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柳州市残联着力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大力发展残疾人辅助性就业,让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这一就业最困难的群体“人人有岗位,天天有事做,月月有收入,年年有进步”。2017年-2021年,柳州市累计投入扶持资金640.95万元,累计安置辅助性就业残疾人588人次。截至2021年12月,柳州市正在运营的辅助性就业机构共12家,在岗辅助性就业残疾人174人。
加强机构建设,既注重打造样板又鼓励形式多样
机构是项目的载体。为推动全市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的规范化建设,柳州市于2019年5月成立市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示范基地,基地始终以更好地满足和保障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实现就业”的需求为目的,以设施完善制度健全为标准,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扎实推进机构软硬件建设。
示范基地在柳州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的监督指导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进运营管理机构,开展辅助性就业服务。累计安置辅助性就业残疾人130人次,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在示范基地早餐销售岗位从事辅助性就业工作的覃玉梅,是柳州市柳北区一位二级肢体残疾人。因车祸造成重度残疾的她,之前整日呆在家里非常自卑。来到柳州市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示范基地就业后,人逐渐变得开朗起来。她种菜养鸡,做包子和烧麦,服从安排,工作勤恳,她的表现得到了示范基地老师的充分肯定,便被推荐去做早餐销售。从一开始畏惧沟通,到后来的逐渐熟练热络,覃玉梅的工作逐渐获得了顾客的认可。她说:“看到一个个顾客从我手上接过热腾腾的包子,喝着我亲手打的豆浆,我就感到无比开心和自豪!”
图为覃玉梅在柳州市残疾辅助就业早餐销售点工作
柳州市所辖五县五区的辅助性就业机构在承接主体上更加多元,承接机构涵盖了制造业企业、服务业企业、医院、养老院、社工机构、特教学校等。
韦玉婷是柳州市城中区智力残疾人,其丈夫也是残疾人,因身体原因,夫妻俩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每月生活来源为“低保”。城中区辅助性就业中心成立后,夫妻俩都加入中心学习手工,活儿做得越来越好,平均每个月收入有五百多元。同时老师发现韦玉婷很有“管理”能力,于是任命她为班长。在她的带领下,辅助性就业中心的残疾人工作时一起做手工,在工作之余还经常组织学习手语舞、包饺子、下象棋等活动,他们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
图为韦玉婷(中)在教其他残疾人做香包
规范运营管理,既聚焦就业优先又兼顾服务全面
辅助性就业本质还是就业。柳州市残联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具备资质的机构负责基地的运营管理工作,以管理生产的方式来管理基地,确保残疾人“月月有收入”。辅助性就业残疾人通过接受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养成了良好的职业素养,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将辅助性就业机构建设与传承非遗文化相结合,是柳州市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的重要特色。
三江县辅助性就业基地将保护传承非遗文化与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紧密结合起来,将“侗画、侗绣和竹编”传统文化变为适合残疾人的指尖经济,技术熟练的残疾人月收入稳定在两千元以上。
三江县八江乡脱贫户、精神残疾人覃苏妮搬迁到三江县南站易安小区,刚开始,她一无技能、二无收入、又身患精神疾病,她感觉未来很迷茫。在三江县残联的推荐下,覃苏妮被三江县辅助性就业基地录用,从事竹编、藤编项目。经过基地精心培训,覃苏妮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员工,每月都有了固定的收入。性格不甘落后的她服从管理,积极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她的努力也得到了大家认可,如今她已从一名普通员工被提升为了组长。工资也由原来的几百元提高到现在的2000元以上。
图为覃苏妮正在进行竹藤编加工
2022年基地新增的油茶速食品项目生产线已铺设完成,目前正在准备进行产前员工培训,此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增加三类残疾人的就业岗位,提高残疾人收入,稳固残疾人就业。
提升就业层次,既保证有岗稳岗又做到择优推优
辅助性就业机构首要的职能就是保障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的就业权利。为确保“人人有岗位,天天有事做”,市残联把好辅助性就业对象的筛选关。把有就业意愿,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或者劳动潜能的对象吸收到机构来。做好辅助性就业劳动生产项目和就业岗位的开发工作,扎实开展岗前培训,定期进行岗位技能提升,让残疾人能上得了岗干得了活。此外,市残联和市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示范基地还择优推优,通过举办小型招聘会和主动与用人单位对接推荐,积极帮助已具备条件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融入劳动力市场实现就业。
家住柳州市跃进路的二级肢体残疾人覃天宁,经考核达标入职市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示范基地。经过示范基地的耐心培养,素质考核,心理辅导,成功地甩掉了自卑的心理阴影,蜕变成一个活泼可爱的阳光女孩。她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努力学好每一项技能,认真干好每一项工作。通过示范基地老师的牵线搭桥,被成功推荐到律师事务所做保洁工作,得到了律师事务所领导的赞赏和鼓励,工资收入达到了最低工资标准以上,并且律所还为其购买了职工社保。她说,感觉自己现在是幸福满满。
据统计,截至目前,示范基地已累计有6名残疾人经成功“孵化”推荐到企业的全日制工作岗位,实现了更高质量的就业。
图为覃天宁正在从事保洁工作
(图片及稿件来源:柳州市残疾人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