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1年3月3日是第22次全国爱耳日,今年爱耳日的主题是“人人享有听力健康”。听力健康不仅包括听力语言康复,还包括了沟通技巧、教育康复、就业康复、生活技能等等。
2021年,中国残疾人频道“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系列策划,聚焦特殊人群的节日,报道群体生存状态,关爱残疾人,助力残健共融。
今年的3月3日是第22次全国“爱耳日”,今年爱耳日的主题是“人人享有听力健康”,听力健康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听力语言康复。没错,随着康复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越来越多的听障人士能够通过康复,实现口语交流,长久以来“十聋九哑”的观念正在被打破。
近日,记者采访到中国聋人协会主席杨洋,她表示:“到2020年,我国听力残疾人数为2780万,约占全国残疾人总数的30%,其中80%以上的听力残疾人可以通过口语进行交流。”杨洋主席表示:“在过去,由于缺乏有效的康复手段,我国的听力残疾人只好去特殊教育学校学习手语,用手语表达、交流。现如今,随着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康复手段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听障儿童在普通幼儿园,普通学校接受融合教育。过去‘十聋九哑’的情况已不复存在。”
听力障碍严重影响人们交往和社会发展,是影响人类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据悉,我国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数最多的国家,造成听力残疾的主要原因包含: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和化学制剂致聋、噪声性耳聋,和外伤等因素。
2009年-2015年,中央财政投入专项经费20亿元,实施“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抢救性康复项目”,计划为16865名贫困聋儿免费植入人工耳蜗,并提供术后康复训练经费。
资料图:人工耳蜗如何工作(来源:央视新闻)
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抢救性康复项目的实施为我国贫困地区的听障儿童提供了听力康复的机会。杨洋主席对记者表示:“对于听障群体,要做到早干预、早康复,及时佩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目前我国0至6岁的听障儿童可免费获取助听器和人工耳蜗,家长可以及时联系户口所在地残联,了解政策,获得抢救性康复。”据悉,我国很多省市已经把听障儿童康复政策的扶持年龄扩大到了16岁。
杨洋主席提出:“目前我国听力残疾人的康复需求还是很大,主要体现在16岁以上听力残疾人的康复没有任何政策支持,患有听神经病、耳蜗畸形等病症的孩子没有获得救助。因此最好的解决方案是将听力康复辅具的购买及升级纳入医保。”
在我国,除采取必要的康复手段外,积极开展相应的预防措施,比如耳聋基因筛查,新生儿听力筛查等手段,对防止耳聋发生、控制耳聋数量有积极意义。
听力损失可以发生在生命的全周期,从出生到成长、走入社会到退休、衰老,全过程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会导致我们的听力损失。并且这种听力损失与年龄、与性别、与贫富关联不大。所以无论男女老少都可能在整个生命周期之中,都会因为有害因素的影响导致我们听力损失。听力健康的保健应该贯穿整个生命全周期。
正值第22次全国“爱耳日”之际,杨洋主席呼吁全社会多了解听力保护的相关知识,建立基于听障群体需求的、和谐顺畅的信息无障碍支持网络,最终助推听障群体共建共享美好的生活。
(策划:吴一凡、奚婷 文字:吴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