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乡山水、侗乡建筑、侗乡民俗、侗乡发展,通过侗家人的纸、笔,展现在一幅幅侗家农民画上。侗家人用色彩描绘美好的生活图景,用非物质文化遗产铺就残疾人脱贫道路。
画框里、墙壁上、簸箕上、蒸米桶上……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镇独峒村侗画传承基地里,悬挂、摆放着许多已完成或未完成的三江农民画。
三江农民画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杨庆宜,在当地政府和残疾人联合会的帮助下,将自家房屋的一楼打造成独峒村侗画传承基地,免费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三江农民画的培训。
今年五十岁的杨庆宜,因幼年的意外而落下残疾,与母亲相依为命,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杨庆宜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工程——党员扶残温暖同行项目”的帮助下,发展茶叶种植,顺利脱贫摘帽。本身就有作画基础的杨庆宜在2018年参加了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侗族刺绣·农民画技能培训,加上他自己“勤动手、肯专研”,进一步提升了作画技能。近年来,杨庆宜通过发展侗族农民画项目,每年收入1.6万元以上。
杨庆宜组织本村6户建档立卡户发展三江农民画产业,传授自己所掌握的农民画技能。“将村民吸纳进三江农民画产业,一方面帮助贫困户增加家庭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另一方面带动周边农民,尤其是妇女,参与到三江农民画产业中,传承和发展了侗乡非物质文化遗产。”杨庆宜投身于三江农民画的创作和培训中,尽可能影响、带动更多人群。三江侗族风情画研究基地定期开展三江农民画的培训,杨庆宜在暑假期间免费为独峒中心小学的学生开办了两期培训。
独峒村不仅着力于三江农民画的推广,也致力于解决销路问题。独峒村村主任杨吉昌在今年三月份推进了“一村一品”电商扶贫合作项目,截至目前,通过电商渠道为独峒村村民共销售出40余幅三江农民画,销售额达3.88万元。
为了给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的贫困残疾人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同时进一步传承和发展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江侗族自治县响应自治区残联要求,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易安社区,打造了三江县残疾人集中就业扶贫基地。该基地结合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竹编和侗族农民画,为50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提供了就业岗位,每年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计划还将带动50名以上残疾人实现居家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