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巴山深处的巫溪,李绪斌和吴纯清都曾是这大山里的贫困户,他们不等不靠不要,发展养殖产业、建立木雕公司,凭着自己的双手撑起一片天,帮助邻里乡亲共同脱贫。
带着村民们养牛,幺驼背挺起了腰杆
在重庆市巫溪县文峰镇长沙村一社,谈及“幺驼背”李绪斌,村民们竖起了大拇指。这些认可还源自于他的养牛产业,不仅自己脱了贫,还带着村民们增收。
李绪斌自幼家境贫寒,8岁时一场怪病,让他身体畸形成了驼背。李绪斌14岁时,家里接二连三的变故,让生活的重担从此落在了他的肩上。干农活、贩卖牛,日子勉强过了下来。
李绪斌
“哪个都不想这么穷,谁还没得点想法嘛!”2016年,李绪斌在国家扶贫战略启动之后牢牢地抓住了机会,在扶贫驻村工作的帮助下,建起了养牛场,开始了他的养牛产业。2018年,他注册了“幺驼背养殖专业合作社”。
在养牛场,圈里的牛正在吃着草,谈起养牛,李绪斌滔滔不绝,“我们给牛喂养的饲料,都是黄豆渣、玉米、麦麸,还有从外地进来的粮草。”李绪斌把养牛场里的牛当成自己的孩子一般伺候,这些牛也给李绪斌的生活带来了回报。如今,李绪斌盖起了两层小楼,娶了媳妇生了儿子,牛栏里有76头牛,农户们家里还有54头牛,总共有130头。“今年已经卖了140多头,年产值达300多万元。”
“仅仅是自己脱贫了还不行,也要带动乡亲们共同脱贫。”为了带动当地贫困户共同脱贫,合作社创新“借牛还牛”“托管代养”管理模式。
肢体残疾的姚胜忠就是“借牛还牛”“托管代养”的受益者之一。“脚有残疾,走路不方便,以前都只能喂点猪、养些鸡,卖了换点钱。”姚胜忠说到,要供养子女读书,日子过得太难了。
跟着李绪斌开始养牛之后,姚胜忠的日子也发生了变化。姚胜忠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自己在合作社打工每月有2000元的工资,他在合作社借了一头牛回家喂养,这头牛一年就能让家里增收1万多元。除此之外,借回去的牛若是生了牛仔,牛仔也算是自己的。
合作社养殖场
两年来,合作社为全村9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借”牛113头,实现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谈及未来,李绪斌自信满满,他打算扩大养殖规模,延伸产业附加值,发展牛肉深加工产品,争取三年内发展到年出栏300头。
雕出一条致富路,他带动150余人增收
在巫溪,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的还有企业家吴纯清,他建起了木梳生产车间,让村民们就近就业。
吴纯清是重庆市龙凤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因小儿麻痹症导致左腿严重残疾。高中毕业后,他回老家随家人种地,虽然没日没夜地勤爬苦做,但到头来却入不敷出。为了让生活更好一些,吴纯清先后学过医、做过裁缝、当过砖瓦工……最终,他还是选择了自己的最爱——木雕。
“只有把技术掌握了,生活才有希望。”吴纯清说,靠着自己长年累月的挑灯夜战,他仅用两年多便掌握了木雕技艺。技术学成后,他先后到神农木梳厂、玉龙家私厂打工,从事雕刻工作。2003年,他离开打工的单位,创业建起了自己的木梳厂,并逐步发展壮大。到2016年,他的公司销售额达3800万元,成为了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木质工艺美术专业化公司。
他的作品《和谐》《松鹤延年》《桃木剑》等先后在全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上获得金奖;他创作的《双龙双凤》木梳,更是获得2015年第十二届中国林产品交易会金奖;2015年他获得了重庆市自强模范,并先后获得国家专利120余项。
不仅要将木雕工艺名扬远外,吴纯清还带动了其他残疾家庭脱贫。在木梳生产车间,工人们各司其职,有锯木的、打磨的、雕花的……而这些人大多也是残疾贫困户。从过去的3名工人,到现在的68名工人,吴纯清用实际行动带动了残疾人就业。
“在这里上班,每天收入100多,勤奋点还能拿更多,一年收入就有5-6万,再也不用出去打工了。”巫溪县文峰镇三宝村村民胡兴平也是一名肢体残疾人,在木梳厂,他不到2个多月就基本掌握了雕刻技能,能上岗做些简单的花样雕刻。“虽然是残疾员工,但只要手和眼睛正常,都可以来工作,我们会提供技术培训,一般一个月就可以掌握基本的雕刻技术。”吴纯清说。
随着扶贫项目不断深入落实,木梳厂成为了鲁渝扶贫协作“代工厂”,吴纯清每年会与山东肥城鸿熹桃木文化用品有限公司签订500万元的生产合同,按要求生产工艺木梳和木雕工艺。同时,这里也是残疾人就业平台的“孵化仓”。目前,基地已吸纳21人就业,带动150余人增收,每人年收入可达2.8万元至6万元不等。
目前,公司的产品主要有工艺木梳、根艺、茶台、雕花家具等产品,主要销往国内市场,还可以通过山东企业的帮助销往国外,目前出口到了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年销售额几百万元。
据巫溪县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巫溪县实施残疾人“就业培训、产业发展、集中供养、辅具供应、家庭无障碍改造和危房改造”等项目,全面落实残疾人低保,全覆盖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探索创建鲁渝扶贫协作“代工厂”,积极创建农村残疾人阳光扶贫基地等,取得显著成效,而东西部残疾人扶贫协作成为了该县贫困残疾人摆脱贫困共奔小康的有力抓手和重要支撑。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