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残障人士、老年人、伤病人等群体,辅具有着补偿或改善功能,是帮助他们回归社会的最基本和最有效手段。近年来,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辅助器具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目录,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为残疾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很多的便利。
“但是,总体来看,我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产业和公共服务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我国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率仅为62.9%,远远无法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生活、康复、教育、就业等需求。”就此,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肢残人协会副主席、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肢残人协会主席孙建博提出,建议加快推进残疾人、老年人免费使用辅助器具的政策。
据记者了解,自2013年参加全国两会以来,孙建博的议案和建议数量当属“大户”之列,同时,反馈率及落实率也很高。身为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全国人大代表,孙建博更加了解残疾人,建议的内容也更加具体而清晰。
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存上升空间
辅助技术发展是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面临的共同挑战。根据世卫组织的估算,当前有10亿人需要辅助技术,其中仅有10%的人能够获取。
对许多残疾人来说,获得辅助器具是必要的,不仅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工具,而且很多时候是唯一能帮助他们活动和参与甚至脱贫的重要手段。为此,一直以来,中国政府高度关心,重视残疾人,老年人等人群的辅助器具服务,重视辅助器具产业的发展。
“政府曾多次强调,以辅助器具为代表的的残疾人服务产业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承载科技创新与人文关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仅为残疾人、老年人、伤病者提供辅助器械,总规模就已需要6亿件,产值约1万亿元。近年来,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辅助器具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目录,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为残疾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是,总的来看,我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产业和公共服务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远远无法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生活、康复、教育、就业等需求。”孙建博称。
辅助器具的目的帮助人们克服功能障碍,不仅残疾人需要辅助器具,包括伤病人、老年人和一些亚健康的健全人也都需要辅助器具的帮助。各地政府对于残疾人辅助器具的适配补贴政策均有不同。目前,国内有关辅助器具服务问题还依然存在,残疾人辅助器具的适配工作远未普遍满足。特别是中小城市受人力、财力与物力的影响,仅能配发简单的辅助器具,即为残疾人提供最基本的少数几种产品上,很难兼顾每个残疾人的差异化需求。
同时,由于社会对残疾人群体缺乏足够认识,对辅助器具没有系统的概念,大部分城市缺乏生产商与销售商。较多残疾人辅助器具的造价昂贵,特别是生产不能通盘运作,在价格款式上,缺乏统筹、材料成本高。此外,由于市场单一,缺乏规范,正规企业无法持续投入产品研发资金,导致项目无法延续,往往造成了“有价无市,有市无钱,有需无市”的现象并存。
具体而言,孙建博提出了三方面的问题。首先,残疾人购买辅助器具并不易。辅助器具供应服务机构与需求比较,网点实在太少,大部分县级市都不设销售专营店。同时,随着残疾人社交活动的开展,对辅助器具功能要求提升,但如今先进的器材价格高昂,一般残疾家庭难以承受。调查中发现,以残疾人辅助器具中使用最多的轮椅为例,一部功能先进的机动轮椅10000元左右。轮椅的使用寿命5-8年,分摊到每月的费用约为100元,还有维修、消耗等费用每月再加100元。一个轮椅使用者仅轮椅一项开销每月平均需200多元。而多数残疾人收入较低,看着功能先进便捷的助残辅助器具只能望而却步。
其次,配套服务相当薄弱。绝大多数残疾人通过政府对基础性辅助器具适配拿到器具,政府为器具提供维护维修和配件供应。但残疾人辅助器具属易损易耗品,需要在使用过程中及时维护维修和给予配件更换。由于目前多数辅助器具供应服务机构尚未提供这项服务,辅助器具一旦坏了,残疾人只能靠自己维护维修,自己不能维护维修的,只得弃之不用。有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残疾人反映没有售后回访、固定维修点、一些大件辅助器具不能至家中修理等问题。
最重要的是,辅助器具也存在质量不过关问题。部分残疾人消费者表示在使用辅助器具过程中发生过性能故障对产品质量不满意。同时,有的被调查者提及服务收费问题,反映服务收费高、服务收费不合理等问题。
建议提供免费辅具适配服务
康复是生命的重建,是残疾人和老人最迫切的需求。康复可以帮助他们消解痛苦,获得功能补偿,获得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为融合社会创造条件。
早在2016年,中国残联、国家卫健委、国务院扶贫办便联合开展了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持续推动各级残疾人康复工作由完成上级指派任务的项目思维,为全面规划、主动组织提供基本康复服务的全局思维,建立以县(市、区)为核心的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机制,这是我国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机制的重大创新。
残疾人是特殊困难的弱势群体,保障残疾人获得与我国经济水平相适应的辅助器具服务,只有当政策、经济、研发与生产形成一条链时,才能使残疾人有地方咨询,有地方获取;也只有当辅具网络化与人才配备完整后,才能让爱心人士与福利机构有渠道获取辅具信息,并及时向残疾人提供帮助。
为此,孙建博建议:为残疾人、老年人配置辅具方面,全国以公立、私立及企业运营结合的方式开展,在街镇乡推动建成社区康复辅具服务机构,残疾人不需要承担任何费用,其费用由辅具服务机构向政府出具患者需要配置辅具的全套材料后,政府以类似购买服务的形式支付,从而在服务流程、资金流向、服务质量等方面都得到了保障。
同时,如果国家全包有困难,他建议可以实行国家和个人费用分担制度,产品由个人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国家承担七八成费用,剩余部分由个人或其家庭承担,为残疾人提供高质量的辅助器具,并将费用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
残疾人辅具适配是一项“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残民生工程,是残疾人朋友另一种形式的“脚”和“耳”,“手”和“眼”。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为了认真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进一步有效解决建档立卡持证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全国各地根据残疾人的残疾类别、残疾部位、残疾程度等情况免费发放了大量辅具,辅具适配一度成为残疾人脱贫奔小康的助推器。根据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动态更新调查显示,我国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已达到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