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单位:中国青年报推荐
推荐文章:出路
王子安永远忘不了那个下午,盲人学校的老师用很平静的语调,向这群有视力障碍的少年宣告:“好好学习盲人按摩,这是你们今后唯一的出路。”
“怎么可能?!”这个双目失明的男孩觉得自己突然“被推进无底的深渊”。在盲人学校的楼道里来回走了许多圈后,10岁的他决定和命运打个赌,用音乐为自己找条出路。
去年12月,凭着出色的中提琴演奏,18岁的王子安收到了英国皇家伯明翰音乐学院的录取通知。他将于今年9月前往这所世界知名的音乐学府。眼下,他正在加紧学习英语。
再把时间拉回到王子安10岁的那一天,从盲人学校回家后,这个男孩“惊诧又愤怒”地向父亲描述在学校的经历。“你的双手拥有选择的权利,没有什么是你做不到的。”父亲表情严肃,提高了声调。
王子安4岁时,父亲就说过同样的话。那时,只有微弱光感的王子安拥有一辆四轮自行车。父亲握住他的手,带他认识自行车的龙头、座椅、踏板。王子安最喜欢从陡坡上飞驰而下,他甚至尝试过骑两轮车,但有一次栽进了半米深的池塘。
从5岁开始,用双手弹奏钢琴,是他最幸福的事。88个黑白键刻进了脑子里,他随时想象着自己在弹琴。遇到难啃的曲子,老师抓住他的小手在琴键上反复敲击。指尖磨破了皮,往外渗血,他痛得想哭。
“看不见怎么了?我的人生一样充满可能。”王子安用手摩擦着黑白琴键,使出全部力气按下一组和弦。
他有一双白净、瘦长的手,握起来很有力量。他从不抗拒学习按摩,只是,他讨厌耳边不断重复的声音:按摩是盲人唯一的出路。
在父母为他营造的氛围里,王子安觉得自己是个再正常不过的小孩。他和别的小朋友打架,也和他们一样坐地铁、看电影、逛公园。即使被别人骂“瞎子”、被推倒在地,他也只是拍拍身上的土,心里想“瞎子可是很厉害的”。
2012年,王子安尝试参加音乐院校的考试,榜上无名。不过,他的考场表现吸引了中提琴主考官侯东蕾老师的注意。
“音乐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面试时,侯东蕾问王子安。
“生命!”这个考生高高扬起头,不假思索,给出了最“与众不同”的回答。
半年后,侯东蕾辗转联系到王子安的父亲,说自己一直在寻找这个有灵气的孩子,希望做他的音乐老师。
这位老师忘不了王子安双手落在黑白琴键、闭着眼睛让音符流淌的场景,这本就是爱乐之人该有的模样。
听从侯东蕾老师的建议,王子安改学中提琴。弦乐难在音准,盲人敏锐的听觉反而是优势。
老师告诉他的弟子,音乐面前,人人平等,只需要用你的手去表达你的心。
但这个13岁才第一次拿起中提琴的孩子,仅仅是站姿,都会前后摇晃,无法保持身体平衡,“当闭上眼睛,空间感消失,身体的平衡感会减弱”。为了苦练架琴的姿势,王子安常常左手举着琴,抵在肩膀上好几个小时,“骨头都要压断了”。
最开始,他连弓都拉不直。侯东蕾就花费两倍三倍的时间,握住他的手,带他一遍遍游走在琴弦上。
许多节课,老师大汗淋漓,王子安抹着眼泪。侯东蕾撂下一句“吃不了这份苦,就别走这条路”。
母亲把棉签一根根竖起粘在弦上,排成一条宽约3公分的通道。一旦碰到通道两边的棉签,王子安就知道自己没有拉成一条直线。3个月后,他终于把弓拉直了。而视力正常的学生,通常1个月就能做到。
但他进步“神速”。6个月时间就从中提琴的一级跳到了九级。
学习中提琴之后,他换过4把琴,拉断过几十根弦。他调动强大的记忆力背谱子,一首长约十几分钟的曲子,通常两三天就能全部拿下。每次上课,他都全程录音,不管吃饭还是睡前,他总是一遍一遍地听。好几次他拉着琴睡着了,差点摔倒。
奋斗的激情,来自王子安的阳光心态。这个眼前总是一片漆黑的年轻人,从不强调“我看不见”。他自如地使用“看”这个字,“用手摸,用鼻子闻,用耳朵听,都是我‘看’的方式”。
他也不信别人说的“你只能看到黑色”,他对色彩有自己的理解:红色是刺眼的光;蓝色是大海,是水穿过手指的冰凉;绿色是树叶,密密的,像甘蔗汁的清甜味。
他学会了坐公交车从盲人学校回家,通过沿途的味道,判断车开到了哪里。飘着香料味的是米粉店,混着大葱和肉香的是包子铺,水果市场依照时令充满不同的果香。
在车上,他循着声音就能找到空座位。他熟悉车子的每一个转弯,不用听报站,就能准确判断下车时间。
“人尽其才,有那么难吗?”在“看”电影《无问西东》时,他安慰自己“只问努力,无问西东”,同时忍不住想象遇见梅贻琦校长,被他录取。
当第三次报考音乐院校失败后,母亲发现平日里看上去没心没肺的儿子,会找个角落悄悄地哭。
有人劝这家人放弃:“与其把学琴的钱打了水漂,还不如留着给王子安养老。”
也有人建议王子安,“乖乖学习盲人按摩”,毕竟盲人学校的就业率100%。
在共青团主办的广州市第二少年宫,王子安得到了很多安慰。报考音乐院校失败时,这里的同学会握住王子安的手,拍拍他的肩。甚至什么话也不说,只是静静陪他练琴。
广州市第二少年宫有一个由普通孩子和特殊孩子组成的融合艺术团,97人中,70%是特殊孩子。2014年,团长关小蕾在这片孕育改革气魄的土壤上先行先试,尝试融合教育。这是一种在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教育理念,让智力障碍、视力障碍、肢体障碍等有特殊需要的孩子与普通孩子在同一课堂学习,强调每个人都有优势和弱点。
王子安成为融合艺术团的一员。在这个不以身体障碍区分“普通”和“特殊”的团队中,王子安被大家称作“中提琴王子”。
他总是耐心解答小伙伴的各种疑问,从不介意自闭症同伴讲话颠三倒四。一次,一个年龄小的孩子摔倒了,趴在地上哭。他就循着声音过去,蹲下来鼓励他自己站起来。同样,当王子安需要去洗手间时,总会有人牵起他的手,给他指引。
“就像真正的朋友那样。”他的表情严肃起来,“寻求相似,接纳不同。”
在关小蕾看来,只需要创造一个融合的环境,孩子会在相处中发现,身体障碍者需要支持,就像近视的人需要眼镜一样简单。这也是王子安一直以来所认同的理念。
在融合艺术团,王子安和他的伙伴挽着手,登上过广州著名的星海音乐厅,也曾受邀去美国、加拿大、瑞士、法国等国家演出。他们中,有人声音高、有人声音低,但不妨碍每个人同等地享受音乐的快乐。
“虽然我看不见这个世界,但我要让世界看见我的奋斗。”一次异国演出途中,吹着太平洋的风,他挥动帽子,高声喊着。
这是让关小蕾流泪的画面。她常告诉艺术团的孩子,其实人人都有障碍,只是有轻有弱,有人可以掩藏,有人显露在外。“我们创造融合环境,是为了每个人都相信努力奋斗的意义,同样毫无惧色地拥抱未来。”
经历内心种种的磨砺,王子安在18岁这年,依旧将音乐这条出路作为自己的成人礼。
去年11月的那天,王子安站在英国皇家伯明翰音乐学院的考官面前。他特意用啫喱抓了抓头发,穿着母亲为他准备的黑色衬衫和裤子。花了半个小时,拉完了准备好的4首曲子。
“虽然这不是最后的决定,”面试官迫不及待地把评语读给他听,“因为你出众的表现,我会为你争取最好的奖学金。”
“我赢了”,灿烂的阳光下,他在心里放声大笑。(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