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

荆楚大地打响非常之战:疫情、洪水考验之下实现残疾人累计脱贫逾60万

发布时间: 2020-10-10 11:21:42 | 来源: 华夏时报 | 作者: 张智 | 责任编辑: 吴一凡
分享到:0

趟过了严峻的疫情考验,又渡过了百年一遇洪水的侵袭,2020年的湖北省,犹如一个勇者,不畏艰险,不断前行。

从深冬到初秋,伴随着复产复工的稳定推进,当前的湖北已经恢复了往日的生机。此时,全国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战也在这里如火如荼地开展。决胜之年勇战贫,贫困残疾人是不容忽视的群体。

事实上,对于身处湖北的残疾人来说,这一年格外特别。从开年骤然停滞的生产生活,到想办法谋出路,再到打开新局面,中间有波折,有困难,但最终还是在多方的努力下,日子向着更好的方向前进。

“办法总比困难多。”失去双臂的恩施咸丰县创业者吴辉乐观地说。

在恩施咸丰县,以电商为破局题眼的尝试,已经遍及全州:高位截瘫的创业者向思江,通过电商,盘活了全村的经济,大幅提高了乡亲们的收入;曾在华为总部担任中层管理人员,却因渐冻症遭遇生活崩塌的田远红,通过创办生态农业种植基地,不仅解决了35人的就业,还影响了两个多年吃救济的“健康懒人”,让他们发展起了自己的产业;持续电商培训多年的吴辉,则为恩施全州累计完成各类残疾人培训近500人次,系统孵化培训近700人次,扶持50名残疾人创业,带动和安置残疾人就业200余人,成为典型的脱贫致富带头人。

在黄石阳新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阳新布贴传承人洪汉锐,积极动员组织残疾人学习布贴工艺,一边传承、发扬我国“非遗”,一边以产业带动就业,成为湖北省残疾人就业创业品牌基地,给当地残疾人就业带来更多可能。由于产业突出,当地残疾人脱贫工作进展顺利,全县8000余户贫困残疾人中,只剩最后19户残疾人贫困户尚未摘帽,预计年底前能全部完成。

而在宜昌长阳县,抱团取暖、互助脱贫的“长阳模式”,助力残疾人自立自强,拥抱新生;在十堰郧西县,10多年前在矿难中失去右腿、年近六旬的王家学掌握了制造扫帚的技术,开启了以劳动改变生活的致富路,几年下来,他攒钱拆了土坯房,建起两层楼房。利用农产品加工而成的扫帚,贫困残疾人们“扫”出了一条小康路。

在湖北各地,无论是个人还是各级残联,对残疾人脱贫都进行了积极的努力。截至2019年底,湖北61.4万建档立卡持证残疾人如期脱贫,占建档立卡持证残疾人总数的98%。

而在2020年,各种风雨的冲刷下,高质量的扶贫,也更加散发出光芒和底气!

浴火重生 

在2020年,湖北经受了难以磨灭的考验。

对健全人来说,疫情下的恐慌,或许只是一种未雨绸缪,但对于离不开医疗救助的残疾人来说,疫情导致的缺医少药,却实实在在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

多种手段,帮助疫情期间的残疾人成功度过最艰难的岁月。

2月14日,疫情最艰难的时候,恩施建始县残联与恩施州优抚医院无缝对接,统一代购残疾人士急需药品。当天,恩施州、县、乡、村四级接力,由医院根据病人服药记录与需求开具药品处方,配齐配足所需药品,并采取一人一袋方式包装,由建始县残联派专人专车从医院购回后,迅速派专人送达各乡镇卫生院,再由乡镇卫生院通知驻村工作队领取和发放下去。在这样的爱心接力下,126名残疾人领到急需药,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

在恩施巴东,疫情也没有影响重度残疾人“温馨家园”居家托养工程。“护工每次来都会打扫卫生,帮我洗澡、洗衣做饭,还帮我理发、剪脚指甲,一点都没有嫌弃我。” 71岁肢残人谢坤柱说,“温馨家园”居家托养让他找到了活着的尊严。按照“托养一个人,幸福一家人,解放一群人”的指导思想,恩施县残联明确了居家托养的5大类18项指标,从个人护理、居家保洁、生活协理,到康复护理、人文关怀等,从生理到心理,对残疾人进行方方面面的照拂。

不仅是恩施,疫情期间,黄冈市建立残疾儿童及其家庭“一对一”帮扶包保制度,通过下沉走访等方式,各级残联、残协及时了解残疾家庭的困难和需求;并以电话、网络等形式对受助儿童进行网上训练指导,申请救助的残疾儿童接受线上康复服务面超90%。疫情常态化管控之后,黄冈市12家定点康复机构已复工,接受康复儿童774名。

据了解,在疫情期间,湖北17个市州按照城镇500元/人、农村300元/人的标准,向低保、重度残疾人及托养服务机构中的残疾人发放生活救助物资,确诊新冠肺炎的残疾人获得增发1个月护理补贴救助金。

此外,湖北省残联积极对接中国红十字会、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湖北省红十字会等爱心机构,筹资约5500万元,对受疫情影响的盲人按摩机构、残疾人定点康复机构、托养机构及新冠肺炎确诊残疾人、存量未脱贫建档立卡持证残疾人给予特惠帮扶,资金投入大约4800万元,相关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

目前,湖北各地已经摆脱了疫情的阴影。

8月19日,武汉市武昌区徐家棚街楚锋盲人按摩服务部负责人将一面写有“手携手精准扶残肩并肩播撒爱心”的锦旗送到街道阳光家园,感谢残联对盲人按摩机构的疫后帮扶。

在武昌,最艰难的时刻,区残联为辖区内持外地残疾证盲人开办的25家残疾人机构发放了共计34.25万元的慰问帮扶资金,助力盲人按摩等残疾人机构复工复产。

“极大鼓舞了我们疫后重振的士气,提振了信心,在艰难重启的时候,信心比黄金珍贵,感受到了残联作为娘家人的温暖。”楚锋盲人按摩服务部负责人说。

在湖北全境,各级残联不断强化产业引领,探索助残脱贫新模式,让残疾人在劳动中获得职业技能,融入社会。同时,有技术在手,残疾人们对于未来脱贫更有信心。

扩展脱贫路 

让残疾人融入社会,通过就业创业增强底气,已经成为湖北残疾人脱贫致富的底色。

在黄石阳新县,依靠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阳新布贴等多种产业,当地解决了上百名残疾人就业问题。阳新布贴是流行于阳新县一带的民间实用布艺,多采用黑色或深蓝色的土布为底布,而以鲜艳亮丽的花布在上面贴花,成品具有黑漆点金般的直观效果,色彩和明度对比极其强烈,广受消费者喜爱。

然而,随着布贴的老一辈制作者逐渐离世,年轻人不愿学习这种费时费工的活儿,承载着阳新千百年来地域文化的布贴面临被“束之高阁”的境况。阳新县残疾人创业协会会长洪汉锐见此,深感可惜。他考察论证认为,布贴工艺品属纯手工制作,非常适合下肢残疾人和聋哑人就业。于是2015年至2017年间,他多方奔走沟通,积极动员组织残疾人学习布贴工艺。

聋哑女孩潘洁就是跟随洪汉锐学习做布贴的其中一员。19岁的潘洁今年从特殊学校毕业后,被老师推荐至阳新布贴。趁着疫情时,她潜心学习阳新布贴的制作,经过几个月的练习,现在,一幅复杂的凤凰布贴,她仅需要三四天就能完成,手工费能拿到400元左右,加上每月1000元的底薪,每个月,她能收入三四千元。

由于特校毕业,形象好气质佳,她还承担起了阳新布贴的推广工作,在抖音上,她努力工作的身影,收获了上万的点赞。

小儿麻痹患者冯志芬则依靠着布贴制作,养活了一家4口人,并供养着小学、初中两个孩子上学读书。由于身体限制,冯志芬手脚并不快,但经过一年的练习,她现在每天也能完成两幅简单的“福”字作品,获得40元左右的收入,加上底薪,每月也有2000多元的收入,相较于此前靠低保为生,日子好过多了。

除了这些固定员工,洪汉锐还时不时下乡对贫困户进行培训,不少贫困户纷纷开始兼职制作阳新布贴,以劳动换取更好的生活。其中,不仅有残疾人,也有不少健全人。

从2016年至今,洪汉锐共计培训2000余人次。现在,他的固定员工有36人,兼职劳动者上百人,有的残疾工人月工资已经超过了3000元。

随着团队规模和市场需求的扩大,洪汉锐发起成立了湖北鸿运手工艺产品有限公司,并担任公司法人。公司与阳新县文化馆达成合作协议,承担阳新布贴的传承、发展、开发、制作、销售工作。由于企业化管理,阳新布贴还被授予湖北省残疾人就业创业品牌基地的称号。

阳新县残联理事长周峰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这样企业化运营的残疾人就业创业品牌基地,阳新县有两家。而随着洪汉锐等残疾人企业家的努力,阳新县脱贫攻坚战进展顺利。

“现在,我们县还有最后19户残疾人贫困户,接下来帮助这19户21名残疾人脱贫,是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周峰表示。

多手段实现帮扶 

对尚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来说,通过一技之长,以劳动获得收入,才是更主流的做法。

在十堰,50多岁的肢体残疾人王家学,在十堰郧西县恒达扫帚专业合作社找到了“生存之道”。通过当地恒达扫帚专业合作社的培训,王家学掌握了制作扫帚的技巧,通过与合作社的合作,每天能收入140多元。目前,王家学和其他人制作的扫帚已经卖到了全国十多个省市,年销售额超4000万元。2018年底,合作社获评第四批湖北省残疾人就业创业品牌基地,50多名残疾人再次就业,带动200多个残疾人家庭种植增收。

数据显示,在十堰,共开展残疾人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2857人次,多渠道帮扶贫困残疾人实现就业4136人次,为残疾人自主创业企业发放补贴280多万元。同时,十堰还成立了残疾人电商产品运营服务中心,组建了80人专兼结合的直播团队,今年疫情期间,成功帮助100多名残疾人实现电商就业。

同时,十堰还启动了“萤火虫12345温暖帮扶工程”,投入资金500多万元,扶持近500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发展产业,创成国家、省、市级残疾人特色产业品牌基地及扶贫基地43家,安置残疾人就业718人,19家残疾人企业产品搭车进入北京市消费扶贫平台。

在湖北全境,各级残联不断强化产业引领,探索助残脱贫新模式,让残疾人在劳动中获得职业技能,融入社会。同时,有技术在手,残疾人们对于未来脱贫更有信心。

此外,湖北还构建了以各类职业院校、职业培训基地等为载体的残疾人职业培训网络体系,积极拓展残疾人盲人按摩、电子商务、汽车驾驶、美发美甲、西点制作等职业技能培训领域。

2016年以来,湖北城乡残疾人实名新增培训12.6万人,9.54万残疾人获得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07万残疾人获得职业技能培训,4685名农村残疾青壮年得到文盲扫盲教育,1198名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人员及品牌基地负责人获得就业创业业务指导。

一系列的就业辅导之下,湖北残疾人的精神面貌有了极大提高。截至2020年6月30日,湖北农村残疾人实现种养加就业19.1万人;建立残疾人就业创业品牌基地98个,产生了3600名农家小店主、集镇小老板,并依托品牌基地和“双百工程”,培育了3000名残疾人技术能手,湖北全省残疾人累计实现新增就业7.17万人。

但对于没有生产能力的残疾人来说,保障他们的生活,也成了各级残联的重点工作之一。

据了解,为了保障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各级残联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在鄂州市、黄石市等地“增强残疾人保障、助推精准扶贫”贫困残疾人综合保险保障试点累计为参保残疾人提供保险保障33.44亿元。

数据显示,湖北现有建档立卡持证残疾人62.64万,已累计脱贫61.40万,占建档立卡持证残疾人总数的98%。截至2020年6月底,湖北未脱贫建档立卡持证残疾人12427人,占全省未脱贫贫困人口总数的22.06%。

目前,湖北省48.2万残疾人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68.3万残疾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全省29.72万建档立卡持证残疾人纳入低保,6.56万建档立卡持证残疾人纳入特困供养,累计5.93万人次残疾人享受托养服务补贴。

从湖北各县市区对存量贫困人口脱贫状况摸底自查情况反馈来看,截至6月30日,有10847名残疾人已达到脱贫标准,有872名残疾人还在进一步巩固帮扶措施中,今年底能够如期脱贫。麻城、天门等两地暂未完成自查工作,涉及残疾人708人。

对尚未实现脱贫的残疾人来说,一个利好是,今年韩红基金会将对他们一次性补贴3万元,目前湖北省残联正在和韩红基金会积极对接。

据了解,今年5月22日,湖北省残联与韩红基金会正式签署了项目合作协议,6月中旬,湖北省残联与省卫健委、省扶贫办下发文件表示,北京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资助湖北确诊新冠肺炎持证残疾人(含感染及身故,10000元/人)和存量未脱贫建档立卡持证贫困残疾人(3000元/人),项目总金额预计4500万元人民币。7月份,湖北各级残联提交了项目受助人全部申报资料,包括确诊新冠肺炎持证残疾人申请材料749份,存量未脱贫建档立卡持证贫困残疾人申请材料12795份。经过湖北省残联、湖北卫健委、湖北扶贫办分批次复核后,这些资料已经全部报送至北京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

按照工作流程,8月份,韩红基金会对湖北报送的资料进行复核,并给出反馈,包括部分申报对象个人资料不完善的情况以及出现的其他问题;8月下旬,对符合项目条件的受助者,拨款工作陆续进行中。

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