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2日,首届中国无障碍法治环境保障论坛在武汉理工大学举行。来自全国人大及地方人大部分代表,高校法学、人权研究机构专家,最高人民检察院与湖北省、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中国残联与湖北省、武汉市、深圳市、杭州市、大连市残联,中国信通研究院与海南自由贸易港等部分地方无障碍社会组织的代表及武汉理工大学部分研究生代表线上线下共计100余人参加论坛。武汉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信思金教授为论坛召开致辞;全国人大代表、黄石市残联副主席李莉,湖北省残联副理事长毛建东,全国人大常务会委员、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全国人大常务会委员、中国残联副主席吕世明出席论坛并致辞。武汉理工大学法社学院院长、武汉理工大学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牧主持会议。
本次论坛,旨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中国无障碍环境系统化法治化建设,交流分享我国无障碍法治环境建设的成效经验、剖析困难问题与谋划推进路径;研讨探求无障碍法治环境建设的目标、路径和方法;寻求提高无障碍法治环境治理能力的科学体系与长效机制,以此推动保障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无障碍环境的立法进程、法规政策标准制定和效能转化,切实保障无障碍实现法治善治环境,提升无障碍法治环境治理能力和服务能力现代化。
武汉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信思金教授致辞:“武汉理工大学历来高度重视依托学校学科优势和资源优势,开展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和保障残疾人学生受教育权益。早在1989年学校就成立了全国高校首家残疾人联合会,并多次荣获省助残先进单位,省残疾人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2012年12月1日,湖北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及武汉理工大学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基地正式挂牌成立。学校还是最早招收残疾大学生的普通高等学校之一。近年来,武汉理工大学重视校园无障碍设施建设,成立了无障碍标准化研究与服务中心,中心作为中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智库成员单位之一发挥我国首家以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治化标准化研究和服务为主的科研优势,联手举办中国无障碍法制环境保障论坛,以此共同推进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高质量发展。”
这是一次我国无障碍法制环境建设理论研究的高端论坛。论坛第一阶段,由湖北省检察院政策研究室主任李世军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黎建飞教授、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院长李牧教授、武汉大学人权研究院张万洪教授等国内知名法学界学者专家从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进程、我国无障碍环境立法研究和推进无障碍环境法治---完善无障碍法治环境等视角,以专业学术理论研究为引领转化实践效能探讨我国无障碍法治环境保障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现实意义及深远影响。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厅高级检察官邱景辉、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第八检察部副主任黄凯、杭州市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部副主任毕克来等从司法实践入手对无障碍环境公益诉讼的拓展与规范和检察公益诉讼助推无障碍环境建设“有爱无碍”“助力亚残运会”等进行深入阐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无障碍环境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骆燕、上海无障碍专家组组长祝长康分别以无障碍文化自信助力无障碍法治环境保障的思考及上海无障碍新规案例建设有温度的大都市进行了交流探讨。专家们以多元思考维度,分析了我国无障碍环境与人权保障成就,提出构建无障碍法治保障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意见,为建立无障碍环境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标准体系提出建议。
这也是一次无障碍法制环境建设实践探索和经验交流。论坛第二阶段,由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无障碍环境研究专业委员会骆燕副秘书长主持。来自南京无障碍研究中心教授周序洋,深圳无障碍环境建设促进会总督导陈雷,北京市残联研究室主任王长红,杭州市残联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王亦霖,海南中联无障碍研究院院长刘刚,东北财经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吕洪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高工丁丽婷,武汉市残联维权处处长罗祖咏等,分享了我国无障碍技术法规体系的发展及研究,深圳无障碍城市建设的立法情况,北京市无障碍建设条例的主要特点,杭州市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分享,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法律责任,海南自由贸易港无障碍环境立法实践探索与国际经验借鉴,推进信息无障碍消除“数字鸿沟”法规探索,武汉市聋人信息无障碍需求及服务体会等。从无障碍标准体系、无障碍环境监督与管理及地方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实践等展开多维度、全方位深入探讨,畅谈地方无障碍法治环境保障的创新思维和实践体会。这是一次凝聚思想、汇集成果、引领我国无障碍法治环境建设的高端论坛,是一次无障碍法学研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首创,意义非凡,必将写入中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发展史册。
全国人大常委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中国残联副主席吕世明在讲话中强调:“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进程是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应有之义。无障碍环境高质量发展是化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加快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进程十分必要。”吕世明进一步阐释:“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进程是破解无障碍环境建设治理难题、促进无障碍环境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无障碍法治环境充分保障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有利于促进消除无障碍环境建设不平衡不充分不规范的现象;有利于倡导无障碍意识理念深入人心,深化培育全社会的无障碍自觉行为;有利于深度解决无障碍设施建设覆盖率不足、发展不平衡、质量差等系列突出问题;必将极大促进城乡发展无障碍环境平衡,弥补农村无障碍环境建设薄弱的弱势;有利于依法治理管理无障碍设施使用维护维修良态运营;有利于促进信息交流和社会服务无障碍的质量提升;有效建立健全无障碍环境组织管理和法治保障常态机制。探索和践行中国特色无障碍环境建设高标准、高质量、高品质发展之路,需要无障碍法治环境保障。无障碍的人文环境需要法治环境的营造,只有法治环境才能消除障碍,才能保障无障碍环境的系统性、安全性、便利性、适用性,才能形成无障碍高质量态势,方能彰显大美无障爱。”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讲话中指出:“我们共同分享关于中国无障碍法治环境保障的建设成果,进一步探讨无障碍法制环境建设的未来发展,对于促进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积极的意义,对于推进未来无障碍法制环境的保障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要想推进残疾人事业进一步发展,首先需要建设好无障碍法制环境,而法制环境的建设离不开法制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个立体的动态的有机的完整的体系,我们要积极响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法治环境的新期待,从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际出发,更好地把社会主义法治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的效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强无障碍改造工作,近期发布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白皮书等都有无障碍方面的内容,截至2020年,全国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中有81.05%的出入口,56.8%的服务柜台,38.66%的厕所进行了无障碍建设的改造。在“十四五”时期,我们要继续加快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团结带领残疾人和全国人民一道,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共建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论坛最后还设置了圆桌会议互动交流。湖北省政府残工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江传曾、上海国际康复活动中心总经理顾秀萍、武汉理工大学残障博士生代表孙梦和优秀残疾人代表等一起畅谈对话。圆桌互动从不同角色、不同视角围绕无障碍环境的需求,残疾人就业支持与融合、切实提升助残质量、新时代无障碍发展等议题展开广泛讨论。最后,李牧教授和张万洪教授进行会议总结、专业点评。论坛在《无障爱快闪》公益片的感染中精彩落幕。
论坛前日,吕世明一行调研组与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一同先后到武汉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和湖北省检察院进行无障碍立法需求和无障碍公益诉讼情况调研,听取来自当地残联、残疾人组织、检察院机关、交通、住建、文化旅游等部门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方面的亲身体验、意见建议、实施对策,与湖北省检察院共同就推进无障碍法治环境保障具体实施项目进行了工作研讨、深入交流。
本次论坛,由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无障碍环境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权益保障专业委员会、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无障碍文化促进中心、武汉理工大学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基地等联合主办,由武汉理工大学无障碍标准化研究与服务中心承办,由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武汉大学人权研究院学术支持。上海国际康复活动中心诺宝无障碍培训基地、海南中联无障碍环境研究院、深圳市无障碍环境促进会、东北财经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中心协办。论坛线下线上同步进行,得到社会各界与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