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安市政府西行约20公里,汽车在一家貌不惊人的房子前面停了下来,这里就是为西安市430名精神残疾人、老人提供生活保障的秋兰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也是一座集看护、治疗、养老为一体的残疾人家园。在精神疾病的康复中,这样的托养中心在陕西并非只有秋兰一家,在两百公里外的商南县,国力残疾人托养中心、商南县第二残疾人康复中心也在用同样的模式帮助着精神残疾患者。
《华夏时报》记者日前从陕西省残联了解到,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陕西省残联积极开展贫困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和助力脱贫攻坚集中托养行动,建成多个残疾人托养中心,通过“护、医、养”模式,为众多重度精神残疾人提供了有力的兜底保障。
托养照护1.2万人次
如何让重度精神残疾人拥有一个温馨的家?这是全国残联和地方残联以及相关服务残疾人工作者都在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全面小康全面攻坚的重中之重。
西安市秋兰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位于西安市昆明路,2011年在西安市残联的领导下依托三桥老年公寓成立,是西安市残联直属的市级集中托养机构。
“重度精神残疾人在整个残疾人群体中也属于特殊群体,他们有自主行动能力却无法进行很好的控制,严重的时候是会对社会造成危害的。”秋兰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副院长何鹏军表示,“托养中心可以让这些患者得到集中治疗,这样的环境也更能让患者在这里找到归属感。”目前秋兰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共有超过一百间病房,每一到两间病房会分配专门的护士进行责任制看护。
秋兰托养中心的前身是三桥老年公寓,随着因残致贫脱贫攻坚项目的开展,在当地残联和政府的努力下,聘请人才、改造园区,为所有房间配备了全新的设施,在每个楼层都加装了安全电梯,原来的养老院也开始成为西安市重要的残疾人托养中心,该中心还设有音乐室、康复训练室、书画室、模拟银行、模拟超市等等。“因为很多精神残疾人是没有基本的生活技能的,我们帮他们做这些训练,目前已经有17名精神残疾患者回到了正常的社会生活。”何鹏军如是说。
秋兰托养中心运营八年来,已经形成了“护、医、养”为一体的重度精神残疾人托养体系,重点承接省、市残联贫困残疾人集中托养服务项目,托养贫困残疾人199人次,累计减免残疾人托养费用382.8万元,为西安近2000个残疾人家庭解决了难题。中心不仅让精神疾病患者得到有效地治疗,更是为残疾人朋友们打造了第二个幸福的家。
据悉,陕西省财政每年投入2500万元,以建档立卡贫困重度残疾人为重点,对1.2万人次重度残疾人给予托养照护服务,对1250人次贫困重度残疾人给予集中托养照护,为2万多名建档立卡持证精神残疾人发放药物补贴,大大缓解了残疾人家庭支出和长期照护负担。
为精神残疾人建立生活社区
商南县位于秦岭东南麓,地处鄂豫陕三省接合部,是陕西省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全县有各类残疾人1.57万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6.9%,目前已办理二代残疾证的有10571人,其中精神残疾1315人,是商南县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硬骨头”。
《华夏时报》记者从商南县残联了解到,为了给贫困重度残疾人提供更为细致的托养照护服务,商南县残联将贫困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项重要任务,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合建、民办公助等方式,累计投入资金1.3亿元,共建成残疾人托养中心两所、康复中心两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6所,新建或改造农村敬老院、老年护理院、老年公寓、福利院等场所19处,创建国家级残疾人培训基地1个,实现了现有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针对需要专人护理、生活完全无法自理的重度精神、智力和肢体残疾人,商南县开展集中托养工作,每年集中托养智力残疾人和老年残疾人1300余人。同时,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商南县通过整合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资源,开展“医养结合”,先后建成两家残疾人托养中心。托养中心全部实行“寄宿制”管理,每年托养精神残疾人达500人次以上。
商南县国力残疾人托养中心、商南县第二残疾人康复中心于2015年正式成立,专门为重度精神残疾人打造“护、医、养”一体的托养模式,全面解决了重度精神残疾人的医疗、生活问题。
西安精神卫生中心教授、国力残疾人托养中心主治医师叶正善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精神疾病要完全康复其实很难,根据医学界的统计,只有17%的精神病患者仅仅通过药物能够获得康复。大部分精神残疾人所依靠的,除了药物的辅助性治疗,更需要的是一个正常的生活和护理环境。”
目前,国力残疾人托养中心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生活、医疗体系,病房内配有中央空调、24小时热水、电视机、中心供氧设施,在病区设有活动室、康复训练室、按摩床等等。2020年6月,商南县残联争取到国家资金1100万元、国力集团公司投入自有资金2亿元,将托养中心床位增加到1000张。
叶正善表示,这种托养中心的管理对于精神残疾患者的康复是非常有好处的。在精神医学方面,在目前从根本上没有找到病因的情况之下,医学界的态度就是要以护理为主,降低病人对于药物的依赖。在这种情况之下,有很多病人治疗效果并不明显,片面的去追求治疗有时候还会适得其反。
“不妨去维持他们的正常生活,让病人之间互相帮助交流,在这里建设一个拥有正常工作、生活的社区。”叶正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