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员来自全省各地入团从基本功抓起
袁莹身轻如燕地从角落飞奔过去,清雅得像步步生莲的仙子,一个转身,再一甩、一合,马文杰轻巧地托举着她,一边旋转一边慢慢起身,轻云般移动着在半空中逐渐定格。两人的默契在短暂数日的磨合中逐渐显露了出来,一举一动里尽是舞蹈者人生的悲欢离合。
袁莹和马文杰正在排练
尽管这天凉风习习,两人却早已汗流浃背。而此时被音乐萦绕的舞蹈教室在两人眼中却再安静不过。依靠舞蹈、手语和眼神,他们正在创造另一个有声世界。
16岁进艺术团,如今22岁,袁莹几乎是和四川省残疾人艺术团一起成长起来的。四川省残疾人艺术团成立于2012年3月,成立初期开始到全省各地挑选舞蹈演员。袁莹自小在巴中特殊教育学校求学,学过舞蹈的基本动作。在老师推荐下她参加了艺术团面试,“我记得她面试的时候跳了一个新疆舞。”舞蹈指导老师丁勉边说边扭起了脖子。或许是因为大多成员没有基本功,有些许功底的袁莹让他印象深刻。
几轮面试之后,一支由聋哑人组成的特殊舞蹈队成立了。他们来自全省各地,大多没有舞蹈基础,训练还要从基本功抓起。
“基本功跟不上,学舞蹈动作就会很痛苦,学习过程也会非常慢。”为此,丁勉会在基本功的环节对舞蹈演员做严格要求,肢体的摆动弧度、手的摆放位置和脚的离地高度,任哪一项也马虎不得。
因为长期与这群特殊的舞蹈演员待在一起,丁勉竟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