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绽放生命精彩 共享健康生活——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快速发展综述

发布时间: 2021-09-05 17:45:00 | 来源: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 | 作者: 艾诚 | 责任编辑: 吴一凡
分享到:0

金秋时节,中国体育代表团的251名残疾人运动员从北京起飞前往东京,奔赴第16届残奥会的赛场,他们将在20个大项、341个小项的比赛中奋勇争先,再续辉煌。

体育,是个巨大的舞台,让残疾人展示自我、丰富人生;体育也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社会的温度和幸福度。随着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中国残疾人体育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包括残疾人体育在内的体育工作,从国家战略高度对体育事业发展做出一系列新部署,提出一系列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体育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重要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把推进残疾人事业当作份内的责任,各项建设事业都要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其中,不断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和残疾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方向。残疾人体育事业是国家体育事业和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法》《残疾人保障法》明确规定要保障残疾人体育健身权利。中国政府将残疾人体育纳入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全民健身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意见》《“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的出台为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提高身体素质、改善生活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奋勇争先竞技赛场铸就辉煌

0秒44,是杜剑平与亚军之间的距离,不过一个划臂动作的时间。就是这一个短暂的一瞬,让他在北京2008年残奥会上为中国残疾人体育军团摘得了首金。如果可以,水下摄影机一定可以拍到比赛最后10米时,他咬牙切齿的表情,他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拼了!一定要拼到终点!2008年9月,147个国家和地区的残疾人运动员相聚北京,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残奥会,而杜剑平一个人便贡献了四金一银一铜六块奖牌。

image.png

2008年9月10日,北京奥运会田径男子400米T54级决赛,张立新以破世界纪录的成绩力拔头筹,身披国旗绕场一周。

从1984年中国残疾人体育代表团首次参加残奥会,北京盲人女运动员平亚丽获B2级别跳远金牌,实现了中国残疾人运动员参加残奥会历史上金牌“零的突破”至今,中国残疾人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成绩斐然。仅仅在最近的五年间,他们便在160项国际赛事中,获得了1114枚金牌。在2016年里约残奥会上,更是创造了自1984年参加残奥会以来的最好成绩,获得金牌107枚、银牌81枚、铜牌51枚,连续第四次夺得残奥会金牌榜和奖牌榜双第一。不仅第一次书写了单届残奥会金牌数破百的记录,还将中国残奥历史上的第400枚金牌和第1000枚奖牌载入史册。残奥会上,运动员们时时刻刻感受到祖国和人民的关怀和支持,党中央、国务院在残奥会闭幕时发出贺电,高度评价我国残奥健儿的优异表现。

在2017年土耳其23届夏季听障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共获得14枚金牌、9枚银牌、11枚铜牌,位列金牌榜第5位,破1项世界纪录,取得了我国参加听障奥运会的最好成绩。2019年意大利第19届冬季听障奥运会上,我国男女冰壶队双双战胜俄罗斯队获得冠军。在2015年洛杉矶第14届、2019年阿布扎比第15届世界夏季特奥会上取得的优异成绩,展示了我国特奥运动发展的成就。

在国际赛场上,每一位中国残疾人运动员都深知自己肩负着人民的使命,心系着祖国的荣誉。当义勇军进行曲奏响,当五星红旗高高飘扬,他们用残缺的身体,用顽强的信念,用坚持和汗水,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力量,充分展示了当今中国文明进步,展示了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成就,展示了我国残疾人的时代风采。

国际赛场的辉煌成就,源自国内残疾人竞技体育赛事的蓬勃发展。最近5年,我国共举办了22项国际残疾人体育赛事,连续4年举办国际残奥会田径公开赛,连续举办坐式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国际赛事,首次举办单板滑雪、越野滑雪亚洲杯比赛,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充分展示了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的成就和我国人权保障工作取得的成果,增进了与各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的交流,我国参与国际残疾人体育事务的实力不断增强。

image.png

2019年第十届全国残运会前夕,天津市残疾人在海河广场进行轮椅操表演。

“漂亮!好球!”球场外,天津市聋人学校教师、天津市群众组五人制聋人足球队教练宋艳梅兴奋地跳起来大喊着。球场内,身穿6号红色队服的球员带球冲到对方门前,用一记“抽射”把球打进。2019年天津第十届全国残运会前夕,这样自发举办的球赛每天都在天津海河教育中心的体育场内进行着,赛事推动着残疾人群众体育的蓬勃发展。身穿6号队服的运动员名叫王龙,今年43岁,是天津市北辰区集贤街道的一名残疾人专职委员,他的队友们也都是听力残疾人,虽然是业余选手,各自有着不同的职业和生活,但他们都有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和动力。全国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七届特奥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实现了残特奥会与全运会首次同城举办的新模式,并且为了鼓励更多的残疾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残疾人的竞技体育赛事中增设了不少群众可参与的比赛项目。群体项目先期举办各地基层挑战赛和预选赛,向全部残疾人开放,残疾人参与的热情空前高涨。本届运动会共有来自全国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35个代表团6121名运动员参加比赛。运动会以突出备战奥运、带动群体发展为目标,大幅增加了群体项目比赛,在竞赛组织、交通保障、安全保卫、医疗救护、志愿服务等方面达到了新高度,有67人次超35项世界纪录,253人次破124项全国纪录。

2020年针对新冠疫情变化,根据东京残奥会延期的实际情况,我国重新制定训练计划和参赛方案,并设定了安全参赛、展现精神、争创佳绩、传递友谊、实现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的参赛目标。密切关注追踪国际残奥委会、单项残疾人体育组织和东京组委会信息,及时安排备战工作方案和参赛计划,着重调整参训人员疲惫心理、生理状态,运动队疫苗接种率达到100%。

康复健身助残疾人回归社会

凌晨5点,家住北京市东城区的胡振刚早已洗漱完毕,作为东城区残疾人健身双截棍队的队长,他要带队参加北京市基层优秀残疾人群体项目展示交流大会。共有16支代表队450多人参加当天的活动,除了太极扇、太极柔力球、回春健身操、健身气功八段锦等传统群众体育项目外,还涌现出一些有基层残疾人自己组织创编的、适合广大残疾人参与的新项目,比如轮椅双截棍、花式跳绳、舞蹈串烧、拍打健身操等。有了这些项目,残疾人在面对体育健身时再也不是看客,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参与到健身活动之中,切身感受着健身带来的乐趣。

残疾人健康是健康中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育运动正是残疾人康复领域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表示,希望社会各界努力帮助身边的残疾人多多参与体育运动,和他们打一次羽毛球,打一次乒乓球,让残疾人真正融入社会,真正感受社会的平等,一起共享健康、共享残运、共享小康。

近年来,残疾人体育事业得到国家大力支持,康复健身体育工作快速推进。以体育服务服务为根本,以融合社会力量为手段,以提升残疾人群众体育参与度为目标,在党和国家的关心、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残疾人通过参与康复健身体育运动走出家门,分享体育的快乐,促进身心健康,融入社会。中国残联与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助残工程”持续为基层残疾人机构配备康复健身体育器材。截止2020年6月,全国累计设立社区残疾人健身示范点10675处、43.4万户重度残疾人享受到了康复进家庭服务、培养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12.5万名,研发推广各种适合不同残疾类别残疾人使用的小型体育器材、创编普及19项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项目和方法。经常参加社区组织的文化体育活动的残疾人由“十二五”末的6.8%增长至17.8%,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参与率明显提升。+

image.png

2019年8月29日,第十届全国残运会的乒乓球运动员正在比赛中。

为了吸引更多残疾人走出家门,加入到康复健身运动中来,中国残联每年开展“健身周”“冰雪季”“特奥日”等全国品牌活动。与此同时,全国31个省(区、市)积极开展残疾人喜闻乐见的康复健身活动,举办基层残疾人大众体育赛事,推广普及适合不同类别残疾人的康复健身体育项目方法。引入社会力量,不断为了发展残疾人群众体育事业注入新鲜血液,合作开展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赛特奥融合组比赛”“中国网球公开赛轮椅网球国际邀请赛”“全民健身挑战日融合关爱跑”“三菱杯残疾人民间足球争霸赛”“残健同行乒乓球残奥冠军挑战赛”“健身轮椅马拉松”“‘谁是棋王’中国围棋民间争霸赛残疾人界别比赛”等一系列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残疾人大众体育活动。并联合中国聋协、中国盲协、中国肢协、中国智协和中国精协开展各类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活动,举办了“牵着蜗牛去散步”“全国盲人板铃球交流赛”“京津冀残疾人飞镖线上挑战赛”“全国听力残疾人柔力球交流赛”“环青海湖智慧星公益骑行活动”“全国残疾人排舞公开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办好北京冬残奥展现中国智慧

“赢了,中国队赢了!中国队冠军!”随着残疾人运动员王海涛在轮椅上奋力一掷,全场沸腾了,中国轮椅冰壶队主教练李建锐忘情地呐喊着,手指指向空中,眼中噙满泪水,笑容骄傲而坚定。观众也跟着呐喊起来,这是创造历史的时刻,2018年3月1日,平昌冬残奥会轮椅冰壶决赛场上,中国代表团赢得了自参加冬季残奥会以来的第一枚金牌,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

image.png

2018年3月17日,中国轮椅冰壶队在平昌冬残奥会上勇夺金牌,这是中国运动员在冬残奥会参赛史上的首枚奖牌。

2015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宣布北京是2022年冬季奥运会及冬季残奥会的主办城市,不仅标志着我国2022年冬奥会及冬残奥会的申办成功,同时也意味着北京成为残奥史上第一个举办过夏季残奥会和冬季残奥会的城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北京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汇报会,强调坚定信心奋发有为精益求精战胜困难全力做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中国残联在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志愿者服务、宣传文化、国际交流等方面积极提供协助,并以冬残奥会举办为契机,加大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等工作力度,促进残疾人事业更好地发展。

2016年,中国残联成立2022年冬残奥会领导小组暨备战2020年残奥会领导小组,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担任组长,制定出台了《冬残奥项目振兴计划》,配套《冬残奥争光行动方案》和《残疾人大众冰雪行动方案》,与北京市、河北省、黑龙江省政府合作发展残疾人冬季体育,与芬兰、俄罗斯、希腊等国家残疾人和体育组织签订了有关发展残疾人体育运动的战略合作协议。北京冬奥组委与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各国家和地区残奥委会紧密合作,同步推进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从竞赛场馆通过测试活动考验、非竞赛场馆相继完工,到北京、张家口两地三赛区交出冬奥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从“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美好愿景渐成现实,到“无障碍”理念融入城市发展的诸多细节,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既立足当下,更放眼未来。

在多方的合力推动下,我国冬残奥比赛项目开展稳步推进,我国开展冬残奥项目由2个拓展到6个,实现了冬残奥比赛大项全覆盖,全国冬季项目运动员由不足50人发展至上千人,技术官员从零发展到上百人。2018年平昌冬残奥会上,我国参加5个大项的比赛,轮椅冰壶队勇夺第一,实现了冬残奥会金牌零的突破,雪上项目比赛成绩也大幅前移,创造了我国残疾人体育工作新的历史。

image.png

2019年1月22日,北京延庆区残疾人参加第三届残疾人冰雪运动季活动热情高涨。

此外,残疾人大众冰雪运动发展势头向好。自2016年底起,中国残联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举办“中国残疾人冰雪运动季”活动,开展冰雪运动季活动的省(区、市)从最初的14个发展到31个。活动期间,组织残疾人开展冰雪体育运动、举办冰雪体育赛事、传播冰雪运动知识,举办残疾人冰雪运动摄影展览、进行指导员培训,组织冰雪嘉年华和残疾人家庭赏冰赏雪、培训讲座等活动,全国各地活动达到千余场。

在中国残联统一安排和部署下,各省(区、市)残联和五类残疾人专门协会,因地制宜,结合本地特点,为残疾人走出家门、康复健身、享受冰雪提供便利。创编了残疾人冬季健身指导员培训手册,将冰雪运动纳入了残疾人健身指导员培训课程,举办了6期全国残疾人冬季健身指导员训练营。针对残疾人特点,改编了模拟冰壶、冰蹴球、旱地滑雪、迷你滑雪等适合残疾人参与的冰雪项目。制作了冬残奥6大项目教学宣传光盘,广泛传播冬残奥知识和理念。大众冰雪活动激发了残疾人的参与热情,冰雪季活动已逐步成为一年一度为广大基层残疾人参与冰雪运动、享受冬季运动健身欢乐、共享全民健身成果的重要活动平台。有更多残疾人走出家门,与志愿者、融合伙伴及亲友共同参加康复健身和大众冰雪活动,分享体育快乐,促进身心健康,参与融和社会。

2021年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推动残疾人体育全面发展,将努力筹办好北京冬残奥会,实现“简约、安全、精彩”目标,将残疾人作为重点人群纳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组织残疾人参加各级各类全民健身活动,推动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身边化服务。有理由相信,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中国运动健儿将不断提高竞技水平,在北京冬残奥会和东京残奥会等重大国际赛事上取得斐然成绩,更多残疾人朋友愿意走出家门,融入社会,享受体育康复、群众体育的快乐,而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也将为推动“十四五”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