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东社区于2013年成立,是全省最大的纯保障性住房社区,入住居民均为无房困难群众,辖区内办证残疾人475人,其中重度残疾155人,他们个性需求多元,保障复杂多样。党支部书记曹艳,是社区残疾居民的代言人、保护伞、知心人,是他们打心眼里喜欢的姐妹亲人。从事社区工作16年以来,一直以来有一种湘妹子特有的吃得苦、霸得蛮的精神,有一股敢想敢干的干劲;任劳任怨、无怨无悔的扎根于基层、服务百姓,坚持以居民的需求为己任,以居民满意为第一追求。居民们常说:“我们住在这里,像一个大家庭一样,舒服、安心,曹艳主任是头号功勋!”
曹艳
她曾被评为省“科协科普活动先进个人”,连续两年被评为“统战先进个人”,带领班子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省级助残先进集体”、“省就业星级社区”等荣誉称号,“珺珺暖心织坊”扶贫助残项目获“湖南省第二届志愿者项目大赛”二等奖。
在荣誉面前,她总是淡然处之,因为在她心中,始终牵挂的是银东社区、是社区的居民,尤其是残疾人群体。
她扎根社区,为残疾人建造舒适家园
家是安全的港湾,残疾人对家的需求比正常人更为迫切。在组织房屋分配时,考虑到残疾人的特殊性,为了重点保障他们“住者有方便之居”。曹艳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社区三楼以下的房子,同等条件下优先保障残疾人居住,重度肢残人大多安排在一楼。居家设计优先考虑残疾人方便,开展家庭无障碍改造40余户,10多名残疾人实现了居家生活自理。在市、区残联的大力支持下,社区高标准建设了残疾人康复室、心理咨询室、电子阅览室、日间休息室、健身室、图书室、户外健身路径等硬件配套设施,残疾人出门就能活动。由社区主任牵头,组织辖区民警、社区工作人员,定期上门服务,定期开展社区安全巡查,不断维护社区安全环境,确保残疾人“住者有安全之居”。
曹艳链接资源为困难残疾居民送去慰问金
王建国一直独居,因患帕金森综合征,病变导致二级残疾。2013年初刚搬进惠民小区时,因为行动不便,他曾经3个月没有迈出过房门。随着病情恶化,他生活无法自理,终日卧床。最绝望的时候,他想用自杀的方式了结生命。曹艳上门探访得知情况后,动员他参加社区残疾人康复训练。“我这个样子,怎么能出门?”听了她的建议,王建国反倒更为垂头丧气。“只要你愿意参加康复锻炼,其他的事包在我们身上!”曹艳的这句承诺令王建国眼泪双流。如今,王建国每天坚持来社区残疾人康复室锻炼,曹艳一得空搀扶他、鼓励他。王建国逢人便夸:“我有一个好主任哩,救了我一命!”
她砥砺奋进,治理创新打造助残“金”服务
银东社区居民诉求多、困难多,单靠社区一班人,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居民问题。曹艳在借鉴吸收先进地区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引进益阳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助人自助、公益和谐”为总揽,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探索走出了一条社区、社工、社会工作者、社会志愿者“四社联动、有机融合”的路子,在服务居民的同时引导提升居民,形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区服务氛围,去年10月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社区”。
曹艳在社区广泛招募培训志愿者,为社区残疾人提供全方位爱心服务,并由社区民政专干对其志愿活动进行管理、考核和督导,将其活动情况详细记录在“公益银行积分卡”上;每年末,志愿者可以凭“积分卡”在社区爱心超市兑换奖品。凭“公益银行”积分换取奖品的服务模式,吸引了200多名社区居民参与助残服务,在“公益银行”制度的影响下,社区居民扶贫助残、团结友爱的意识越来越强,社区形成了一股良好的助残风尚。该项目被《人民日报》评为全国十大民生示范工程奖。
曹艳为残疾居民陈立新提供志愿服务
曹艳大胆创新工作思路,“以社孵社、以社促社、以社助社”的发展模式,充分调动居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凝聚整合社区资源打造社会组织的孵化器和枢纽平台,孵化培育“知心姐妹驿站”、“淼淼爱心私房菜”等社会组织8个,强化了社区自治功能,推动了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幸福来敲门”团队由谌花园、吴研等一群可爱的大姐们组成敲门行动组,定期为社区残疾人提供上门访视和生活照顾服务;对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大姐们免费代购生活物资,经常接送重度残疾人出门散心、走街窜户,得到居民一致好评。特别是今年中秋节时,她们顶着烈日自筹资金购买一批月饼在社区销售,两天时间共获得约1000元利润,然后将全部利润购置了100斤爱心月饼,为55户重度残疾人送上了中秋祝福,他们们感动得热泪盈眶。“助残医疗关怀队”为残疾人建立了完善的健康档案,定期上门为他们体检,对一些长期患病的残疾人定期送药上门;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残疾老人在家一个电话就能满足购物、就医等问题;志愿者们还对外联系了一名心理咨询师,对性格孤僻的残疾人上门开展心理疏导,帮助他们重新树立生活信心。“小时代”开心课堂三年如一日无偿服务100多个小孩,只要是符合条件的对象,都可以将子女直接送到社区免费托管,由老师辅导完成家庭作业,定期开展特长培训、青春期保健、亲情教育、心理矫正等活动,既愉悦了孩子们身心,更重要的是保障了孩子们的安全,真正实现了“家长放心、孩子开心、社区省心”,最重要的是,让残疾小朋友有了接触社会的机会,和学习知识的平台。“老兵安心助残队”由退伍老兵夏明福组织20名退伍军人,对重度残疾人实施“一对一”帮扶,通过日常起居照顾、定期上门看望,提供无私帮助。
她敢想敢干,实现残疾人精准脱贫
残疾人是社区的弱势群体,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比较困难,扶植工作必须反复抓、反复帮,曹艳总结出一套实现残疾人精准脱贫的工作思路,把残疾人个人信息建档立策后,“物质—身体—心理”三步走。
曹艳慰问残疾居民李鹏
首要任务是物质上脱贫,解决根本民生问题。曹艳创建“互联网+就业创业园”模式,打造“珺珺暖心织坊”项目,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由社区出资购买原材料,采取“统一培训、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模式,定期开班培训“十字绣”、串珠操作,学成后通过居家就业或集中就业将半成品交由社区工会,社区工会装裱后通过社区服务平台及微店,将商卖收入以报酬形式返还残疾人朋友。社区目前已发放工资近22万元,沈敏、刘鸽才等63位残疾人实现了脱贫自立。同时,组织送温暖慰问活动,利用春节、元宵节、助残日等节庆时间,为残疾人送米、送油、送年夜饭、送汤圆、捐献衣物、申领爱心轮椅等,及时将党政关怀、社会关爱,传送到残疾人之中。
然后是解其身体之忧。曹艳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康复室等资源,为残疾人提供免费医疗、卫生、康复服务。开展“天使之翼,康复我帮你”主题助残活动,为刘鑫宇等20多名残疾人免费发放辅助器具。对接爱尔眼科医院,开展白内障复明工程。多次组织入户筛查和视力检查,53位白内障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最后是精神上脱困,扬其生活之帆。曹艳组织辖区残疾人开展“就业创业之星”,“志愿者之星”、“文明示范楼栋”、“残疾人专场文艺汇演”等活动,旨在提振精气神,去除等靠要。为残疾人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助他们走出家门、融入社区、迈入社会。王建国、陈立新、曾建辉等人,多次表示要身残志不残,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居民与社区同频共振,社区与社会组织同向发力,居民诉求越来越少,幸福感越来越强,社区越来越和谐,问题洼地正转变为“幸福高地”。
新春将至,曹艳为三无残疾居民送去美味菜肴和节日祝福
社区居民郭娟,二级精神残疾,离异后独自带着儿子住小区,虽有药物控制仍会不时发病,无法长期工作,生计困难加上儿子要上学,负担越来越重。曹艳得知情况后,将她作为帮扶对象,利用社区综合性服务平台,安排她参加社区家政、保洁、手工制作等技能培训,以“居家就业”方式,招她为“珺珺暖心织坊”学员。她从社区拿原材料回家制作绣品,工作室社工定期上门技术指导并开展心理帮扶,爱心志愿者每天义务辅导她儿子功课。目前,郭娟已专心制作绣品112件,通过社区微商平台、爱心义卖已售出97件,所获资金作为薪酬,解决了她的生计之忧,孩子的学习不断进步,无后顾之忧,体现了物质到身心的全方位帮扶,实现精准脱贫。
过去一年,我们所做的工作是有限的,而为残疾人服务——真情奉献、真心关爱的工作却是无限的。今后,我们将更加努力,不断完善社区残疾人服务平台建设,提供全方位便捷快速的优质服务,让社区真正成为残疾人的温馨之家。
曹艳帮助残疾小朋友贺加贝进行康复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