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1月24日讯(记者 吴一凡) 整治整改无障碍设施点位30.7万个、1.2万辆公交车升级为“无障碍车辆”、2.9万栋老旧住宅楼完成无障碍设施规范化整治、改造涉奥周边公共场所9791个……今天是北京冬残奥会倒计时第100天,记者从北京市残联获悉,经过三年整治,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了新成效。
据记者了解,专项行动启动以来,北京市残联围绕无障碍环境建设战略目标,坚持“抓硬件设施”与“强软性服务”相结合、“补设施短板”与“建长效机制”相结合,统筹冬奥场馆、赛区、城市“三个层面”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实现全市无障碍环境水平整体提升,兑现了主办城市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的承诺。
北京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三年来,通过组织实施无障碍专项行动,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实现了“三个转变”,取得“三个显著提升”。
首先,实现从单一场所无障碍设施建设转向区域性、全要素无障碍环境建设,全市无障碍环境规范性、适用性、系统性水平显著提升。
据悉,冬奥场馆已能够满足赛事需要。8个竞赛场馆和2个冬奥村各主要客户群无障碍流线清晰顺畅、无障碍永久设施建设规范标准、可持续及人性化建设目标明确。无障碍电梯、卫生间、厕位、客房、更衣室、坡道、坐席等数量和比例达到了赛事运行要求。测试赛期间,国家游泳中心、北京冬奥村等场馆无障碍环境建设和服务,受到多方的积极评价。
冬奥赛事和服务保障相关区域基本实现无障碍化。飞机场、高铁站、地铁站及交通工具全面达到无障碍设施建设要求,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达到国际先进一流水平。涉奥场所周边1公里范围改造公共场所9791个,冬奥服务保障的医疗、住宿、旅游、交通等方面全面优化,并实现软性服务全覆盖,进一步实现“有温度、无障碍的冬奥盛会”。
首都城市功能核心区已基本实现无障碍化。截至目前,累计整治整改点位30.7万个,精心打造100个无障碍精品示范街区、100“一刻钟无障碍便民服务圈”,重点商圈无障碍品质显著提升。
第二,实现从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改造转向友好人居环境系统优化,人民群众城市生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北京城市道路更加顺畅,城市全域主要道路盲道基本“无断点”、缘石坡道基本“零高差”。
交通出行更加友好。城区内近80%,共1.2万辆公交车升级为“无障碍车辆”;改造公交站台1200个;地铁1、2号线等老线进行无障碍提升;配置无障碍出租车500余辆;新建交通枢纽、地铁站全面无障碍化,形成以地铁、公交为骨干,连贯畅通的无障碍交通出行体系,更多残疾人、老年人可以独立出行。
公共服务更加便利。市、区、街乡三级政务大厅,二、三级医院,一、二类公共厕所全面实现无障碍化。公园景区、宾馆、饭店以及图书馆、影剧院等公共文化场所无障碍设施及服务进一步普及;大、中型商超无障碍软硬件水平明显提升;各级学校无障碍设施进一步完善,软性服务实现全覆盖;银行无障碍设施、服务持续优化。
信息交流和服务更加贴心。政务服务网站、公共服务应用程序全面实现无障碍化,《北京新闻》和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率先配备手语翻译,残疾人、老年人交流障碍逐渐消除。
居住环境更加舒心。老旧小区实行“菜单式”改造,老旧住宅楼加装电梯常态化推进,实施100个居住小区无障碍设施规范化整治,2.9万栋老旧住宅楼单元门口进行坡化、楼道内安装扶手,300多个老旧小区提供了爬楼机、无障碍巴士等上门服务;改造街边“七小”门店2.4万个,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第三、实现从无障碍设施管理转向无障碍环境社会治理,无障碍环境治理法治化、精细化、社会化水平的显著提升。
无障碍工作深刻转型,组织领导体系、社会动员体系、法治保障体系、综合支持体系进一步健全。无障碍环境建设纳入北京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新颁布实施《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坚持“通用设计、合理便利、广泛受益”原则,从“设施建设”转向“环境建设”,增加无障碍信息交流和社会服务两大方面内容,保障了所有有需求的人能够共享无障碍环境。
北京市残联相关负责人指出,当前,北京市已进入全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行动全面收官和冬奥筹办全面冲刺阶段。北京市残联将进一步聚焦重点,保质保量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一是抓“收官”,继续加强专项行动整改工作质量管控,确保整改项目合规适用,经得起历史检验。二是抓“冬奥”,通过常态化沟通、清单化管理、实体化运行,进一步抓好无障碍环境运行测试,确保各类存量问题和工作任务12月底前全面完成。三是抓“贯彻”,贯彻落实《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努力在无障碍环境建设长效机制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四是抓“宣传”,持续抓好无障碍理念宣传工作,让“首善有爱、环境无碍”成为社会共识。
相关阅读:
《北京市进一步促进无障碍环境建设2019—2021年行动方案》于2019年11月正式颁布,这是北京市首次开展全市范围内无障碍环境专项提升行动。行动方案明确了17个方面的重点整治任务,盲道、人行道、地面交通、政务服务窗口、居住社区等均被列入。
“方案”要求,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场馆周边、四环路以内地区、城市副中心为3个重点整治区域,以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公共服务场所、信息交流等4个方面为重点领域。盲道、人行道、地面公交、商场超市餐厅、公园景区绿地广场、居住社区等17项,被列为重点整治任务。
“方案”的颁布与实施进一步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特别是保障残疾人、老年人等社会成员平等享有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加自主参与社会生活,是首都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对于践行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彰显包容、开放、文明的城市形象,展现大国首都风采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