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康复辅具

接受听力康复的宁波女孩15年后收到特教录取通知书

发布时间: 2021-08-17 09:18:12 | 来源: 中国宁波网 | 作者: 王颖 | 责任编辑: 吴一凡
分享到:0

image.png

同同和奶奶、余英医生在一起。

“很久没这么开心了,我真是激动得热泪盈眶!”昨天一早,宁波市康复医院听力语言康复科主任余英特地去花店买了一束鲜花,又拎着提前几天买好的礼物来到单位。

她这么开心,是因为昨天有一位学生要来“报喜”。15年前,3岁的小女孩同同被诊断为中度听力损伤,在余英这里接受了整整一年多的听力语言康复训练;15年后,18岁的她收到了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上午10点,一声清脆的“余老师”在门口响起!

“我也很想帮助和我

一样处境的儿童”

高考所有志愿

都填了特殊教育

同同皮肤白皙,戴着口罩和眼镜,眉眼之间笑意盈盈。她左耳戴着杏色的助听器,和人交流时,习惯侧着左耳倾听。

2周岁多,同同被诊断为先天性中度听力受损。一旁的奶奶补充:当时左边耳朵能听到60多分贝的声音,右边耳朵打雷也听不见。戴了助听器后,左边耳朵能听到,右边耳朵还是没有听力。

同同略带羞涩地递上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今年她以579分的成绩被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录取。“余老师,我高二就想好了以后要当特教老师。这次高考,我所有的志愿都填写了与特殊教育相关的。”

“真好,真好。老师知道,你能考出这样的成绩,真的特别不容易。”余英激动地拉着同同坐下,亲切地说:“老师做了30多年的听力语言康复,第一次有学生选了特殊教育专业。同同,以后我们就是同行了,老师真的太开心了。”

“嗯,我就想当特教老师,好好陪和我一样的孩子长大,尽我的能力去帮助他们。”小姑娘声调不高,神情却很坚定。

她说,这次高考填志愿并非心血来潮。早在高二,就打定了主意,也在网上查询了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的信息,之后就一直以此为目标。

为什么如此坚定?“从小到大,我得到了太多的爱和关心,很多人帮助我,我才能长成现在这样。所以,我也很想回馈社会,帮助和我一样处境的儿童。”同同说,从她记事起,很少因为身体原因被歧视,反而收获了更多的爱。家人以外,医生、老师、同学、朋友都对她特别照顾,宁波市残联、财税局等单位陆续和她长期结对,帮助她克服了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个又一个难关。

奶奶笑着说:“她这样填高考志愿,我们全家人都非常支持。人要知恩图报,我们很高兴,孩子能做出这样的选择。”

“康复时一直记得对着镜子练发音的场景”

上学后老师脖子上挂个机子,我脖子上也挂一个

测听室、AVT训练室、言语矫治室……走在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同同对这些场景已经模糊了,毕竟她当时还太小了。

“奶奶平时经常和我提起以前带我做康复的事,一直说余英老师还有其他康复老师都对我很好,特别用心地帮我康复。没有你们,可能就没我的现在。有一幕场景,经常在我脑海里闪过:有一面大镜子,我和老师坐在镜子前,老师张嘴、伸舌、哈气,我在旁边先看老师怎么做,再学着怎么把口型跟老师一样。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发生过?”同同好奇地问。

“没想到你还记着呀。同同,刚开始我们很多训练都是对着镜子做的。那时,我让奶奶也坐在后面的小椅子上跟着学,方便回家帮你再做巩固练习。”余英回忆,同同刚来时,“爸爸”“妈妈”这样的开口音也几乎不会发,就开启了每天的康复训练之路。

比如,通过让同同辨听各种声音和语言声,跟着老师一起做呼吸训练、唇舌操、声气结合训练,模仿各种音节的发音。比如“g”音,因为它是舌根音,儿童不宜通过视觉去了解发音技巧,因此通过用手触摸喉部、感受震动,通过漱口练习,通过压舌板学着发出“g”的声音。慢慢地,再一步步练“g”的音节,比如“哥”;再过渡到词语,比如“西瓜”;再扩展到句子、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同同语言能力有较大的进步,能与人交流,会讲故事。

“每天的康复训练外,家里的配合也很重要。”余英一直记得,同同奶奶一门心思扑在孙女的康复训练上。每次都用自行车载孙女来,从不缺席,总是提前到教室等着,课后做好巩固。一年后,同同通过了康复评估。后来,也顺利入读了普通小学。

“学校里的老师们都对我特别好。小学时候的助听器不太好,还需要辅助设施。老师脖子上挂一个类似于收音机的装置,我脖子上也挂一个配对的,声音可以点对点传到我耳朵里。从来没一个老师嫌麻烦,有时我忘记了,老师还会提醒我。”

“学校里座位要定期轮换,老师考虑到我的情况,我的座位都是固定的,一般都是前排靠右边,方便我用左边耳朵听课。”

“从小到大,老师们经常会问我是不是听得清,需不需要声音大一点或者语速慢一点。同学们也都很照顾我。我真的得到了太多人的关心和帮助。”

“别人能做到的,要努力做得更好!”

她的奖状要用斤来称

“我们很爱孩子,但一直以来,对她要求很严格。如果因为身体原因,就降低了对她的要求,反而对她成长不好。”奶奶告诉记者,同同从小到大,爷爷总是和她强调一句话——别人做不到的,你要努力做到;别人能做到的,你要努力做得更好。

除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同同还带来了部分奖状来向余英“汇报”:浙江省美德少年、宁波市美德少年、一等奖学金、无数的三好生奖状……奶奶自豪地说:“家里的奖状不是一张张数的,是要按斤来称的。”

由于听力缺陷,同同要取得同样的成绩往往要比同龄人困难很多。比如,刚上小学时,就定下了要努力拿三好生的目标。三好生要求全面发展,由于听力原因,同同在音乐上的表现很受限制,听歌很难分辨音高、节奏,唱歌也不可避免地要跑调。怎么办?就这样放弃吗?

在和老师沟通后,同同改用琵琶演奏来代替声乐考试。和一般孩子比,她学琵琶也要付出更多,别人很容易分辨的音高强弱,对同同来说几乎是一道迈不过的坎。奶奶总是鼓励她:“听不清,我们就多靠脑袋,靠记忆,靠手指。别人弹一个小时,我们多弹几个小时。周末一弹就是一整个下午。”

靠着坚持,同同不仅补上了音乐的不足,小学每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还在小学就以“优秀”等级通过了琵琶10级的考试。

奶奶乐呵呵地回忆,评委老师当时听了演奏,赞美弹得太优秀了。在得知同同的听力状况后,更是赞叹不已。

“特殊教育这份工作很辛苦,同同,你想好了吗?”余英关切地问。

“余老师,我想好了的。我很能吃苦,我相信自己能克服困难的。”同同期待,自己能在大学里多学到本领,也有精彩的大学生活。她计划,毕业后就回到宁波,以后和余英一样,从事特殊教育。

除了同同的好消息外,余英最近还收到了不少喜讯。比如,今年又有30个中度、重度的听障孩子通过了宁波市听障儿童康复评估,将能入读幼儿园和小学。比如,3个10年前重度听障的孩子分别考取了宁波的重点高中。

“同同,我很期待能和你成为同行。特殊教育虽然很辛苦,但也很有成就感。帮助一个孩子康复,也是帮一个家庭啊。”师生俩对视而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