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讯(记者:荆晓强) 5月7日,由中国残联组织的中央媒体福建走基层采访组走进了位于三明市梅列区美地大道的“华一”盲人推拿店,这里活跃着一支由有视力障碍的按摩技师组成的特殊的学雷锋志愿服务队。
进入店内,一名按摩师正在为一幼儿进行手部推拿,此按摩师正是“华一”盲人推拿店的创办者江华,他是三明市盲协主席,也是三明市残联盲协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的队长,曾荣获“全国自强模范”的称号。
“我们一共有两家店,这家店里有37名员工,其中,80%为残疾人,都是福建省三明市残联盲协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除此之外,三明市、区包括各县150多名视力残障按摩师参与了这个活动。”江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三明市残联一直重视盲人就业工作,不光为创业的残疾人进行资金奖励和补助,同时,在政策上给予各种支持,为此,在得到帮助的同时,江华和这些志愿者们也希望能够回馈社会。
7年公益服务群众2万余人次
早在1996年,三明市残联开办了首批盲人按摩班,江华便是其中一员,学成之后的首批盲按师们就开始尝试向社会提供公益按摩服务。
“当时之所以有这个想法,一是想让盲人有机会参与社会,二是让大家更多的了解和理解盲人群体的工作状况,不过,那时候的做法比较传统,就是几个人到街头开展,分散服务的方式导致盲人和盲人按摩技术并不被社会理解和信任。”那时候的江华,便有了组建一支“正规军”的想法。
2012年,江华把三明市区40多位盲按师、盲按店业主联合起来,组建了福建省首支盲人志愿服务队,然后,统一服装、队旗,以比较规范的形象走向社会,同时,提出了“一颗心回报社会,一双手推出健康”的公益主题。
7年多来,服务队在三明市下辖12个县(市、区)都成立了小分队,志愿者有150多名。他们走进机关、校园、社区、乡村、企业、军营,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公益按摩、健康讲座、无障碍知识宣讲等等志愿服务主题活动形式多样。
“我们在每年的几大节日都会出去提供公益按摩服务,比如,3月份的学雷锋月、助残日、盲人节、国际残疾人日等都是我们公益按摩的时间,除此之外,每年我们也会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侧重,比如,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就会去部队进行服务,也就是对军人这个群体有所侧重。”江华粗略统计,支援服务队目前已经开展公益志愿活动近400场,服务群众两万多人次。
“我们得到了社会很多的帮助,组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是我们大家一直以来的心愿。”回忆起2012年志愿服务队组建时的情景,十几个在场的志愿服务队的“元老”全都异口同声表明自己的观点。
如今,志愿服务队的发展越来越好,同时,为解决志愿活动中的出行难问题,志愿服务队成立了无障碍服务工作室,开展手机App软件操作,队员应用智能手机和电脑等新科技,可以提高出行能力,开阔了“视野”。队员之间还建立“低视力+全盲”的“1+1”“1+ N”互助学习、互助出行模式,帮助盲人安全出行。
三明市残联盲协主席江华感慨地说:“很多人说我们温暖了社会,而我们觉得,志愿服务开启了盲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另一扇‘光明之窗’,让我们感受生命不一样的价值和意义。”
据记者了解,就在今年的2月28日,三明市残联盲协学雷锋志愿服务队还入选了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并受邀参加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暨岗位学雷锋活动推进会,代表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作大会交流发言。
三明市是全国首个将合规盲人按摩店纳入“医保定点”的城市
据记者了解,三明市拥有非常多的推拿店,其中,盲人推拿店只有10%左右的份额,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而就在江华门店的周围,普通按摩店就不下十家。就此,为切实保障残疾人的权益,扶持盲人群体实现稳定就业,2014年3月5日,三明市出台政策将辖区范围内经残联批准并取得工商营业执照的盲人保健按摩机构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刷卡结算。
该政策对定点盲人保健按摩机构的准入资格和条件进行了规范,规定相关机构需拥有不少于200平方米的固定经营场地,持有保健按摩师职业资格证书的按摩人员应在10人以上(含10人)且盲人比例不少于70%。符合准入条件的盲人保健按摩机构可提出申请,经三明市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审核批准后,签订基本医疗保险服务协议,纳入医保定点刷卡结算。
“将盲人保健按摩机构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的这一举措,三明市在全国当属首例。”三明市残疾人就业中心主任卢振聪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时,全市的40多家盲人按摩机构,400多名从业人员将因此受益。其中,“华一”盲人推拿店便是首家受益的按摩机构。
“这是民生工程,能够促进盲人就业,也有利于老百姓解决颈肩腰腿等亚健康问题,同时,也提高了老百姓对盲人按摩的认可度。”江华说,这是三明医改扶持残疾人事业的一个重大举措。现在接待的顾客中,已有近40%使用了医保卡,未来,这个数字还会逐年上升,这对推动全民健康事业产生更加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