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吉林省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 2020-09-07 08:48:06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王超 奚婷 | 责任编辑: 吴一凡
分享到:0

编者按:2020年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战之年,也是实现残疾人共同奔小康目标的关键之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彰显在党的领导下广大残疾人这一最困难群体脱贫攻坚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中国残联组织开展“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秋冬季主题宣传活动。

中国网中国残疾人频道作为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外宣平台,特策划“2020年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网络专题,聚焦特殊困难群体,报道我国22个重点省(区、市)的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进展、特色经验、典型人物和感人事迹,讲述贫困残疾人脱贫解困的中国故事,向世界讲述助残脱贫的“中国方法”。

中国网讯  吉林是一片充满希望的沃土,脱贫攻坚以来,吉林省广大残疾人沐浴着改革发展的春风。近年来,在中国残联、吉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吉林省各级残联组织,一鼓作气、决战决胜,吉林大地响鼓劲催、旌旗如画,残疾人的生活变化喜人。以下是一组相关数据:

——吉林省建档立卡残疾人从2016年初的10.14万人减少到2020年5月底的2538人,省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即将全面完成。

——2016年以来,吉林省残联组织全面实施精准康复行动计划,累计为近100万人、次有需求残疾人提供各种康复服务,对有康复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实现全覆盖。为全省826个贫困村康复室配置康复设备,让贫困残疾人就地就近参加康复训练。

——2016年以来,吉林省残联组织积极争取8200余万元,通过改院、改厨、改厕、改门、改地面等方式,为23416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改造。

——2018年以来,省级财政累计为各地下拨农村贫困残疾人产业扶持资金5000多万元,全省各地残联结合当地农村产业特点开展帮扶工作,共累计帮助3.49万名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现了自主生产增收。

——2018以来,吉林省残联组织实施了残疾人日间照料站建设项目,多渠道筹措资金1374万元,对240个残疾人日间照料站提供了资金支持。

——吉林全省共有29.8万名城乡残疾人享受低保政策,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人数分别达到28.4万人和31.8万人。

……

吉林省残疾人,正在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精神,奋力填写脱贫攻坚时代答卷。

担起责任完善政策,让残疾人脱贫有了底气

8月的吉林,雨润微凉。记者走进蛟河市漂河镇横道子村肢体残疾人王金山的家。

“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此时的王金山笑得合不拢嘴。的确,在以前,对他们来说,一家人没劳力、没技术、没资金,日子是艰难的。后来王金山一家在扶贫政策支持下,通过棚膜种植实现了脱贫摘帽。脱贫后的王金山,依然享受重大疾病和意外伤害保险,彻底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市里还给我送来化肥,帮我巩固脱贫成果,感谢党的好政策!”王金山的干劲更足了。

为了给残疾人争“口袋”,延边州残联想“金点”、出“实招”、下“苦心”。2018年以来,延边州残联抢抓在延边州与宁波市两地党委、政府对口扶贫协作深度融合的有利时机,积极与宁波驻延帮扶工作队、宁波市残联对接,谋划17个扶残助残项目,深化合作交流。2020年4月,延边州残联与宁波市残联召开了东西部扶贫协作“云端会商”视频会议,研究部署重点工作。2018年以来,延边州残联争取落实东西部援建资金1174.6万元,实施村级贫困残疾人日间照料站、家庭无障碍改造和康复体育进家庭等助残项目,惠及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5084人(次)。

近年来,延边州残联出台《延边州关于打赢残疾人脱贫攻坚战暨推进残疾人脱贫东西部扶贫协作三年行动(2018年—2020年)的实施方案》《关于在全州农村实施贫困残疾人日间照料站项目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为打赢残疾人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政策保障。

好政策托起好日子,这样的事例不止一二,彰显了吉林省各级残联组织攻坚的信心和脱贫的决心。

“由于身体障碍、劳动能力受限、受教育程度较低等原因,贫困残疾人,特别是农村贫困残疾人已成为贫困人口中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返贫率最高的特殊困难人群。必须确保对这些‘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政策支持力度,摘帽不摘政策,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吉林省残联教育就业部部长董爽如是说。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吉林省残联党组、理事会始终把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成效,作为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衡量标准,深刻认识和把握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形势,按照吉林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工作总体部署和中国残联有关要求,主动担当作为,层层传导工作压力、打牢工作基础、压实工作责任,建立起助力残疾人脱贫攻坚的长效工作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吉林省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下发了《吉林省残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吉林省残联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吉林省残联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重点任务责任分工及落实措施》《吉林省残联系统残疾人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吉林省残联2020年巩固脱贫成效保障残疾人稳定脱贫工作计划》等政策和文件,并在残疾人康复服务、电商扶贫、产业扶持、无障碍改造、技能培训、就业扶贫等方面制定配套推进措施20余项。

政策扶贫暖人心,脱贫致富有底气。为了助力脱贫攻坚战,吉林省残联加强全省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建设与管理,修订了《吉林省省级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管理办法》。新《办法》根据基地的规模、安置和辐射带动残疾人数量、残疾人职工待遇、生产经营状况和效益前景等不同的情况,提高了省级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的扶持标准。《办法》出台后,各地残联分别调整修订了本级基地管理办法,加大了对基地的政策支持力度。

在扶残助困的脱贫路上,吉林省各级残联组织步履铿锵!

产业扶持培训技术,让残疾人脱贫更有干劲

“再过一段时间,两头仔猪就能出栏了,加上这亩地里的红辣椒,今年怎么也能挣个万把块钱。”在大安市的长进村,村民李永德正在自家的小院里盘算着经济账。

李永德一家三口都患有残疾,是长进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多年来一直靠着政府补贴度日。在脱贫攻坚工作的精准帮扶下,现在老李家不仅建起了猪舍、搞起了养殖,还经营起了“庭院经济”,生活完全变了样。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依靠政府“输血”机制,用政策兜底保障,农村贫困残疾人可以摆脱贫困。近年来,吉林省残联坚持提高残疾人技能,加大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力度,组织实施农村贫困残疾人产业扶持项目,助力残疾人脱贫取得实效,从脱贫攻坚的受益者变成主动致富的参与者和贡献者。

吉林省各级残联结合农村残疾人实际和本地产业布局特点,以种养殖为重点,积极推进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帮助农村贫困残疾人在“不离土,不离乡,不离家”的情况下,免费学到先进实用的技术。

据悉,吉林省各级残联共投入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专项资金1120多万元,累计为超过3.1万人次农村贫困残疾人提供了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和扫盲教育。

近年来,农安县残联围绕残疾人创业就业和脱贫增收的需求,结合县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实际,委托社会培训机构,对全县有各类培训需求的残疾人,开展了种植业、养殖业、手工制作等方面的实用技术培训。三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60万元,培训3000余人,达到了“培训一人,受益一家,带动一片”的理想效果。借助在40个贫困村发展的43个产业扶持项目,共安排230名贫困残疾人就业。同时,农安县残联依托当地水草资源丰富、具有养鹅传统、鹅产品销售渠道广阔的产业优势,组织带动贫困残疾人发展养鹅,共在40个贫困村扶持了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养殖户480户。2018年和2019年,贫困残疾人养殖户年均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预计今年每户销售收入能达到4500元。

吉林省委副书记高广滨在对省残联脱贫攻坚工作批示中指出,“省残联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抓得很好。我省因病因残致贫比例较大,要针对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强化各项保障措施,强化造血能力,强化帮扶跟进工作,不断提升脱贫质量。”

从2018年开始,吉林省残联制定实施了《吉林省农村贫困残疾人产业扶持项目实施方案(2018-2020年)》,明确提出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建档立卡残疾人进行扶持。2018年以来,每年省级财政安排转移支付资金专门用于开展贫困残疾人产业扶持项目,省级财政累计下拨农村贫困残疾人产业扶持资金5000多万元,各地残联结合实际开展帮扶工作,共帮助3.5万名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现了自主生产增收,占全省建档立卡残疾人总数的30%。

“扶上马,送一程”。2019年,吉林省残联会同财政部门又修订了《吉林省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实施细则》,降低了基地的准入门槛,提高了基地的补助标准,支持和引导基地扩大生产规模,辐射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全省共累计建设各级残疾人扶贫基地213个,安置和辐射带动7100余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增收。2020年,结合落实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保就业等有关要求,省残联协调省级财政投入资金500万元,对18个符合条件的省级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进行了扶持,白城、延边等地也对残疾人扶贫基地给予了扶持。

59岁的牛事成是双辽市东明镇前太平村村民,建档立卡残疾人贫困户、五保户,由于身体残疾,还患有多种慢性病,他既不能从事农业生产,也无法外出务工。2018年,双辽市残联依托当地藤椅编制合作社,成立了东明镇藤椅编织合作社残疾人分社,并确定为残疾人就业基地。牛事成等残疾人在参加了藤椅编织技术培训后,就开始从事了这份工作。如今他仅通过藤椅编织这一项,月收入就达1000元左右,彻底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去年我母亲有病,我花了五百块钱,虽然说花的钱不多,但如果没有藤椅编织这个工作,我连这五百块钱都拿不出来!”牛事成激动地说。

公主岭市玉米种植面积较大,当地残疾人对玉米叶编织项目比较青睐,市残联适时将公主岭市龙凤呈翔手工艺制品厂确定为省级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投入资金帮助其扩大生产,提高其培训、带动残疾人就业的能力,满足了残疾人培训需求的同时,又实现了就业增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让小产业托起脱贫大梁,吉林省贫困残疾人的未来充满希望。

网络创业全省联动,让残疾人脱贫的路子广了

互联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也为残疾人实现自我发展、特别是为重度残疾人和不具备外出就业条件的残疾人充分参与社会活动提供了可能。

自2018年底以来,吉林省残联和中国联通吉林分公司在通信服务、产品提供、资源共享、助残项目实施等领域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施信息助残脱贫。合作开发了“同梦、同行、同心”智慧助残三同卡,帮助贫困残疾人享受专属关爱政策,现已办理13万余张三同卡,累计为全省残疾人节省通信费用超过1300万元,开辟了吉林省信息助残脱贫新领域。

2019年年底以来,按照吉林省委、省政府有关“数字吉林”建设和发展网络经济的有关工作部署,吉林省残联有针对性的推进残疾人网络创业和网络扶贫工作,培育建立了省级残疾人网络创业孵化基地,征集了全省各级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全省残联系统包保的贫困村所生产的7大类、150余种产品入驻省残疾人网络创业孵化基地并在产品展示区分类展示,通过直播带货等形式进行展销。5月17日,在全国助残日期间,邀请知名网红进行吉林省残疾人企业生产的扶贫产品带货直播,受到广泛关注。

吉林省残疾人企业家张久丽在残联网络创业的启发带动下,积极应对因疫情影响外贸、线下实体、传统电商销售惨淡的局面,实现新形势下销售模式的转型。企业生产的产品对外有标价,仓储、配货、快递物流等,既可为主播提供货源,又解决了其后续发货的相关问题,完全具备直播供应链基础。她对接外部主播及网红进行单品带货和专场带货,截至目前依托外部主播累计直播带货销售额300多万元。

精准发力,网络扶贫路更宽。2020年4月1日,吉林省残联组织残疾人就业服务(信息)中心和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有关同志到中国一汽扶贫馆进行对接,就如何有效带动全省残疾人网络就业创业进行了深入研讨。

据悉,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中国一汽扶贫馆通过搭建线上+线下产销对接渠道,帮助贫困地区销售、推广特色农产品,助力贫困人口脱贫增收。目前,展厅归集扶贫产品830余种,累计销售额达760万元。中国一汽扶贫办主任、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葛季明葛季明介绍说:“中国一汽集团一直关心关注吉林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并实施了多个公益助残项目。我们将持续加强与省残联、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合作,在展馆设置残疾人优秀产品展区、积极吸纳残疾人网红就业、研究设置助残扶贫项目,助力全省残疾人网络创业就业,助力残疾人脱贫攻坚。”

在积极推进省级平台建设的同时,吉林省残联不断强化工作指导,统筹推进全省残疾人网络创业就业工作。6月5日,松原市作为第一个全省地市级残疾人网络创业孵化基地正式上线直播。延边州敦化市残联依托阳光创业孵化基地通过3个抖音公众号推介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产品,吸引粉丝300多万,产品销量直线上升……

目前,残疾人网络创业工作已经在长春市、松原市、延边州和吉林市舒兰市,四平市伊通县,通化市辉南县,白城市大安市等地全面展开。吉林省各级残联都把扶持残疾人网络创业工作纳入重要日程,省、市、县三级网络创业联动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前7个月,全省各级残联为近2000名残疾人提供了网络创业培训实训,通过网络实现灵活性就业的残疾人在不断增加,残疾人网络创业工作成果正在不断体现。

包村扶贫村民笑了,让残疾人脱贫有了温度

走进和龙市崇善镇竹林村,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村庄显得幸福和谐。自吉林省残联包扶以来,竹林村发生了很大变化,一路向前,村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精准扶贫给他们生活带来的“甜头”。

竹林村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是边境少数民族贫困村。2015年以来,吉林省残联积极响应中央和省委“精准扶贫”部署包保竹林。通过派驻村工作队坚守一线,组织党员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大力支持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落实,促进资源整合,共同打造“平安竹林、幸福竹林、健康竹林、快乐竹林、美丽竹林”。

“‘第一书记’不是一个简单的称谓,而是一种厚重的责任。”延边州和龙市崇善镇竹林村“第一书记”孙井微深有感触地说。

80后的孙井微本身也是一名残疾人,患有先天性脊柱侧弯,在调任竹林村做“第一书记”之前,已经在吉林省残联教育就业部门,做了十年的扶贫工作。

拥有320户、746名村民的竹林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达到77户、115人,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残。为了精准解决脱贫,孙井微决定增加村里的集体收入。于是,在省残联的积极支持和筹措下,60万元扶贫资金“落户”到竹林村,并确定了养牛、养蜂、养驴等7个项目,年均为贫困户增加收入3600余元。目前,土地租赁金、低保金、分红收入、公益性岗位工资、养老金等各种收入加起来,贫困家庭的年平均收入超过1万元。

除此之外,吉林省残联和延边州残联共同筹措资金35万元,在竹林村新建了残疾人日间照料站和康复室,并且每年免费发放步行辅助机、电子血压器等辅助性器材和必备药品,金额达到10多万元。

就这样,2018年末,竹林村的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现在,图们江畔的竹林村笑声不断,好事多多,他们感受着包保部门省残联送来的温暖,也切实体会到了党和政府的关爱。

2020年5月20日早晨一上班,吉林省残联机关和所属事业单位的全体干部职工收到了出其不意的惊喜和意料之中的温暖,省残联包保帮扶的延边州和龙市崇善镇竹林村村委会和全体乡亲为大家每人送上了一束玫瑰花。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这一束束玫瑰蕴含着乡亲们的感谢,也凝聚着省残联与竹林村的深情厚意。

建档立卡贫困户们始终记着:省残联筹措资金在村里发展了养牛项目,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都有分红有收入;省残联领导和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不仅保持经常性联系,而且每年数次进村走访慰问;每年春节、中秋节全村贫困户都能收到省残联送来的时令慰问物资,平均每户每年折合资金700余元;省残疾人康复中心每年都为村民免费体检、送医送药;省残联文艺小分队多次来到竹林村慰问演出,开展文艺扶贫活动;省残联机关和单位每年都要深入竹林村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送来关爱;省残联驻村工作队数年如一日驻村帮扶,为贫困户落政策、促脱贫、谋发展。

乡亲们都知道,是省残联的倾心帮扶,是驻村工作队的努力工作,让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大程度的改善,顺利的如期脱贫。乡亲们在“520”把对省残联的感谢和爱用一束束火红的玫瑰表达出来,省残联的干部职工被四溢的花香包围着,在微信群中交流着、在朋友圈中分享着,与竹林村乡亲之间的感情也在花香中升华着。

吉林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潘宏峰代表省残联感谢竹林村干部群众对省残联所有干部职工的惦念,因疫情防控原因近期无法进村,请驻村“第一书记”转达谢意,并嘱托村民们疫情期间加强自身防护,祝愿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白山市江源区残联办公室主任肖明君,被选派到白山市江源区松树镇汤河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已经有3个年头了。他大力推进村集体项目发展,筹措资金建立榨油厂,利用村中闲置土地种植了近70亩刺嫩芽并套种沙棘树,让村民的日子一天天的红火起来......3年间,他用脚步丈量了村里的每一寸土地,与村中的大爷大妈们打成了一片。如今的他,用江源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郑德福的话形容——“已经从一个机关干部变成地地道道的村头儿农家汉”。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吉林省的市、县两级残联组织都承担起驻村帮扶的任务,并都派出“第一书记”或者驻村工作队队员,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扎实工作,成效显著,为脱贫攻坚无私奉献着。大家纷纷表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支持包扶的贫困村,帮助乡亲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典型引路智志双扶,让残疾人脱贫有了奋斗目标

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打赢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战,不仅需要政策扶持、项目带动,更需要典型引路、“智志双扶”。

近年来,吉林省树立和宣传了一批残疾人自主脱贫典型和助残脱贫典型,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激励了全社会的奋发自立的精神。

47岁的杨文军,是辉南县庆阳镇的一名普通农民,一次意外,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6年前因操作失误,杨文军被轰鸣的收割机无情剥夺了双臂。高昂的治疗费用瞬间压得这个家庭喘不过气,生活变得十分拮据。

随着电子商务蓬勃发展,辉南县残联大力推动电商助力脱贫攻坚。2017年10月,杨文军参加了县残联组织的电商培训,“互联网+”经营理念让他眼前一亮:“无需拥有实体店面,不用投入太多资金,只要拥有一个网络平台便可能有良好的发展空间。”杨文军越想越觉起劲儿,便开始接触和研究微商。

了解到杨文军的脱贫意愿,辉南县残联决定支持他创业。县残联特地派人上门进行指导,多次邀请电商代表到家为杨文军传授经验。为解决前期门槛问题,县残联还为杨文军送去价值3000元的特色产品,作为他的启动资产。从此,杨文军走上了电商之路。

随着电商市场的变化,杨文军开拓新模式,开始直播业务。直播间里,杨文军除了经营土特产外,还为和他有着相同命运的人加油鼓劲,深得广大网友的欢迎。目前,他在火山、抖音等直播平台注册了3个直播账户,粉丝达到6.8万人。

2019年,杨文军获得吉林省脱贫攻坚奋进奖。他说:“党和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扶持,让我得到了创业的机会,以后我会竭尽全力,带领更多残疾人和贫困户脱贫致富。”

“谁也不想戴着贫困的帽子过一辈子啊,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咱们没有理由不努力!”说这话的是靖宇县花园口镇仁义村残疾人贫困户于洪波。

在一般人看来,于洪波自身有残疾、妻子有残疾,一家老小全靠他一个人,家里收入少、开销大,想自主脱贫简直是痴人说梦。但于洪波不这么想,“我虽然行动上不便,但是我有健康的大脑,只要肯学肯干,精神不倒,再难的日子都能熬出头!”于洪波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由于受知识、技能、信息等客观因素制约,于洪波一家长期仅靠种植玉米、大豆等传统农作物维持生计,虽然他很努力,但深度贫困的局面依旧没有被打破,一家人长期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有几年甚至要靠借钱度日。即便如此,生性倔强的于洪波仍然没有放弃,他没有向生活低头,而是一面踏踏实实的种地,一面积极学习种植、养殖技能,谋划着新的出路。

2016年初,脱贫攻坚战打响了,改变于洪波一家命运的机会终于到来。他从自家耕地的优势地块中拿出4亩地,发展黑果花楸和蓝莓种植。于洪波积极向县农广校的老师学习田间管理技术,一心扑在地里,实践、总结、再实践……他以数倍于常人的付出,成为村内种植黑果花楸、蓝莓的行家里手。由于技术成熟、管理到位,于洪波家的黑果花楸长势喜人,到盛果期时每亩地的收益可达1万元。

面对成绩,于洪波没有骄傲自满。他最先想到的是驻村工作队,最想感恩的是党组织。他总说:“没有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就没有今天的我!驻村工作队帮我出主意,还帮我找销路。我能做的就是早日脱贫,尽己所能帮助乡亲们。”

“咱们脱贫攻坚既要送政策、送项目,更要送志气、送信心。只有消除贫困残疾人思想上的‘贫困’,才能激发他们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团林子村“轮椅书记”张运波说到。

提起张运波,村民们没有不佩服的。49岁的他,身为村党支部书记,每天坐在轮椅上忙碌地统计着来自城市客户的农产品订单,为村里的农户寻找致富路,为村里的残疾人寻找脱贫路。

团林子村位于长春市下辖的德惠市朝阳乡,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该村的经济状况一直不甚良好,尤其是村里的十余户残疾人家庭,生活一直很困难。张运波打心眼里对这些残疾人家庭抱有同情。2012年,张运波带领村党支部成立了“朝阳乡运波绿色稻米党员生产专业合作社”,鼓励村民加入合作社,以“公司+农户”的形式,签订种植合同,统一买良种,统一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

合作社的成立不仅改变了普通村民的生活,也让村里的残疾人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除了水稻种植,张运波还开展了很多其他农业项目,也特意安置一批残疾人在合作社中工作。

为了将产业做精做细,张运波将团林子村的1000多公顷绿色农田划出110公顷,开辟了“半顷田”大米私人订制项目。目前,项目在北京、上海、杭州、昆明等30多个城市有了固定的客户群,村民们也纷纷通过电商平台销售自家的农产品。

5月15日,在第三十次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全国自强脱贫和助残扶贫先进事迹网络报告会在中国残联举行。张运波作为脱贫先进事迹报告人之一,参加了这场报告会,讲述了他自强脱贫和助残扶贫的生动故事。

像杨文军、于洪波、张运波这样的残疾人典型还有很多。虽然身体有诸多不便,但他们以自己的智慧、担当展示着新时代吉林残疾人的良好风貌,他们,是新时代的追梦人!

兜底保障精准扶贫,让残疾人脱贫有了尊严

2020年全面小康的脚步渐行渐近,吉林省已经完成了绝大多数贫困残疾人的脱贫,这是全省推进残疾人脱贫实现的一个阶段性的胜利。那么,剩下的2000多名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才是脱贫攻坚中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就此,吉林省残联副理事长李德富对记者介绍,近年来,吉林省残联开始摸索建档立卡重度失能残疾人集中托养工作,为贫困残疾人家庭排忧解难,着力实现“托养一个人,解放一个家”。同时,继续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拓展农村供养机构服务辐射范围,在满足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逐步为农村低保、低收入家庭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老年人、残疾人等,提供低偿或无偿的集中托养服务。

据了解,为不断加大对残疾人“两项补贴”等相关政策宣传,推动全面落实各项残疾人补贴政策,吉林省残联基本做到应补尽补、应享尽享。目前,吉林省共有29.8万名城乡残疾人享受低保政策,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人数分别达到28.4万人和31.8万人。为解决贫困残疾人家庭托养难题,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4729万元,实施“阳光家园计划”,为3.5万人(次)精神、智力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了居家照料、机构托养等多元化的托养服务。

残疾人康复是残疾人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残疾人补偿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为推进实施“吉林省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吉林省残联组织开展了贫困残疾人“助听扶贫”项目。

2019年3月,汪清县残联开展了为期3天的“残疾人扶贫周—助听器适配”活动。县残联工作人员与助听器适配专家到罗子沟镇下乡入户时,突降大雨,路面湿滑。为了早日让残疾人重新听到声音,工作人员克服困难,冒雨前行,身上淋湿了、鞋子淋透了,也没有退缩。看到工作人员到家时,残疾人都说:“太感谢党和政府了,冒着大雨来为我们适配助听器,而且这次的助听器完全是按照我们的听力情况和耳型进行配置的,带上以后又可以正常生活了”。通过此次活动,共为414名听力残疾人发放助听器并现场适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240名。

坚决打赢残疾人脱贫攻坚战,梅河口市残联以动态更新数据为基础,实时掌握新增办证残疾人需求,及时将辅助器具发放到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手中。近4年来,累计为有需求的持证残疾人发放各类辅助器具近3000件,提高了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增强了残疾人融入社会的能力。

小杨乡景兴村的贫困残疾人王某,由于肢体重度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入厕成了大问题。残联工作人员了解到这一情况,当即为其增发了坐便椅并安装好,他的家人非常感激,不停地说,“谢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谢谢残联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电厂社区的任大爷是肢体二级残疾人,当把轮椅送到他家中时,他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我这腿脚不便利,不能走太远,有了轮椅我就可以出去和朋友们见面了,谢谢残联对我的帮助。”牛心顶镇建档立卡残疾人郭某收到残联为其配发的助听器时,满脸喜悦地说,“听到了!听到了!”

近年来,吉林省残联深入推进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扎实开展残疾人基本辅具适配、贫困残疾人助听无障碍、贫困残疾人大小腿假肢适配、贫困残疾人装饰型假肢及特殊假肢适配等惠残助残工作项目,开展了筛查回访、评估体检等助残公益活动,更多农村贫困残疾人享受到了就近就便的康复服务,每年服务残疾人超过20万人次。到2019年年底,吉林省有康复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接受基本康复服务比例总体上实现了全覆盖。同时,降低贫困残疾人家庭康复刚性支出,提高了29项与残疾人康复密切相关的医疗报销标准,降低了因病返贫几率......

“县残联给家里做了无障碍改造,发了油补。政府帮我盖了房子、发了两项补贴,还帮我发展养殖项目,我现在养了50多头猪和100多只鸡,以前拉的饥荒也还清了。”家住东辽县渭津镇福胜村的重度残疾人张义福心里充满着对党和政府的感激。

“感谢党和政府、感谢我们残疾人自己的娘家人——残联为我的家庭进行了无障碍改造,这回我的生活要多舒心有多舒心啦!”在通化市柳河县三源浦朝鲜族镇尹家村一户残疾人家中,残联带来的施工队刨了蹲便,安了坐便,装了吊棚、热水器、浴柜、花洒、水龙头、上下水管和浴霸坐便器。看着施工队进进出出地忙碌,户主于发由衷的感叹着。

62岁的于发是一名肢体二级残疾人,他没有劳动能力,平时靠轮椅出行。他的妻子柴凤云有严重心脏病,家庭生活十分困难。柳河县残联按照吉林省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的工作要求,为于发的家庭实施了无障碍改造,为他解决了洗浴和如厕不便的问题。

点滴小事,却真情无限。2020年,吉林省各级残联组织克服疫情和时间短等带来的诸多困难,全面有序开展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入户筛查、制定方案,加大地方资金投入,确保提前完成此项工作任务打下坚实基础,助力残疾人脱贫攻坚,提高残疾人居家生活质量,让残疾人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近年来,吉林省残联通过“阳光安居工程”,帮助6300多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并积极配合省扶贫办、省住建厅,将符合条件的8495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户及时纳入到了各年度危房改造计划,完成了农村残疾人危房改造任务。同时,针对残疾人无障碍需求,实施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切实改善了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居住环境,受到了广大残疾人的欢迎,全省有需求的建档立卡2万多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已经全部完成。

吉林省副省长李悦同志说,“省残联围绕残疾人脱贫攻坚开展的系列活动很有意义,也很有成效。残疾人是贫困群体中的弱势群体,是需要特殊关注、扶助的群体。全省各级残联组织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发扬残联的优良传统,发挥残联优势,把残疾人脱贫工作做得更深、更细、更扎实,更好地彰显残联助力脱贫工作中的作用和价值。”

脱贫并不是终点,小康才是目标。吉林省残疾人在各级残联的带领下,心怀梦想,奋力前行。


相关阅读:

“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河南省精准帮扶残疾人脱贫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