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却让人听到嘹亮。这是邰丽华的手语版国歌带来的力量。
3月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开幕,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委员用手语“唱”国歌。
只是一幕,无数人泪目。
16年前,2005年春晚,由她领舞的《千手观音》,震撼国人。
图片由邰丽华委员提供
得知手语版国歌刷屏了,她很平静。“其实大家不只是关注我用手语‘唱’国歌,是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份家国情怀。”
事实上,每一年参加两会,国歌响起时,邰丽华都会用手语跟大家一起“唱”国歌。不同的是,今年她用的是3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家通用手语方案》。
她用手语告诉记者:“这个方案解决了长期以来听力残障朋友想‘唱’手语国歌的愿望,彰显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斗志。”
有了这个国歌规范后,今年她在现场“唱”得格外自信、昂扬。“生逢盛世,不负盛世。那一刻内心澎湃着幸福感。”她说。
邰丽华45岁了,岁月在她脸上没留下什么痕迹。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周身上下,焕发着如玉的温润。
2岁时,因误用药物,健康的小女孩失去了听觉。世界从此静定。失聪没有让她失去对未来的信心。无声的世界里,她对艺术的感知、对情感的表达,有一种高度的敏锐。
15岁,邰丽华成为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领舞。29岁,领舞《千手观音》亮相央视春晚惊艳世人。随后,她荣获“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颁奖词是“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
舞步蹁跹,刚柔之间,她在不圆满中寻找圆满。
2008年残奥会,是特殊艺术展示发展的良机。开幕式上《永不停跳的舞步》开演时,邰丽华站在舞台后面,凝视着台上年轻人的绽放。
那一刻,她决定退出舞台表演,把更多机会给予拥有舞蹈梦想的青年听力残障演员。“对她们来说,舞台太珍贵。”
躲藏在舞台的黑暗角落,她是台上舞者们的“耳朵”,只留给观众最美的背影。她把更多精力投入幕后,成为中国残疾人艺术团100多名残疾人演员的“大家长”。
“跳舞时,她们的手就是我的手,她们的脚就是我的脚,我和她们在一起,从没离开过。”她的眼神柔和而笃定。
新时代女性风采,是折翼也天使,独立而坚强,自足又上进,在自己的生命里尽情舞动、探索、振翅。
邰丽华委员在政协小组讨论会上。新华社记者 任沁沁 摄
履职,她是认真的。自2008年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后,邰丽华给自己准备了一个厚本子,每年做“功课”——收录不断完善的中国残疾人事业领域相关文献、报告、政策。这是她学习钻研的资料,也是她宣介中国残疾人事业成就的依据。“希望人们能多多关注这个特殊群体。”
她一直关注着残障儿童受教育的问题。近几年在政策推动下,中国各地积极解决残障儿童受教育问题,邰丽华今年更侧重关注教育质量。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她在提案中,希望普通学校能针对残障儿童的情况,制定更全面、系统的措施,落实“一人一案”,提供适合的教育方案。“要重视残障学生学习必要文化知识的需求,更要关注对其潜能的开发及多元发展、提升残障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性。”
围绕建党100周年这一主题,今年,她将带着学生们推出系列“红歌”,以无声传经典。目前已推出包括《歌唱祖国》在内的四首,下一首将是《我爱你中国》。“用手语表达对我们党、我们国家深深的爱,这是规范应用手语的一个价值,也是对青少年爱国主义的一种浸润。”
怎么能“唱”好手语经典歌曲呢?“以庄严的心、神圣的向往,和对我们家国深深的爱。”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