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脱贫典型事迹

从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湖南省攸县残疾人李可德脱贫典型事迹

发布时间: 2018-09-17 16:57:03 | 来源: 湖南残联 | 作者: 湖南残联 | 责任编辑: 吴一凡
分享到:0

虽然拖着一条残疾的腿,但李可德却敢想、敢做、敢为人先,硬是凭着一股“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劲头,闯出了一条种植中药材的致富路,这一切对于一个健全的人来说都不容易,而李可德却做到了。

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李可德正用自己的方式感染着身边的乡邻,在脱贫路上携手前行!

敢闯、敢干,趟出一条中草药致富路

今年55岁的李可德,家住攸县网岭镇北联村,小时候患有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畸形,行动不便。17岁那年,为了养活自己,李可德在村口开过一家自行车修理铺,起初几年,铺子还能赚点儿钱,可后面骑摩托车的人越来越多,只有小学文化的李可德由于对机械电路知识的缺乏,修理铺的生意越来越差。有股闯劲儿的李可德,到外地学过焊工,开过餐馆,但都没干多久。一个肢体残疾人,又缺技术,怎么养活自己和家人?后来没办法了,回了老家,弄了一辆老旧三轮车,每天走村串户收废品,生活条件一直不咋地。2012年,李可德被评定为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

当年底,一个江西宜春的老板到当地收购黄栀子。李可德从这个老板那里打听到,黄栀子是一种经济价值高、用途广泛的药食兼用植物,黄栀子易种植、易管理,成本低、收益高,是真正的“绿色银行”,而且市场需求大,是个致富的好路子。爱折腾的李可德,也想试试。可是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土地,李可德摸着后脑勺,不知道该怎么办?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李可德把想法告诉了村里的驻村帮扶工作队员。正好村里也正在张罗着发展产业,经过实地考察和评估,当地镇村干部和帮扶工作队也觉得这个产业可行。在镇村干部和帮扶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村里成立了黄栀子种植扶贫基地,李可德被推选为产业领头人。

为了筹集启动资金,北联村村支书联系到攸县白玲中药材药业有限公司,经过协商,对方愿意出资30万元入股。县扶贫办和镇政府、村委会共同投入帮扶资金5万元,李可德和村里另外3家贫困户从县农信社贷款20万元,总共筹资50多万元。村里和李可德签订了15年的土地租赁合同,由李可德负责开发组上的300多亩荒山。村里还安排施工队和挖掘机,在山上连续施工10天,挖走杂树,平整土地,为种植黄栀子打下基础。残联将他纳为实用技术培训对象,教授种植技术的同时,还为其建立残疾人创业扶持信息档案,给予创业扶持帮扶,切实帮助他解决金融信贷、场地技术、能力提升、市场拓展、税费减免、财政补贴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致富门路找到了,几家参与的贫困户干劲都很足。李可德虽然身体不便,拾脚都很费劲,但依然坚持着和大家一起,除草、挖坑、浇水,将荒山开了出来,种上一棵棵药苗。在大家的精心照料下,黄栀子树长势不错。

万事开头难。中药种植的前两年基本只有投入,没有收益。面对资金缺少、技术缺乏等问题,李可德倍感压力。2015年5、6月份,山上有三四亩黄桅子忽然全部枯萎生病,李可德心急如焚。那段时间,李可德天天拖着残缺的腿,骑着摩托车满山跑,挨个检查树木病情。后来发现是由缺水造成。李可德说:“今年我们建好了两个池塘,把水抽到山上去浇灌,我每天骑着摩托车往山上跑。”

通过3年多的努力,目前,李可德的黄栀子种植基地花开满枝、清香袭人。2016年,黄栀子基地产生经济效益12万多元。2016年,李可德成功摘掉了贫困的帽子。2017年年初,李可德家拆除了老旧土砖房,盖起了二层楼房,还清了债务。

自立、自强,带着残疾人一起致富

作为一个肢体残疾人,李可德更能理贫困解残疾人的痛苦和不便。从黄栀子中药材种植基地成立之初,他就带领村里的贫困残疾户一起种植,目前参与种植的贫困户由3年前的5户增至15户。

周运英今年42岁,父母都中风在床,平时需要人照料。丈夫患高血压,孩子还在上学,生活的重担全压在她一个人身上。现在周运英在李可德的种植基地里干活,一个月也能拿2000多元。另一个贫困户刘育成,患肝硬化等疾病,干不了重体力活,以前整天在家养病,靠借债度日。因家庭贫困,他过去见人都不敢抬头,不爱说话。李可德特意找到刘育成,邀请他到基地里除草、灭虫、采摘,和大家在一起干活,大家“同病相怜”,有说有笑。现在的刘育成比过去开朗多了。李可德高兴地说:“我脱贫致富了,但是看到身边这些残疾人朋友,很想帮他们,现在他们一年在基地也能有七八千元的收入。”

作为村里的残疾人专职委员,李可德准备在村里成立残疾人活动中心,每月定期举办一次联谊活动,邀请残疾人创业致富能手传授致富经验,让农村贫困残疾人克服自卑心理,自强自立,能够走出来自食其力。李可德表示,请致富能手给残疾人朋友传授经验,能自己干的就自己干,养鸡养鸭养鱼养羊都可以,不再等靠要,缺技术缺资金,都可以协调残联帮忙解决。

从一贫如洗的残疾人到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李可德正用自己顽强拼搏、自立自强的精神感染着身边的人,他总是引用习总书记的话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都不能少”。现在党的政策好,一个人脱贫致富了不算富,我要带着村里的贫困户一起脱贫致富,只有大家都富裕起来了,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