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讯 王秀芝是一名来自祖国西北边陲、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普通职工。她今年已经60岁了,大半生在挫折与奋斗中跌宕起伏,回想往昔岁月,有辛苦也有收获,有风雨也有彩虹。她说:“对于我这样有残疾的人来说,想要追逐梦想,往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与辛酸。”
1975年,初中毕业的王秀芝被分配到148团西营镇加工厂工作,体会着劳动的快乐,生命的美好和爱情的甜蜜。1983年的秋天,王秀芝正在岗位上操作机器,右手不幸被高速运转的机器卷走,刹那间,筋断骨碎。每当王秀芝左手抚摸着光裸的右手,内心的痛苦和绝望像一把锯子,在她心上来来回回的锯着。习惯了右手主宰一切的王秀芝,干什么事情都不如以前那么利索和完美,王秀芝真的是无法面对那半截空落落的衣袖,无法面对长长的未来。
失去一只手同时,王秀芝也失去了原有的自信,沉默和自卑如影相随,精神也萎靡不振,连走路都一摇一摆的。但是,生活还要继续。作为女儿,王秀芝要孝敬父母,作为母亲,她还要抚养孩子。万幸的是,在王秀芝对生活失去信心的日子里,她的爱人和家人没有抛弃她,给了她重新拥抱生活的勇气,148团西营镇没有忘记她,给她安排了舒适的工作,鼓励她克服困难,战胜自我。
为了证明自己不是一个弱者,王秀芝艰难选择,辞去工作,自主创业,勤劳致富,让家人和孩子过上好日子。
那段时间,王秀芝着魔般的天天到处收集报纸,拿回家仔细研读,查询各类有用的信息,寻找好的致富项目。丈夫见她吃了秤铊铁了心,便说道:“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而王秀芝觉得,诗和远方在不停的向她招手。有一次,丈夫出差到南疆,打听到养殖马鹿是个挣钱的好路子,回来后,把养殖马鹿的详细情况告诉了王秀芝,听着听着王秀芝就动心了。
而摆在王秀芝面前的有两大困难:一是没有圈舍,二是没有资金,但王秀芝却浑身充满了力量。没有圈舍,可以打土块在自己家院子里盖;买一头种鹿需要上万块钱,王秀芝就回家动员父亲把家里的羊卖掉。王秀芝丈夫带上这些钱去南疆买回了三头鹿。试养了一年,效益果然不错。尝到甜头的王秀芝产生了扩大养殖规模的念头。
王秀芝和丈夫四处借钱,终于筹集到了15万。并按照自己设计的图纸在148团9队戈壁滩上建起了鹿圈。为了节省开支,王秀芝只雇了2个大工,自己与家人当起了小工。每天6点起床,泡灰浆、背红砖、提前做准备工作。7月的天气,烈日炎炎,骄阳似火,干一天活,浑身疼痛难忍,王秀芝咬牙坚持着,10多天下来,晒黑了不说,竟累得瘦了6公斤。
就这样,在丈夫的鼎力支持下,大干了50天,终于建起了2栋砖混结构600平方米的鹿圈。鹿圈建好了,鹿也买回来了,草料地也有了,三道难关一一度过。王秀芝刚想喘口气,却又遇到了新问题。一天,王秀芝在喂鹿的时候发现一头马鹿出现拉肚子的症状。由于对马鹿的习性了解的不够多,团场的兽医治疗了2天也未见效。
这头马鹿的死亡在经济上给王秀芝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也在精神上给她了一次沉重的打击。王秀芝笃然明白,搞养殖、创业致富光有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术。于是,她暗暗下定决心,今后一定要自己学会给鹿治病,尽可能提高管理鹿场的能力和水平。
2003年,王秀芝果断的到石河子广播电视大学报了名,参加了“畜牧兽医管理”大专班学习。为了跟上课程进度,王秀芝提前预习功课,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晚上回到宿舍后认真复习白天所学的课程,不懂的地方就去问班里的同学,就连星期天都是在苦读中度过。在家实习的时候,除了喂料扫圈,王秀芝常常拿着书对着马鹿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对它们认真观察记录。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年的刻苦努力学习,王秀芝圆满的完成了学业取得了毕业证书,也完成了自己的破茧化蝶之旅。那一刻,王秀芝清晰地感悟到:梦想一直是我隐形的翅膀。
为了把养殖的事业做到更好,王秀芝大胆的在改良品种上下功夫。从东北引进优良种鹿进行杂交,经过6年的探索,终于繁育出个头大、耐粗饲、抗病力强、产茸量高的优良鹿种。他们还投资购买了鹿茸加工设备,加工出的鹿茸片、鹿茸粉、鹿茸酒、鹿血酒、鹿茸胶囊等十几种产品,全部通过质监部门的认证,产品的附加值一下提高了3倍。并在石河子开设了鹿产品专卖店。并注册了“九千岁”绿色鹿产品商标。产品一上展台,就吸引了很多客商的眼球,产品销往韩国、大连、广州、青岛等十几座城市。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经营品种的不断增加,使鹿场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好,年创利润120万。
经过自己的不懈奋斗,王秀芝的养鹿产业越做越好,名气越来越大,上门订货的客户也络绎不绝。这时,富裕起来的王秀芝想起了最初帮助她的残联组织和社会各界。饮水思源,她多次对丈夫说;“现在有条件了,是时候回报社会了”。
正常人找工作难,残疾人找工作更难。为了帮助团场残疾人解决就业难题,王秀芝的养殖场所用的12名工人,全部都是残疾人,除管吃管住,每人每月1500工资,他们在场里从事着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2013年中国残联原党组书记、理事长鲁勇,兵团原副政委阿布力孜·尼牙孜、兵团残联原党组书记、理事长杨璞斌来鹿场进行考察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一年兵团残联为王秀芝的鹿场挂上了残疾人“扶贫助残基地”的牌子。并给基地注入50万元资金,用它带动和服务更多的残疾人。
从2010年开始,每逢春节,王秀芝都和丈夫开上车,逐门逐户的为当地19户贫困残疾人,送去2公斤鹿肉、25公斤面粉、10公斤大米、5公斤清油和100元现金,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王秀芝说:“我作为残疾人队伍中的一分子,更应该关心关爱身边的残疾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做不了大事,就做一些小事,这不仅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信念。”
“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经奋力飞过。”回顾来路,王秀芝最大的感悟就是:“无论你是肢体健全还是肢体残缺,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怨天尤人、抱怨命运不公是没有用的,只有迎接挑战,勇往直前,才能与多难的人生相抗衡;命运让我100次的跌倒,我却要101次的站起来。我相信越努力越幸运;我相信勤劳的手能描绘出幸福的明天;我相信奋斗的脚印是交给祖国最好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