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脱贫典型事迹

沐浴阳光 传递光华——江西省新余市残疾人廖新生脱贫典型事迹

发布时间: 2018-09-21 17:19:56 | 来源: 江西残联 | 作者: 江西残联 | 责任编辑: 吴一凡
分享到:0

2017年3月,一个名叫“巧匠残疾人服务中心”的机构悄然在新余市仙来东大道474号组建运作。“巧匠”、“残疾人”,这几个热词让行人看后都是一愣,有的直接走进去探个究竟,了解情况后,纷纷表示出了理解和赞许。

原来,这是本市廖新生、符九芽等六位志同道合的残友自愿成立的一家公益性服务机构。在这40平方米的小店里,林林总总地摆放着各种电器类的维修工具,服务的内容涉及家电、电脑、手机等项目维修。在他们的影响下,一批懂按摩、修理的志愿帮扶人员逐渐靠拢过来,总人数达到35人之多,给附近一带的城乡居民带来诸多便利。

忆往昔满是愁眉

说到服务中心的骨干廖新生,他是最活跃的成员之一。他的脸上戴着近视镜,露出丝丝微笑,说话谨慎,略显拘谨。廖新生1971年出生于新余市高新区城东办事处东陂管理处太坪村。因其自幼患小儿麻痹症,致使他落下肢体重度残疾,妻子华小菊也是视力四级残疾,这样的一个家庭曾一度处于贫困之中。

廖新生靠着拐杖的陪伴走完了小学到高中的求学路。高中毕业无缘大学,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路该怎么走?回到家中他感觉前途一片漆黑,既迷茫又苦闷,无助又无奈。曾经也自暴自弃过,但最终他选择了跟随师傅学习家电维修。由于自己的刻苦自学,一年半后,他就慢慢走上了家电维修之路。1996年,他在自己家挂起了家电维修的简易牌子,顺带也销售点烟酒副食品来增加收入。但村子毕竟小,客户也仅仅是周围的村民和熟人介绍来的乡邻,辐射面不大。他依稀记得当初的第一单生意——邻村王振文家的电视机坏了,请人也没弄好,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到廖新生,廖新生发现原来是电源电阻出了问题,标准50元的维修费,他仅仅收了人家20元的成本费。那时,他每月的收入也就300来元,妻子也只是打些短工,家庭收支捉襟见肘。自从有了小孩后,上幼儿园有时还要爷爷奶奶救济,靠政府的低保金和自己的微薄收入勉强维持生活。2003年,由于村子拆迁,来修家电的顾客忽然减少,每月收入减少了一半,生活更加拮据。贫困的帽子始终难以摘下,廖新生一家人愁眉紧锁、一筹莫展。


精准扶笑逐颜开

2014年,精准扶贫政策出台后,似一缕春风,吹进了贫困户的心里,也让廖新生一家从此走上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东陂管理处通过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等八个方面的政策措施,先后对通过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程序的41户贫困家庭进行帮扶。廖新生家是第一批享受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对象。在驻村干部和东陂管理处帮扶干部的帮助和引导下,他的妻子华小菊顺利地在宏远纺织厂上班,月薪2000元左右,终于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廖新生利用业余时间担任太坪农家书屋的管理员,月薪也有300元,加上孩子每年1500元的教育补助和各级的产业扶贫分红,收入相比过去增加了不少。收入增加而支出又相对减少,2016年,廖新生一家终于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顺利脱贫,紧巴巴的日子终于一去不复返。

看今朝知恩图报

廖新生脱贫了,却时时想着报恩。党的精准扶贫政策,让他打心眼里感到高兴,他没有别的本事,摆弄家电是他的强项,他要用这一门技术回报党、回报社会。如东陂管理处太坪片“颐养之家”的热水器坏了,他拖着不方便的身躯上门维修,分文不取,贫困户廖腾根、詹有帮家的电视机坏了,他二话不说,带上工具就出门,其他左邻右舍小家电坏了也是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