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脱贫典型事迹

身残志坚 用双手托起幸福梦——黑龙江省黄花村残疾人赵兴权夫妇脱贫典型事迹

发布时间: 2018-09-25 16:24:08 | 来源: 黑龙江残联 | 作者: 黑龙江残联 | 责任编辑: 吴一凡
分享到:0

“夫妻俩人虽都有残疾,但凭借着自己勤劳的双手硬是把困难的生活过得如此美好,他们是我们全村人民的榜样。”在村里,一提起赵兴权及妻子白凤霞,村民们都赞不绝口。赵兴权是宁姜乡黄花村黄花屯村民,在脱贫攻坚“回头看”时被村里确定为“低保贫困户”。

三口之家本应过得美满和谐,但无奈夫妻都是残疾人,儿子大学的学费自然成了家庭里巨大的开支。虽然昂贵的学费和不灵便的身体条件成为了他们脱贫致富路上的阻碍,但赵兴权从未放弃心中脱贫致富的梦想,因为他坚信:自己虽然残疾,但只要坚定信心、坚持努力,一定会用双手创出一片新天地。只要自己不等不靠、任劳任怨、勤劳奋进,一定能开启脱贫致富的大门。

赵兴权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并没有因为被确定为“低保贫困户”就“躺在党和政府的怀里”靠党和政府的帮助和救济来生活。倔强的他在自家耕种了25亩地,种植了玉米和花生。当面临旱情时,腿部残疾的他却硬是拖着病腿,一瘸一拐地天天早出晚归地浇地,将每一片地都打理得根粗苗壮,勤劳的汗水将他的衣襟湿透,田地里留下了他深一脚浅一脚的足迹……

赵兴权明白:脱贫致富、贵在行动。农闲的时候他也不闲着,各地各处打零工。村民们们每天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扒苞米、铲地、薅花生……他从不挑活,只要在身体条件允许的范围内,什么苦都能吃,什么活都能干。他觉得,自从被确定为“贫困户”的那天起,他就感到睡觉都不踏实,他要用自己坚强的信念和中华民族勤劳不息的精神改变全家的生活,力争早日摘掉贫困的帽子,为村里争光。

赵兴权的妻子白凤霞也是一名肢体残疾人,村里为了照顾他们让她参加了黄花村互助养老服务队,她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服务队队员。她说:“村里照顾我,我被选为了互助队员,我非常高兴能为社会奉献我的一份力量,他一个人太不容易了,我除了要对得起村里的信任,也要对得起自己的一颗心。”她的服务对象是韩昌,韩昌患有喉癌,说不出话来,但是他要表达的意思,白凤霞全都明白,她向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照顾韩昌,清扫庭院、拆洗被褥、剃头洗脚、刷墙擦棚……他家所有的一切,白凤霞都包揽了。在互助服务队,白凤霞每个月能赚300元,虽然不是很多,但是她却用一颗宽厚的心无微不至的照顾服务对象,正在用实际行动改善韩昌的生活质量,提升他的幸福感。

妻子白凤霞也是个明白人,她懂得学会一种技能,带富一个家庭的道理。农闲时,她积极报名参加了村里为脱贫致富建设工作而举办的黄花村手工编织培训班,她全神贯注的听老师的讲解,积极与指导老师探讨交流,她的动手能力非常强,在不断的练习中,逐渐掌握了编织技巧。功夫不负有心人,勤劳和辛苦的付出后她终于成为了编织培训班的优秀学员。她表示,她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她会积极帮助带动其他的女性,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编织班这个大集体中来,尽早脱贫致富。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把扶贫同扶志结合起来,要着力激发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主动性,引导广大群众依靠勤劳双手和顽强意志实现脱贫致富。赵兴权家正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他们拥有自力更生的意识和观念,他们长心气、长志气、有目标、有干头,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托起了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