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各地风采

脱贫故事:我和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们

发布时间: 2020-04-15 09:55:35 | 来源: 旌德县政府 | 作者: 姚小俊 | 责任编辑: 郭颖慧
分享到:0

2018年9月,旌德县吹响了脱贫攻坚集结号,县委、县政府向全县60个非贫困村和社区下派党总支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10月份,我和其他59名选派干部在参加完县里召开的动员大会后奔赴了各自的战场,俞村镇杨墅村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

再次见面我们成为了最亲密的朋友

到村后的第一件事,了解村里贫困户的基本情况。一个熟悉的名字映入眼帘——杨卫红。当我看见名字的那一刻,特别激动。我立马和村干部去了她家。走到门口,我喊了一声“杨卫红”,她看见是我,特别惊讶,说你怎么来了?是啊!再见面已经是7年后。7年前,我还是县广播电视台的一名记者,当年的杨卫红才查出患有尿毒症,就被丈夫抛弃了。高额的医疗费和病痛折磨让35岁的她饱受煎熬。婚姻的背叛更是把她推向了无底深渊。在了解到她的情况后,我做了一期报道,呼吁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向她伸出援手。

采访的过程中,我因为她的经历几度哽咽,中断采访。她妈妈和奶奶不断用手擦拭眼泪的场景在很长一段时间经常会出现在我的脑海中。这次见面,我们心里都是惊喜。看着她骨瘦如柴,手臂上都是针扎的洞眼,我心里很难过。但还是鼓励她说“终于等到了这一天,我为你高兴!”杨卫红离婚后回到娘家,2018年年初,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351、180”医疗保障政策。她再也不用为高额的医疗费发愁了。后来的我们成为了朋友。尿毒症治疗带来的副作用让她的身体和心里都越来越脆弱。她会把心里的烦恼告诉我,我也会经常开导、鼓励她。她从没叫过我“姚书记”,一直以来,都是直呼其名。这就是我们最好的相处方式。她的人生,我参与并会一直参与着。

多年守护我想让你们一起坐上高铁回老家

杨墅村还有我的一个老熟人——赵新江。2017年,我已经调去县政府办工作,但作为宣城日报特约记者的我,在听到赵新江照顾不能行走的妻子八年,不离不弃的事迹后,我来到他家采访并撰写了他申报“宣城好人”的材料。

一年后我来村任职发现她的妻子竟然没有户口。通过了解,当年他们在登记完结婚后,办理户籍迁入的事一度被耽搁,最后导致户籍材料丢失,他的妻子成了一名“黑户”。没有户口,是不行的。我和县级帮扶责任人通过公安部门联系上了他妻子老家的派出所,了解需要补办户口的程序,向镇党委、政府汇报,安排专人带着他们夫妻去江西老家补办户口并迁户。2019年,赵新江的妻子终于成了一个有户口的人。他说,多年来的心结终于了结了,下次可以带着妻子一起坐高铁回她的江西老家了。

萍水相逢我们却愿意把彼此当成家人

到村任职后,我看着村里57岁的护林员,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杨连生每天骑着电动三轮车在各个自然村巡逻。我很纳闷,这样一个做事认真负责的人怎么会成为贫困户?一次偶然的机会,听村里人闲聊说,他这辈子就是被家庭拖累了。年轻的时候,要照顾体弱多病的母亲和残疾的弟弟,放弃了去外地打工赚钱的机会。后来母亲去世了,弟弟因为残疾也越来越依赖他,他还是没法出去赚钱。

现在他自己开挖了12亩鱼塘,并和村民合伙种上了中药材。看着他种养殖已经初具规模,我和镇里的帮扶干部商量着一起为他申报了家庭农场。现在的他特别有干劲。不仅对自己的事,对村里的事也特别关心。我经常会接到他的电话,大到村里的哪些土地可以流转,有人想来投资。小到谁家的自来水管漏了,路面渗出了水。很多时候,他成了我的工作伙伴。过年了,我会拿些牛奶和酒给他拜年,天冷了,他会贴心的帮我把电火盆从楼上搬到楼下的办公室。相处时间只有一年半,但我们却把彼此当成了家人。

杨墅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7户40人。目前已全部脱贫。在帮扶的过程中,我总会被他们对生命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面对困难的不屈不挠感动着。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没有谁想当贫困户,都是不得已。是的,面对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只有欣然并坚定地接纳生活的本来面貌。在脱贫攻坚决胜之年,我和我的1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们会不堕信心,不失希望,让我们的梦想从平淡的日子里冉冉升起。让我们每一个脱贫攻坚中的小人物都能成为这场战役的英雄。(姚小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