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邰丽华委员:从长效帮扶到融合教育,心系广大残疾人

发布时间: 2020-05-25 17:05:27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郭颖慧 吴一凡 | 责任编辑: 吴一凡
分享到:0

image.png

全国政协委员邰丽华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新闻中心网络视频采访间接受媒体采访(图片由中国残联提供)

中国网讯(记者 郭颖慧、吴一凡)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21日在人民大会堂拉开帷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在会议上提出了三项提案:“对已脱贫残疾人建立长效帮扶机制,防止返贫”、“关于修订随班就读相关政策促进提升特殊需要儿童融合教育的建议”、“发挥特殊艺术在青少年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就这三项提议,中国网记者对邰丽华进行专访。

记者您提出“对已脱贫残疾人建立长效帮扶机制,防止返贫”的提案背景及提案重点是什么?

邰丽华:这几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残疾人事业的相关政策,特别是精准扶贫脱贫的政策,已相对完善。残疾人家庭生活状况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数量也大幅度减少。统计显示,自建档立卡以来,我国建档立卡的贫困残疾人数量从700多万,到2019年年底减少至不到50万。但是,有部分残疾人存在着返贫风险。因为他们的身体受限,劳动能力弱,部分家庭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最低生活保障、“两项补贴”等转移性收入。部分残疾人患有慢病和大病,加上康复的需要,家庭的支出比较大,生活中的长期照顾也比较多,这就使得他们本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这就很可能产生返贫的现象,所以我在提案中提出,建议统计部门建立对返贫风险大的残疾人口的监测,及时发现有返贫风险残疾人口的特殊困难需求。并且,希望扶贫等部门研究建立解决残疾人相对贫困问题的长效机制,分级分类地对生活困难的残疾人家庭开展帮扶。再有,农业农村部等部门持续加大对有返贫风险的残疾人家庭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帮助其家庭增加收入。

记者:在残疾儿童接受教育方面,您提出《关于修订随班就读相关政策促进提升特殊需要儿童融合教育的建议》的背景是什么?

邰丽华:1994年原国家教委(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以下简称《随班就读办法》)为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普通学校保障残疾儿童教育权提供了全面的实践指导,尤其在推进随班就读和融合教育发展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班就读办法》已出台26年,随着科技和医疗技术的进步,残疾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够接受康复教育,使得他们到了入学年龄的时候,完全可以到普通的学校接受融合教育,所以我希望可以呼吁大家更多的投入和展开融合教育,这样便能够让更多的残疾儿童接受有质量的教育,将来也能够拥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记者:作为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您认为,如何能让特殊艺术更好的传播中国精神,如何更好的促进残健融合?

邰丽华:目前来说,我国的特殊艺术发展的很好,这是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给我们带来了助力。多年来,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成为中国文化和残疾人事业的一道名片,我们不但出访了103个国家和地区,还深入基层,在国内也参加了各种大大小小的演出。从2013年到现在,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开展“共享芬芳共铸小康”中西部地区百县百场公益巡演活动,把我们的艺术送到老百姓的身边。我记得在四川凉山的一次演出中,有一个凉山的干部说,现在扶贫都是从物质上讲的,而你们却给我们带来了精神上的感动。所以下一步,我们艺术团想更好的走进校园,用我们的精神,在青少年的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特殊艺术的作用,用我们的精神去激励青少年,树立更好的人生观。

记者:第三十次全国助残日期间,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共享芬芳·共铸小康”演出采取网上展演的形式,通过中国网直播向全国公众展示表演,您对这种形式的展演有什么评价?

邰丽华:这次疫情的到来打乱了艺术团原本计划的排练、演出等工作安排,原本今年我们打算在巴西、丹麦、俄罗斯、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及国内演出共六十多场,都被迫取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积极的办法来应对,在疫情期间,沉下心来创作新节目,打造更多接近残疾人生活的作品,用艺术的方式展示他们最真实的一面。在助残日当天,我们大胆的尝试通过线上网络直播的方式进行演出,在线观看人数两万余人,同时我们也在演播中播出了一些我们全新的创作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