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脱贫典型事迹

深山里的养鸡达人——河南省马耳岩村残疾人李刚脱贫典型事迹

发布时间: 2018-09-21 16:24:13 | 来源: 河南残联 | 作者: 河南残联 | 责任编辑: 李刚
分享到:0

4月17日傍晚,在卢氏县五里川镇马耳岩村,夕阳斜斜地洒向山坡上的一间小院,院子的主人李刚正一手拄着拐,一手拎着饲料桶,脚步蹒跚地朝院外的鸡舍走去……

在马耳岩村,提起李刚,村民们都赞不绝口。面对艰难的生活,他凭借着坚强、乐观、执着的信念,用短短一年时间,打拼出了一条从“门外汉”到“养鸡达人”的精彩致富路。

李刚今年45岁,一家6口人一直以务农为生。1993年8月,20岁的李刚因为一场事故导致颈部神经损伤,在医院经过一年多的治疗才得以慢慢好转,但也由此落下了高位截瘫的后遗症。这次事故让李刚本就贫困的家庭花光了全部积蓄,还欠下了许多外债。为了偿还债务,1994年12月,李刚的家人购买了一些建筑材料准备贩卖,可在运输过程中再次发生车祸,致使李刚年仅23岁的姐姐失去了生命。接连两次意外,让这家人悲痛欲绝,陷入绝望。

日子终究还要过下去。通过不间断的康复训练,李刚渐渐可以站起来拄着拐杖行走,生活也基本能够自理。但由于干不了体力活,每当看到妻子和70多岁的父母忙里忙外时,他的心里就像针扎一样疼。李刚想减轻家庭负担,用自己的劳动养家糊口,为父母和妻儿撑起这个家。

1997年,李刚建起了一座养猪场。刚开始养猪场发展得很不错,但后来因突发传染病,场里的猪大量死亡,李刚血本无归,家里又欠下了一笔债。1999年,李刚开始种植香菇,由于技术和菌种等原因并没有赚多少钱,成天待在潮湿的环境中劳作,反而让他患上了风湿病。

困难接踵而来,但“退缩”二字却从未出现在李刚的人生字典里。

2016年,李刚被卢氏县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国家为咱提供好政策,帮助咱脱贫,但是咱也不能全依赖政府啊!”不善言辞的李刚告诉记者。当时,他发现卢氏土鸡和土鸡蛋的市场价格一直不错,外地市场需求也挺大,于是决定改换创业方向,尝试发展土鸡养殖。

由于身体限制,李刚不方便外出学习养殖技术,只能自己在家翻阅书籍,上网查询相关资料。2016年3月,李刚投资5000元钱,在自家院子外搭建了两间鸡舍,买来几台孵化器,开始孵化小鸡,发展养殖。深知创业不易的他,将鸡苗当成是自己的孩子一样来对待。他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同时悉心观察记录,总结经验。几十个日日夜夜,李刚从没睡过一个囫囵觉,他昼夜待在鸡舍里陪伴小鸡,精心地给它们喂食、喂水、清理粪便,严格按照饲养标准控温、控湿、防疫。2016年5月,在卢氏县残联的帮助下,李刚卖出了第一批土鸡,赚了4500元钱。虽然利润微薄,甚至还没回本,但李刚满心欢喜,仿佛看到了成功的希望。


“因为我身体不好,没办法把鸡运到县城里卖,只能靠客户来我家里上门收购,比较麻烦。但是我的鸡全部是野外放养,从来不喂饲料,鸡肉口感好、有营养,比起市面上的鸡更受欢迎。”李刚说。直到2016年底,他累计养殖了8批次共3000多只土鸡,这些土鸡大多被销往卢氏县五里川镇、汤河乡、朱阳关镇等地,还有的远销洛阳栾川、南阳西峡等地,为李刚一家创造了近万元的收入。

如今,李刚的养殖之路渐渐走上了正轨。除了用心耕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他还经常给村里的其他贫困户传授养殖技巧,带动发展了6户人家养殖土鸡。不论风吹雨打,每逢其他村民在养殖过程中出现问题,李刚都会上门去看一看,从技术、管理、防疫各个方面提供帮助。目前,村民们的养殖效果都不错,都在计划着加大饲养量。李刚也在自家两间鸡舍的基础上,又盖了一间彩钢房,加大了孵化规模,目前存栏2000多只。

“我本身是一个残疾人,知道生活的不容易,现在有了致富的好法子,我有能力也有义务去帮助其他困难群众。希望我能通过一己之力,带动更多贫困家庭发展养殖,共同致富!”李刚略带沧桑的面容间流露出一份坚毅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