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头条

《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实施第九年:跨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发布时间: 2021-08-02 10:26:50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吴一凡 | 责任编辑: 吴一凡
分享到:0

今年,中国共产党迎来了百年华诞。2021年8月1日,也是国务院《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颁布实施九周年的日子。站在两个百年交汇的历史节点,“十三五”规划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圆满实现,“十四五”规划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振奋启航,我国无障碍事业也以前所未有的崭新姿态,跨入高质量、高品质发展的新阶段。

过去的一年,我国无障碍事业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聚焦民生、维护人权、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民生需求导向,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社会公共服务的方方面面。

一、人口背景,构成多元合一的需求层面

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人,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口约占4400万之多,60岁以上残疾人已占到残疾人总数的58%,无障碍环境“刚需”人口约占总人口的35%以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年来,无障碍“适老化”,儿童友好“适儿化”,信息无障碍“普惠化”,成为无障碍推进中的热点、重点和难点。

无障碍环境建设以通用包容、合理便利为原则,从单纯的物理空间层面,向科技、信息、社会、人文等全方位辐射,为所有人构建安全便利、平等友爱、相互尊重、享受美好生活的人文环境,是一项普惠性、通用性、必要性的重大民生工程,不仅仅是残障群体的“专利”,也是全社会所有人共享的“普惠”,事关社会每位成员的基本权益。2020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无障碍环境在特殊时期起到的关键性作用得以凸显,无障碍环境常态化、高质量建设,危难时刻才能可用好用管用。

二、大国情怀,聚焦民生为本的目标导向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无障碍环境建设高度重视。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并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时指示:“无障碍设施建设问题,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的标志,我们要高度重视。”2021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汇报会时强调:“同步推进各类配套设施和无障碍环境建设”。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为我国无障碍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李克强总理连续四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无障碍设施和环境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无障碍环境建设作为突出重要工作予以强调。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国务院关于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关工作情况的报告和联组会议,栗战书委员长强调城乡无障碍标准体系和设施建设。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民法典》第281条中,关于无障碍设施建设有这样的规定:经业主共同决定,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资金可以用于无障碍设施等共有部分的维修、更新和改造。2021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乡村振兴促进法》中,融入无障碍理念,注重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对推进乡村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无障碍,保障残疾人等参与社会生活权益作出规定。2021年2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完善无障碍装备设备,提高特殊人群出行便利程度和服务水平。202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实施三十周年,对残疾人生活、学习、工作和无障碍出行等权利提供有效保障,无障碍社会意识得到不断推进,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无障碍环境建设作为国家建设发展的重要部分,是关乎社会民生的重要举措,是我国建设美丽健康中国的必然要求。

三、顶层设计,推进相关领域的制度建设

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下,各职能部门、行业协会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法规,解决民生关切,服务民生需求。这一年,是无障碍相关政策出台最密集的一年。

围绕无障碍立法工作,积极开展无障碍立法研究,加快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进程。回应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对于尽快制定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关切,针对无障碍环境建设面临的问题和需求,开展立法课题研究,充分征求部委、智库、研究机构、地方残联、机关部门、专门协会、残疾人代表意见,形成立法文本和说明,为推动立法进程奠定基础。国务院残工委办公室邀请相关部委业务司局,进行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的会商,达成共识;全国人大社建委已将无障碍立法调研列为2021年重点工作。

围绕信息无障碍,为缩小“数字鸿沟”,补齐信息普惠短板,促进残疾人、老年人平等共享数字产品,参与社会生活,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残联制定下发《关于推进信息无障碍的指导意见》;制定出台《信息技术互联网内容无障碍可访问性技术要求与测试方法》(GB/T37668—2019)国家标准;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专项行动方案,开展互联网网站与移动互联网应用(APP)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建立信息无障碍联合测评工作机制,开展信息通信产品、人工智能产品以及互联网信息无障碍检测达标活动。

围绕适老化和老旧小区改造,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将无障碍建设作为老旧小区改造的重要内容之一;民政部、中国残联等9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快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导意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的意见》,纳入无障碍及残疾人相关内容,切实提升城市居住社区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

围绕城市更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残联等5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无障碍环境市县村镇创建工作验收的通知》(建城函〔2020〕119号),通过抽查验收命名146个无障碍环境示范和达标市县村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6部门发布《绿色社区创建行动方案》,同步纳入无障碍建设与改造要求;全国文明单位评测标准纳入“对外服务场所按照标准建设改造无障碍设施”;住房城乡建设部修订《无障碍设计规范》《无障碍设施施工验收及维护规范》等国家标准,继续组织开展《无障碍通用规范》全文强制性条款的研讨和论证;交通运输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便利老年人日常交通出行的通知》;北京冬奥组委正式发布《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无障碍指南技术指标图册》;22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制定了《支持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国家综合创新试点工作政策措施清单》。

无障碍环境建设已纳入国家发展规划,在乡村振兴、交通强国、脱贫攻坚及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国家信息化规划、全国文明单位测评体系及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规划之中得以有效落实。

四、权益保障,探索公益诉讼的司法实践

一年来,“无障碍立法”“公益诉讼”成为“全国两会”和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推进中的关注热点。最高检印发《关于积极稳妥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从特殊群体权益保障等新领域切入,开展检察公益诉讼。据不完全统计,一年来,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案件803件,积极稳妥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探索实践。最高人民检察院会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举办“有爱无碍,检察公益诉讼助推无障碍环境建设”新闻发布会,发布无障碍环境建设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联合发布以杭州模式和深圳案件为代表的十大无障碍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总结推广检察机关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典型经验,带动其他行业进一步提升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

一年来,最高人民检察院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将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实施与监督依法依规纳入整体公益诉讼的顶层制度设计和具体实际操作,创新实践,引领示范,填补了无障碍环境法治建设的空白,通过无障碍的“小切口”,充分展示了为民办实事的“大作为”。

五、行业践行,助力百姓民生的幸福工程

——家庭无障碍。2020年中国残联下发《关于切实做好建档立卡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助力残疾人脱贫攻坚的通知》,指导各地进一步推动将此纳入工作大局和民生工程,助力脱贫攻坚;召开部分省区残联建档立卡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视频调度会,赴陕西、河北、广东、海南等地进行调研,加强工作督导;根据全国残疾人基本需求和服务动态更新统计数据,2020年共完成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近10万人。

——交通无障碍。中国民用机场协会举办第六届中国机场服务大会暨2021民用机场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论坛,39家千万级机场联合发出《中国民用机场无障碍环境建设倡议书》,发布《民用机场无障碍服务指南》《民用机场旅客航站区无障碍设施设备配置标准(修订)》,开办首期民用机场无障碍专项设计定向培训班;新型“复兴号”智能动车组投入运营,专门设置无障碍车厢,配备更宽阔的通过门、无障碍卫生间、轮椅放置区等,在多个服务设施设置25种盲文标识;中国残联与国铁集团等四部门共同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铁路残疾人旅客专用票额车票发售工作的通知》,在铁路12306网站上线启用残疾人购买专用票额车票程序。

——旅游无障碍。全国首次无障碍旅游标准化建设论坛成功举办,全国旅游行业发出《“以标准化推动无障碍旅游,助力残障人士活出精彩人生”倡议书》;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全国第一个饭店无障碍地方标准《饭店无障碍设施与服务规范》;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无障碍旅游服务省级标准化试点》获得立项;湖南莽山建成全国首个全程无障碍山岳型景区,让残障人士实现轮椅也能登上千米高山的梦想。

——信息无障碍。2020年信息无障碍10个优秀成果包括浙江省图书馆《浙江省视障信息无障碍服务联盟》、中国盲文出版社《盲人读物融合出版与传播平台》等。中国聋协与中国联通合作推出“畅听王卡”,帮助听障人士利用手机与外界无障碍沟通,同步推动急救报警平台落地;与甲骨今声公司合作推出“今声优盒”,方便听力残疾人通过字幕实现看电视、直播视频、上网课、参加网络会议等。中国盲协组织编制《导盲犬机构与人员标准》《信息技术——互联网产品视力残疾人体验测试规范》等团体标准。中国传媒大学成立无障碍信息传播研究院,其“光明影院”公益项目,完成制作无障碍电影300多部,在全国盲校、社区、图书馆、电影院组织了200多场公益放映。中国内地首部导盲犬题材电影《快乐密码》正式在院线上映。

——银行无障碍。中国建设银行连续三年独家支持全国无障碍成果展示应用推广活动,支持无障碍文化建设与无障碍图书出版,在全行1.4万多个网点温情打造“劳动者港湾、无障碍家园”,并向社会开放,累计服务人数超过1亿人次。中信银行实施《无障碍厅堂服务规范》,进一步提高对障碍群体的银行服务保障能力。北京邮储银行香山支行打造“暖心号”品牌,坚守十年提供手语服务,赢得听力残疾客户的真心点赞。中国银行业协会推进编制《银行无障碍环境建设规范图册》。

——服务无障碍。我国首个“智能家居体验馆”在中国盲文图书馆落成,上海国际康复中心建成“心视野体验馆”,让体验者可以真实体验视障人士的日常生活,引导大家关注重视无障碍环境建设;公安部出台“允许持小型自动挡汽车驾驶人员驾驶对车辆改装较少的上肢残疾人专用小型自动挡汽车”政策,推动实现残疾人家庭成员之间车辆互驾,有效大幅减少了残疾人家庭购置车辆负担。

六、社会参与,彰显重点项目的示范效应

社会参与是无障碍事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和显著特点之一。一年来,国家部委、中国残联、国家老龄委、住建部、工信部等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筑设计名企、行业协会组织相继开展无障碍立法、无障碍政策法规、无障碍技术规范等研究与实践,以国家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引领无障碍发展,传播无障碍理念,普及无障碍文化,持续推进无障碍环境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的落地成效。

——无障碍专业融合。无障碍环境建设已从单一推广走向专业性融合发展。2021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信息无障碍主题论坛建立健全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的长效工作机制;“无障碍规划与建设”融入第一届全球湾区论坛;2020-2021中国经济年会首次纳入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题;《无障碍设计丈量城市生命力》在“设计温度?献礼雄安”第二期GIDA未来设计沙龙上成为热议话题;2020年中国建筑学会“好设计?好营造——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学术主题年会首次设立“建筑师主导的全龄友好无障碍设计”专题论坛;中国建筑科学大会设立平行论坛,举办“包容·宜居·健康环境峰会”暨“2021无障碍与适老化联合论坛”;中国科技大会强化推进信息无障碍联盟建设;第十四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专设“新时代无障碍发展与社会治理”分论坛;全国首创“无障碍建筑师‘星’计划”启动等。与专业专项融合,不断深化扩面,实现全方位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理念更新和实践深化。

——无障碍城市提升。借大型赛事筹备之机,全面提升举办城市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包括跟踪新建、改建体育场馆及配套服务设施的无障碍设计和施工验收,推进相关机场、车站、码头、公共交通系统及出租车等无障碍出行系统建设,为赛事成功举办提供保障,为赛后造福民生做好足充分准备;北京市无障碍三年行动持续深化、成效显著;杭州市将“在2022年亚运会和亚残运会前建成国际领先的城市无障碍环境”作为工作目标;西安奥体中心“一场两馆”的精美设计收获众多体验者的点赞,成为无障碍“打卡地”;深圳市人大通过《深圳经济特区无障碍城市建设条例》,率先实现地方立法。通过重大赛事筹办举办,全面打造城市无障碍样板,引领我国新一轮城市更新,推动无障碍旅游发展等。

——无障碍成果推广。第15届中国信息无障碍论坛暨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成果展示应用推广活动成功举办,围绕“信息无障碍助力公共服务”主题,集中展示《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实施8周年实践研究成果300余项,特别是首次推选出全国无障碍设施设计“十大精品案例”,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无障碍文化传播。《国家无障碍战略研究与应用丛书(10册)》第二辑再次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中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报告》《残疾人蓝皮书: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2020)》《无障碍环境治理体系构建与实践》等专著正式发布;我国首部专项技术丛书《无障碍卫生间设计要点图示图例解析》由中国建工出版社出版;无障碍智库汇编《2020新冠疫情防控无障碍研究汇集》助力全民抗击疫情;“无障碍智库无障碍文化”公众号不断壮大,成为目前国内集政策研究、理论交流、实践推进、成果展示的专业性公众平台。一年来,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中国青年网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检察日报等国家主流媒体、政府网站以及多地残联官网和新媒体进行大量无障碍宣传报道,引发强烈社会反响。

七、展望未来,无障碍必成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石

社会环境是培育无障碍文明的主阵地,社会实践是践行无障碍理念的大课堂,社会参与是推进无障碍落地的中坚力量。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新时代发展阶段,关注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融合共享社会生活中实现每个人的充分发展;“高质量发展无障碍、高品质打造新生活”成为引领无障碍事业发展的主旋律。

一是要继续配合全国人大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课题研究和调研,推进无障碍立法进程;继续配合相关部门推进无障碍设计设施认证认可工作,推进有关行业先行先试,探索引路;探索创新建立“无障碍依法治理体系”,彰显法治刚性效应,为无障碍环境持续有序健康高质量运行提供常态化法治保障。

二是要继续推进重大项目典型引路,深化无障碍示范效应,积极贯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中国残联等制定的有关文件精神和行业标准,让无障碍成果进社区、进家庭、进课堂、进校园、进行业;持续推进“无障碍畅享三年行动”。以国家重点工程和项目为突破口,打造无障碍精品工程和样板工程,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且可用好用实用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机制。

三是要继续提升公共设施点线成面,优化无障碍公共服务。推进“十四五”无障碍环境市县村镇达标验收,结合智慧城市、城市更新、乡村振兴行动等,配合相关部门同步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适老化改造;落实“十四五”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任务;推进“十四五”信息、文化、旅游、金融等行业系统无障碍环境建设与服务,配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继续开展“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等,鼓励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支持与无障碍研发和创新;继续促进交通文旅部门、医疗单位、乡村建设编制无障碍设施与信息服务等规范标准、导则指南,配合银行业提升金融无障碍公共服务水平。

四是联合多部委共同制定无障碍环境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详解任务指标,细化落实路径方法;举办第16届中国信息无障碍论坛和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成果展示应用推广活动;办好“一带一路”框架下无障碍主题活动、世界交通运输大会等重大无障碍活动;举办残疾人无障碍督导员培训,加强各级残联无障碍体验促进能力建设,提升智库战略研究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