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黔江区鹅池镇南溪村地处一个夹皮沟地段,村民历年来依靠种玉米、土豆、红薯等过日子。庞建华一家,是一户多残家庭,他从小左脚摔伤,不能外出打工和从事重体力劳动;母亲肖玉莲,今年80岁,因病双眼失明;妻子胡艾娥,先天性聋哑,是这个家庭的主要劳动力;两个儿子,都是在校学生。
2010年,当地政府解决庞建华家5口人的农村低保。自黔江区脱贫攻坚工作启动后,庞建华家被确定为村里的建卡贫困户。
庞建华夫妇在采摘桑叶
2015年,黔江区吹响新一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号角。驻村扶贫工作队根据庞建华家的实际情况,给他规划了养蚕脱贫的方案。当年,庞建华在当地党委政府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种了6亩蚕桑,同时,依托荒山和农作物养猪养牛。他在镇农业服务中心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精心管理,当年喂养4张蚕,收入了6000多元。另外卖2头肥猪,收入了4000多元。
庞建华夫妇和工人一起喂蚕
“种蚕桑很适合我们这个家庭,劳动量小,收入也还不错!”庞建华找到了增收致富的路子。
庞建华家里的责任地较宽,属于当地典型的广种薄收的石壳地。他觉得这些坡地适合栽桑养蚕,2016年又新栽10亩蚕桑,全年养蚕16张,收入24000元,当年实现脱贫越线。
有了不错的效益,庞建华致富信心和决心更大了。2017年,庞建华将离房屋较远、撂荒多年的14亩地,请人重新开垦出来,全部种上蚕桑,当年养蚕30张,全年收入近6万元。加上养牛、养猪和养蜜蜂的收入,一年超出8万元。当年,庞建华将养蚕卖的收入,大部分用于搭建一个400余平方的标准化钢架蚕棚。
2018年,他第一季蚕就卖了15000元。第二季蚕,共有14张。庞建华计划全年分四季养54张蚕,蚕茧收入实现8万元。另外卖猪、卖牛及6桶蜂蜜的收入,一年差不多有2万元。
庞建华还喂养的两头黄牛
如今,庞建华这个一户多残家庭,通过自身的努力,把蚕桑产业翻了近10倍之多,每年卖蚕茧、养猪、养牛和养蜂的收入超出10万元。
庞建华在脱贫致富中的自强不息精神得到了社会的关注。2017年、2019年,分别被鹅池镇党委、政府评为“新乡贤”“最美脱贫户”;2017年,荣登第64期“重庆好人榜”;2020年1月,被黔江区委、区人民政府评为“最美脱贫户”;2020年10月,被授予2020年度重庆市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奋进奖。
来源:重庆市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