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脱贫典型事迹

只有自立自强 才能收获幸福——河南省张苑村残疾人张俊霞脱贫典型事迹

发布时间: 2018-09-21 16:15:41 | 来源: 河南残联 | 作者: 河南残联 | 责任编辑: 吴一凡
分享到:0

她是只有初中文化的普通农村妇女,她是身体有缺陷的残疾人,她是丈夫患病、公婆孩子需要照顾的女子。然而,她却用坚强的意志和不服输的精神克服了身体障碍,支撑起整个家庭,走上了小康之路,她就是滑县八里营乡张苑村残疾人张俊霞。

绝境不服输志气勇当先

出生于80年代的张俊霞,因先天性肢体残疾,肩膀、腰椎常常感到酸痛。婚后不久,丈夫也得了肾病综合征,无法正常劳动。公公有帕金森,婆婆有高血压,一双儿女刚上幼儿园,整个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了她的身上。2016年,经村两委和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将张俊霞家庭列为贫困户。县残联、乡政府和村两委积极争取,使她们家庭每年享受政府兜底低保金3198元、护林员工资1800元、教育资助1900元以及合作社入股分红、光伏和产业带贫3200元。除此之外,还有健康扶贫、六改一增、平安家园保险和大病补充商业保险等帮扶措施。丈夫张计干十分感动,心中感激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爱。

张俊霞对丈夫说“咱们家不能只靠政府帮扶,只有自立自强、自力更生,才能摆脱困境。你放心吧,爸妈我来照顾,孩子我来教,挣钱我去干,你只管注意好自己的身体,我不相信咱们会被这些灾难给打倒!”

张俊霞不等不靠,果断在村里开起了小卖铺,做起了销售零食、玩具以及生活用品的小生意。除了照顾好一家老小、种好家里的5亩多地外,一年还能挣几千块钱。但是慢慢地,她发现家里的开销越来越大,孩子慢慢长大,公婆日渐消瘦,全家6口人仅依靠小卖铺维持生计十分艰难。张俊霞心想“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都不会轻言放弃,为了我的家庭,就算前面是刀山火海我都要闯,这次失败了还有下一次。”

自主发展产业带动效应明显

有一天,乡干部到村里宣讲扶贫政策,介绍致富门路,张俊霞了解到蔬菜大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说干就干,她毫不犹豫地在自家田地上建起了1500平米的蔬菜大棚,种上了洋香瓜。

为了掌握种植技术,他一边照顾一家老小,一边利用闲暇时间学习种植知识,同时,她还不断请教有经验的种植户,逐渐掌握了种植洋香瓜的本领。2017年3月,张俊霞在大棚里种上了洋香瓜,开始了每天穿梭于家庭和大棚的生活。翻地、浇水、施肥、整枝……按照两个月的生长周期,到了5月份,她得到了大棚种植里的第一笔收入,赚了1万多元钱。7月份,她第二次种上了洋香瓜,9月份又赚取1万多元钱。不到一年的时间,张俊霞已经赚了2万多元钱。剩下三个月怎么办?想着不能让大棚闲着,她就从10月份种上了菠菜、萝卜、白菜等绿色蔬菜。这样一年下来,一个大棚可以净赚3万元,张俊霞于2017年12月顺利实现脱贫。

在她的引领下,全村和邻村159人加入了“大棚军”,跟着她学习洋香瓜种植技术,做起了洋香瓜种植生意。目前,全村共建起大棚500栋,占用耕地1000亩,亩均增加收益6000元,其中贫困户36人,建大棚150栋,最大日用工量400人,每日人均收入60元。

昂首挺胸做人各界纷纷称赞

“以前感觉有些自卑,出门在外都抬不起头,自从做起这行,家庭有了收入,吃穿用都不发愁了,心里踏实了许多,感觉也有了面子。”张俊霞深知,只有奋发图强,才能脱贫致富,才能收获幸福。虽然算不上富裕,但她现在不用为钱而发愁了,家庭收入在村里也算中等水平了。

“张俊霞作为一名残疾人都能这样吃苦,我们这种正常人怎么能不像她学习呢。”村里的老百姓都对她竖起了大拇指。张俊霞自立自强、自力更生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周边群众,而如今的她已成为了当地的一面旗帜,成为引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精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