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滚动新闻

“运动让我们重获新生”——全国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七届特奥会赛场侧记

发布时间: 2019-08-29 10:50:33 | 来源: 工人日报 | 作者: 王瑜 | 责任编辑: 郭颖慧
分享到:0

image.png

8月27日,全国第十届残运会乒乓球赛场,来自上海代表团的70岁乒乓球运动员吴明飞正在参加小组赛。他也是此次残运会上年龄最大的运动员。吴明飞最终以0比3败给了北京队的陈田生。记者王伟伟摄

8月28日,全国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七届特奥会赛程过半,各项赛事紧张有序进行。赛场上,残疾人运动员们激情迸发、奋力拼搏的场景震撼人心,赛场背后运动员的故事也让人倍感温暖。

“中国已举办十届残疾人运动会,彰显了对残疾人关怀的国家温度。”出席全国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七届特奥会开幕式的亚洲残奥委员会主席马吉德·拉什德说。

运动场上的生日歌

8月26日,天津师范大学体育场,残运会盲人足球比赛现场。伴随着一曲温馨感人的生日快乐歌,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这是组委会在两场比赛之间举行的一个简短的集体生日会。

5位在残运会比赛期间过生日的盲足运动员被簇拥上领奖台。这些运动员,两人来自江苏,其他3人分别来自上海、辽宁和云南。他们不仅获得天津师大校长颁发的师大体育奖章,更获得特别邀请前来观摩比赛的亚洲残奥委员会主席马吉德·拉什德亲手赠送的鲜花。

5位寿星中最年轻的是江苏队的黄天缘,8月24日恰好是他18岁生日。这个帅气挺拔的男孩,虽然双目失明,性格却乐观开朗,还特别懂礼貌。他告诉《工人日报》记者,站在领奖台上接受大家生日祝福的那一刻,感到无比开心和激动,“从来没想到我的18岁生日是在全国残运会赛场上度过的,还能有幸接受来自亚残奥委会主席的献花,我感觉好幸福,这让我更加自信满满投入比赛。”

与黄天缘乐观自信相比,亲手把他选拔入队的江苏省盲人足球主教练成雪枫则讲述了天缘的另一个侧面。这个男孩在场上要比同龄的盲孩子“勇敢很多”,而这正是盲人参加足球比赛最难过的一道坎,“盲人天生对空间具有恐惧感,要突破先天障碍非常难。天缘这方面表现特别好。”

与共和国同龄的乒乓球手:“拿着球拍我重新活过来”

8月27日上午,天津东丽区体育运动中心体育馆,来自上海的吴明飞在赛场上迎来本届残运会乒乓球(大众组)的第一场比赛。虽然最后输给了对手,但他并不气馁,“只要不放弃,就还有机会。没到最后一刻,就没有输赢之分。”今年70岁的他身板挺直,容光焕发。作为本次残运会年龄最大的参赛选手,他的经历和体验可能更为深刻,因为“乒乓球给了自己第二次生命”。

吴明飞从小就喜欢乒乓球,从业余爱好发展为自己的事业。1997年,他开设乒乓球教室,专心教孩子们打球。7年前突遇一场车祸,让他成为一名残疾人。面对肢体残疾三级的残酷现实,他没有消沉,“那是一场意外,既然发生了,我就要面对它,更要战胜它!”

3个月后,他重新回到一直热爱的乒乓球台旁边。“虽然我跑不快,腿部力量也有点跟不上。但是我决不放弃,要把乒乓精神坚持到底!”在他看来,这一次,乒乓球不再只是他的爱好和事业,更成为他重获新生的钥匙,成为他的生命,“拿着球拍我就重新活过来了!”

脑瘫硬地滚球冠军:感恩母亲的陪伴

8月27日,在硬地滚球BC3级双人比赛中,四川代表队的陈刚和队友获得金牌。这已是陈刚运动生涯中的第6块国家级金牌。坐在领奖台上,这位肢体残疾一级的重度脑瘫患者对站在身旁的妈妈谢小兰说了一声:“感谢伟大的母亲陪伴,谢谢妈妈!”听闻此言,这位今年65岁、已陪伴残疾孩子走过近40年的母亲流下泪水。

1980年,陈刚一岁半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让他全身瘫痪。看着幼小的儿子遭遇的苦难,谢小兰从心底里不愿向命运低头,“我一定要让他站起来!”她带儿子跑遍大小医院,咨询无数专家,尝试针灸、按摩多种方式。终于,小陈刚从手脚不能动弹到能自己吃饭,再到蹒跚而行。这个小小的进步用了10年时间。然而,不幸再次降临。1990年,刚从西藏当兵转业回家不久的丈夫因车祸去世,谢小兰独自撑起抚养孩子的重任。从简单站起来,到学习知识,再到参加体育比赛,她始终鼓励和支持孩子勇敢向前,挑战自我。2005年,26岁的陈刚被四川省残联吸纳为硬地滚球项目运动员。此后15年间,谢小兰一直随队陪伴儿子,从生活到训练,扶着儿子一次次勇夺金牌,不断创造奇迹。

2007年的全国第七届残运会上,陈刚夺得硬地滚球BC3级双人赛、个人赛两枚金牌。2017年,陈刚参加全国硬地滚球锦标赛,获得个人赛冠军。2015年,母子俩被中宣部和全国妇联授予“全国教子有方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