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广西桂林市:创新服务模式 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梦想

发布时间: 2022-07-20 15:42:48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佚名 | 责任编辑: 吴一凡
分享到:0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广西桂林市残联紧紧围绕国家和自治区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的部署要求,结合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实际,主动作为、真抓实干、精准发力,全力拓展残疾人就业渠道,千方百计帮助残疾人促就业促增收。

落实政策、搭建平台,保障残疾人就业权益

“各残工委成员单位要按要求至少安排1名残疾人就业,请还未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今年想方设法完成此项任务。”桂林市副市长、市残工委主任赵奇玲在2022年全市残疾人事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强调。

image.png

图为2022年桂林市残疾人事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桂林市残工委将保障残疾人劳动就业权益放在重要位置,创造条件帮助用人单位增加残疾人就业岗位。提升服务能力,开展全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情况联网认证工作,实现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申报审核“零跑腿”。举办专场招聘会,为用人单位和求职残疾人搭建交流平台。

在2022年1月举办的就业援助月现场招聘会上,市残联组织11家爱心企业参加招聘会,提供SMT工艺、客服经理、后勤、生产工等28个适合残疾人的就业岗位,共帮助40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在5月28日举办的桂林市残疾人就业帮扶专场招聘会上,市残联共组织50家用人单位进驻招聘,并通过现场招聘和网络直播带岗的方式吸引了大量残疾人前来应聘,100多名残疾人现场达成就业意向。

为扎实有效地推进残疾人就业,今年以来,桂林市残联创新残疾人就业推荐工作方式,制定“桂林市残疾人就业意向调查问卷”和“桂林市用人单位招聘残疾人调查问卷”。残疾人和用人单位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能查看问卷,填写自已的需求。残联工作人员通过系统后台及时收集信息,有针对性地为残疾人推荐就业岗位。目前共有155名残疾人提交了调查问卷,8家用人单位提供了32个工作岗位,成功推荐31名残疾人实现就业。

image.png

图为桂林市残联网络直播带岗活动现场

强化保障、拓展渠道,开发残疾人就业专岗

“您好,这里是申通客服,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残疾人熊军熟练地受理着顾客的电话。来自全州县的重度残疾人熊军一直都在与病魔作斗争,因为没有收入,生活很是拮据,思想压力很大。2020年9月,在当地残联的推荐下,熊军来到灵川县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桂林市惠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从事在线客服工作,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他已完全融入这个温暖有力的团体,并且成为了行业里的佼佼者。 

为解决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就业,桂林市残联大力推进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建设,引进爱心企业,开发适合残疾人的工作岗位。灵川县推动辅助性就业机构与申通快递、京东快递等快递公司合作,依托互联网平台为残疾人开发电话客服、网络客服工作岗位,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培训后的残疾人实行集中和居家客服服务。目前,灵川县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已集中安置22名残疾人就业,残疾人收入在2000至5000元不等。

“小朋友小心点啊!爸爸妈妈来了没?”桂林市叠彩区低视力残疾人阳友忠在桂林市胜利小学门口目送学生放学时总要叮嘱两句。他的门卫工作是通过公益性岗位安排的。阳友忠家里有老母亲要照顾,女儿上大学,自己已有50多岁了,他感慨说:“6年来,如果没有这份工资收入,就算怎么省吃俭用都很难维持。” 

image.png

图为灵川县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申通客服定向培训

桂林市残联积极协调人社等部门,在公益性岗位安排上向残疾人倾斜,着力保障困难残疾人就业,提高残疾人就业率。目前全市有75名残疾人通过公益性岗位实现就业。

分类培训、提升技能,增强残疾人就业竞争力

“我想学到更多的知识,以迎接生活中更大的挑战。”残疾人伍春华坚定地说。2015年参加高考的他,原本对未来充满希望,可就在领取录取通知书的路上却不幸遭遇车祸,造成右腿截肢,右臂活动受限,右眼视力低下,最终被评定为肢体二级残疾。伍春华从此意志消沉。2021年10月,市残联与桂林国际电线电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展定向就业培训,伍春华凭借自己的实力,经过初选、培训、试岗多个环节,最终获得稳定的工作岗位。进入公司工作后,伍春华变得开朗了许多,工作也充满了激情。2022年初,他还通过“以学教育平台”报考了广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为促进残疾人就业,桂林市残联在残疾人就业培训上创新思路,转变方法,提升效力:一是对有就业能力和外出就业意向的残疾人开展残疾人定向就业培训。市残联先到全市优质企业调研,了解企业需求,为企业筛选残疾人,由企业进行面试选拔后,市残联和企业再组织意向残疾人开展定向就业培训,培训后残疾人经考核合格的全部由企业正式聘用,改变了传统的培训模式,有效提升了培训的效率和残疾人的就业率。市残联先后与桂林国际电线电缆集团、五通农民画艺术家协会开展定向就业合作,解决了30名残疾人的就业难题。二是对有就业能力但不愿意外出务工的残疾人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根据残疾人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种养殖、手工编织等实用技术培训,对参加过培训的残疾人提供后续跟踪服务,确保培训效果。三是对智力、精神及重度肢体残疾人开展居家就业培训。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组织残疾人开展短视频剪辑、带货直播、网络云客服等岗位培训,培训后的残疾人在家接单就可以作业,打破了广大重度残残疾人的就业壁垒。

(图片及稿件来源:桂林市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