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脱贫典型事迹

昔日残疾贫困户 今日致富“领头雁”——河南省付楼村残疾人李建脱贫典型事迹

发布时间: 2018-09-21 16:08:14 | 来源: 河南残联 | 作者: 河南残联 | 责任编辑: 吴一凡
分享到:0

一位残疾人能实现自食其力已是不易,而能干出一番事业更要付出比平常人更多的艰辛。在桐柏县埠江镇付楼村有这样一位残疾人,身残志坚,始终奔走在扶贫攻坚第一线,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他就是付楼村新任村党支部书记李建。

祸不单行为磨砺

李健今年48岁,人黑瘦,面相比实际年龄显得苍老,大家叫他“老李”。6年前,刚过不惑之年的李健很精神,是村里的电工,有一技之长,妻子也勤劳能干,生活顺风顺水,家底儿厚实。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2年,在一次检查变压器的时候,脚底的梯子一滑,致使他的右手不小心触碰到了高压电,整个人瞬间失去了知觉。前后做了11次手术,右胳膊截肢,留下终身残疾,双腿也差点截了。因双腿伤势难愈,不能走路,在床上躺了一年多。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妻子脑出血偏瘫,花去6万多元,命虽保住,却落下了后遗症,精神有点障碍。李健的胞弟李成来,从小患病,也有智障。李健的老父亲84岁了,2011年因车祸造成大腿严重骨折,现在走路还拄着拐棍,还有小孩需照顾,一个本来殷实的家庭,变成了贫困户。

一家六口人有三口都成了残疾人,家庭经济雪上加霜。“我不能眼瞅着这个家倒下去,我得站起来。”在这个信念的支持下,2014年,李健咬着牙每天坚持复健。能做一些劳动时,通过亲戚朋友筹资30多万元,种植近百亩大葱,因市场信息不畅,大葱滞销,一次性赔了25万元。他陷入迷茫和绝望之中。

励志创业终脱贫

就在李健对生活失去信心的时候,镇党委书记王诗东与他结为帮扶对子,春风细雨润物无声,经常的鼓励和支持。使他树立了重新干事的信心。于是,他自费到驻马店泌阳县、南阳西峡县及湖北省一些地方学习食用菌、蔬菜种植技术,取到了增收的“真经”,并积极付诸实践,获得成功。经过两年时间的苦干,在县、镇、村三级“志智双扶”和他本人的不懈努力下,2016年,李健一家获得大丰收:承租100多亩土地收入,加上贫困户入股分红、种粮补贴等收入,当年家庭纯收入达到13万多元,一举摘掉了贫困帽子。现在的他固然不算成功但也算小有成就不愁吃喝,回忆几年的创业之路,李建坦言:“想真正脱贫,有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支持,结对帮扶人和大家鼓励,相关部门的帮扶,还要自己努力奋斗,自强不息、艰苦创业。”

脱贫攻坚做奉献

2015年7月,李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决心做一个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的“双强”党员,带领更多的村民脱贫致富。“他敢想敢干、又吃得了苦,带头致富的能力强,跟着他干,心里踏实。”在今年5月份村支部换届时他众望所归,高票当选为付楼村党支部书记。

李建对带领付楼村脱贫致富自信满满。他认为,要想真正脱贫,必须自己有动力,政府的帮扶只是一种鼓励和辅助,持久致富还是要靠自己,一定要让贫困户树立信心,长本事,增才干,各级党员干部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不但要让贫困村民“骑上马”,还要扶着“送一程”,贫困户才能走得远、走得好。

从去年开始,李健在干好自己的致富项目同时,拿出更多的精力帮助村里的贫困户。他牵头成立了付楼村聚力农牧合作社,带头种了5.1万袋香菇,预计今年秋天可收入15万元以上。他计划明年再种10万袋,带动100至120户村民种香菇,每户种植5000至10000袋,净收入1至3万元。李健还要凭自己种植蔬菜的经验,引导帮助20至30户村民带头建设50亩左右的蔬菜示范基地。村头有个生产玩具的扶贫车间,他筹划着把它经营好,至少带动40户缺少增收项目的村民就业增收,使之真正成为扶贫就业基地。

李建对村里基本情况如数家珍,全村共有多少户多少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多少户多少人。其中已脱贫户、脱贫户多少户多少人,未脱贫户多少户多少人,他都了然于胸。

李建表态,脱贫致富只是开始,乡村振兴建小康咱也当仁不让,要带领村里党员干部把“两委”班子建设好,社会治安管理好,各个方面都要有新的起色,决不辜负父老乡亲对我的信任与支持,让付楼变得更富、更美、更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