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工作人员现场体验公交无障碍设施。
全国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七届特奥会今年8月在天津开赛,为服务残疾运动员,市公交集团昨日起对服务残运会的100多辆公交车进行无障碍改造。
记者在8路体育中心公交总站看到,准备投入的保障车辆外置一个可移动轮椅坡道。市公交集团科技信息部部长张有彬介绍,为赛事提供的近200部车辆中只有50部自带残障设施,为满足赛事需求,市公交集团采用制作外置设施——可移动轮椅坡道的方式,改造没有残障设施的车辆。这种可移动轮椅坡道的轮子采用可升降设计,坡道踏板采用防滑材质,且两侧有栏杆,推拉对接方便,确保上下车安全。
车内分两个区域,车辆前一区域为残障乘坐区,车辆两侧原有座椅6到8个用于乘坐肢体残障程度不高、无需轮椅或同队随行照料轮椅的人员。两侧座位之间横向间距约为1.6米,可平行放置2把轮椅,区域内可放置8把轮椅。原车内栏杆及原座位上的把手可起到帮扶、稳固等辅助作用。
同时,无障碍公交车电动踏板有伸缩距离,新改造的外置可移动轮椅坡道和车门踏板的无缝对接,对驾驶员技术提出更高要求,为此,参与保障服务的调度员和驾驶员接受专门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