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7岁盲女唱出天籁之音:我看不见世界,但希望世界看见我

发布时间: 2018-11-22 08:58:17 | 来源: 中国新闻社 | 作者: 李凌 | 责任编辑: 吴一凡
分享到:0

“每个梦想都值得灌溉

眼泪变成雨水就能落下来

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

他们是我们的未来”

……

随着一曲《最好的未来》

在云集了千人的大厅中响起

衣香鬓影、杯觥交杂的喧闹

仿佛瞬间静止

人们纷纷将目光转向舞台

舞台上

几位视力残障人士在团长的带领下

用歌声直击台下观众的心

特别是年仅7岁的主唱露露

用空灵的歌声

缓缓诉说着心底的小小愿望:

我看不见世界

但希望世界看见我!

露露和她的伙伴们

来自广州“第一人称”残疾人艺术团

他们,曾经是需要帮助的群体

而今却能凭借不俗的唱功

登台演唱、募捐助残

初衷

让特殊艺术绽放光芒

视力障碍、行动障碍、自闭症、脑瘫、唐氏综合症、发育迟缓……当这样一群人聚集在一起时,你想到的是怎样的场景?——医院、康复中心?忙碌穿梭其间的医生护士、自卑敏感焦躁不安的患者、疲惫不堪频频垂泪的父母……

作为团长,罗倩成立“第一人称”艺术团的初衷,正是为了改变这一灰暗的画面。

点击进入下一页

“第一人称”残疾人艺术团创建人、团长罗倩

毕业于星海音乐学院的罗倩原本供职于广州市少年宫,十年前曾赴中央音乐学院系统学习音乐疗法,也因此对特殊群体格外关注。

一次,罗倩被安排指导少年宫的残疾人合唱团,而这个合唱团给她最初的印象是“乌烟瘴气”。

“孩子们根本不懂什么是合唱,全都在大声高唱,甚至是吼,而之前的指导老师则认为没关系,只要孩子们玩得开心就行,不用懂。”这个时候罗倩才知道,原来人们对于这些特殊孩子存有偏见。

“他们真的不行?我不信!”

倔强的罗倩接手后,首先了解每个成员的长处,按照对普通孩子的教学去要求,一个月后,由这群特殊儿童表演的舞台剧《乌鸦与狐狸》很好地在舞台上呈现。罗倩用事实证明,他们跟普通孩子一样可以做好。

点击进入下一页

罗倩耐心纠正孩子们的发音。

自此,“用艺术的方式服务这些孩子”成为罗倩的梦想,她前往浙江省残疾人艺术团探寻经验,求助于残疾人艺术中心、残联……2015年1月,罗倩毅然辞职,带着13名特殊成员,注册组建了“第一人称”残疾人艺术团,“我希望这些有着艺术天分的孩子,今后的出路不只是盲人按摩、收银员,而有着更多的选择更美好的未来。”

成立之初,罗倩一边培训,一边为“第一人称”四处寻找演出机会。

随着演出机会的增多,这群特殊的孩子得到了极大的锻炼,成员也从13人增致98人。团里的指导老师们均毕业于艺术院校,对每一位团员因材施教,有的学唱歌、有的学打鼓、有的学吹奏。

2018年10月,在广州市举办“2018广州星海(国际)合唱音乐季”比赛中,“第一人称”艺术团以一曲《母亲的微信》获得残疾人组别金奖。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