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将在3月4日拉开帷幕。这是继刚刚落幕的北京冬奥会之后,中国举办的又一冰雪体育盛会。“双奥之城”北京也将再次燃起激情火炬,将团结、友谊、和平的奥林匹克精神传递向四海八方。
自2015年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2022年冬残奥会花落北京之后,冬残奥会的筹办工作就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是中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冬残奥会与冬奥会虽同为世界大型的综合性冰雪运动会,但由于冬残奥会专门为残疾人举办,因此更凸显出对于人权的尊重和奥林匹克精神的人文情怀。3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和权利保障》白皮书,其中指出“残疾人体育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和人权状况。”
冬残奥会在1976年举办之初是为了鼓励在二战中受伤的士兵和普通人重新参加滑雪活动。随着冬残奥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其意义不再局限于促进残疾人参与冰雪运动,更在于保障残疾人的体育权益。如今,冬残奥会已经成为最能展现残疾人体育精神和冰雪运动水平的体育运动盛会。冬残奥会之所以能发展成为世界级的体育运动赛事,首先因为它有力地促进了残疾人身心的全面发展,加强了各国残疾人之间的沟通了解,让残疾人享有与健全人同等的体育权利和幸福感;其次,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巨大感召力赋予了残疾人运动员以崇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另外,残疾人运动员在冰雪运动中所表现出的身残志坚的精神向世人展现了生命的尊严与价值。
冬残奥会的火炬在北京点燃是中国走向体育强国的一座里程碑。2019年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正式拉开了中国建设体育强国的序幕,其中提到“制定实施……残疾人等群体的体质健康干预计划”“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广泛开展”。这为残疾人体育事业,特别是残疾人冰雪运动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与传统冰雪运动强国相比,中国残疾人冰雪运动起步较晚,但是追赶势头却非常强劲。2002年中国首次参加美国盐湖城冬残奥会时,仅有6名运动员参加了2个大项8个小项的角逐。但在2018年的平昌冬残奥会上,中国则派出了26名运动员参加了越野滑雪、高山滑雪、冬季两项、单板滑雪、冰壶等5个大项30个小项的比赛。从参赛人数和参赛项目来看,中国已经超越了德国、瑞典等传统冰雪运动强国,成为残疾人冰雪运动领域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中国在残疾人冰雪运动领域能取得如此显著的进步,得益于国家对于残疾人的人权与人格的尊重与保障。中国有8500万残疾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致力于保护残疾人的平等地位,使他们有均等的机会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和体育赛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又迈上了新的台阶。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2015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的出台,掀开了残疾人全面小康建设的新篇章。随后,《“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陆续出台。目前,中国直接涉及残疾人权利保护的法律已达50多部,形成了系统保障残疾人权益的体制机制。中国残疾人数据科学研究院去年12月发布的中国残疾人发展指数显示,“十三五”时期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指数由65.9上升到73.2,增长了7.3个百分点;残疾人生存保障指数由66.4上升到77.6;残疾人自我发展提升指数由64.4上升到67.2。残疾人事业的不断进步确保了中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夺取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的举办将让中国残疾人冰雪运动事业的发展迎来黄金时期。同时,冬残奥会也是一个难得的窗口,让中国有机会在世界面前展示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成就。我们相信,北京冬残奥会必将成为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盛会,并且向全世界展现出残疾人运动员勇于挑战、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