梦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