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妇女生活》
刘芳
我是工厂居民区里长大的孩子,大家都住老旧的瓦房,一家挨着一家,一排隔着一排,除了听到工友们之间的上下班打招呼,家属之间的互相问候,孩子们之间的呼朋唤友,就是大人打骂孩子和邻居吵架的声音了。
我最喜欢听的是叔叔伯伯们的互相调侃,骂的人和接茬的人都笑着,没有人真的生气,哪怕最后突然有人站起来,说一句“老子把你的狗头扭下来,你信不信”,大家反而更开心了,其余的人还起哄道:“剥皮抽筋,大卸八块!”
特别不像骂人的是小两口的对骂,一个说“你去死呀”,另外一个就接嘴“我死给你看,要不你给我一个快活死吧”,说着用手抓了自己女人的胳膊就往屋里推,邻居不怀好意地笑,小女人就绯红了脸,小声骂道:“滚,去死!”小时候不太懂,只是觉得画面很和谐温暖呢。
张俊莉《老家-院门》
我听到的最绝版的骂人方式是一个女人跟她的邻居吵架,她先是站在自家院子里垂手骂了一会儿,觉得不很解气,因为邻居的女人出来回骂了她几句,结果被她男人呵斥了回去,还关上了大门,她就有些得意,接着叉腰骂,这样可能会省些力气,每骂一句身子往前倾斜一下,头就往邻居家点一下,目标很明确,一副跟别家无关只跟他们有仇的架势。
最后,还不解气的她,抬出了自家砧板,手里拎着一把菜刀,命令哭丧着脸的小儿子给她递了个小板凳,坐在那里边砍边骂,空砧板咚咚咚很有气势。直到骂得嘴角一边堆了一团泡沫,嘴唇发白,脸色铁青,目光凶狠,头发散乱。
从邻居偷吃了她家院子里的青菜开始骂起来的,一直骂到祖宗十八代,中间还很有节奏感地加上男女问题。刚开始还有熟人过来劝解一二,直到她骂出那句“你生了五个女儿也顶个屁”之后,邻家女人“嗷”一声哭出来又把场面掀到了一个高潮,人们不再议论什么,当砧板上阵以后,大家觉得场面太不堪入目也就渐渐散去了,她的骂声显得空旷而辽远,因为无人帮腔和应答,显得还有些落寞和凄苦,因为声音逐渐沙哑而破碎,到后来,不像是骂人,倒像是哭坟了。
直到她做工的男人回来,几步冲上前,一把推翻她,然后跟上一句“老子是多久没有收拾你了,又发疯啊”,到此才是结束,很多人家里传来长舒一口气的声音。
她的儿女都有好成绩,考上了大学都远走高飞了,她提起孩子们也是要先骂出来才行的,“我那短命儿老大,不准我嚼了饭菜喂孙子,这就嫌弃我脏了,他不就是老娘这么一口一口喂大的兔崽子吗?”她无不得意地数落着,“砍脑壳的老二,三个月没有回来看我了,那个狗娘养的媳妇说我买的衣服太土,从来就不穿,倒是一口一个妈喊得比蜜还甜呢哈哈哈!”
很奇怪的是她的儿女都很有修养,一个也没有学了他们的母亲那般污言秽语,我猜想他们内心的某个方面早已经离家出走了。
不是所有的离家出走都得背上行囊,跟父母挥手作别,有的时候,你的整个人一直在某种固定的环境里生存着,但是灵魂深处已经与这里剥离开了,走进了社会的文明,也学会了接受和包容父母的生存方式。
作者简介:
刘芳,1971年5月出生,工作16年的语文老师,因眼病转型做了14年的心理咨询老师。现在兼职中国盲协文学委员会秘书长,贵州省盲协副主席,贵阳市盲协主席等职,兼职贵州省综合广播电台“爱聆听”节目嘉宾主持,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阅读推广大使,出版了长篇小说《石榴青青》《花开十年》,散文集《慢慢想》,创作了《爱的距离》等四首公益歌曲。曾经获得中宣部时代楷模,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第十二届家庭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最美奋斗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北京冬奥会火炬手,贵州省十三次党代会党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