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仁美文艺

散文 | 沉石:​这是我妈妈

发布时间: 2022-10-19 09:22:49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沉石 | 责任编辑: 吴一凡
分享到:0

我和妻子结婚五年了。婚后两年,我们收获了一个宝贝女儿。双双残疾的我们,能有一个聪明伶俐、健康快乐的女儿,我们感到无比地欣慰。

生活拮据的我们本不打算要孩子,但妻子还是意外地怀孕了。妻子特别高兴,坚持要把孩子生下来。自从妻子感受到肚子中有条生命在颤动,她就开始兴奋地筹划着孩子的将来。而我则担心孩子会不会和我们一样留下什么残疾,这种担心持续到了孩子降临的那一天。妻子顺利产下一个健康而且漂亮的宝贝。初为人母的妻子感到特别自豪。

转眼孩子已经三岁了,我们享受着女儿给我们带来的快乐。自从有了女儿以后,我们的经济更加捉襟见肘,为了缓解经济上的压力,我不得不带着病痛的身躯找了一份兼职的工作,由于病情的加剧,不到一年,我就彻底瘫倒了。从此,生活的重担都压在妻子一个人身上。妻子为了多挣钱,选择了一家离家较远的公司去上班。妻子每天早晨六点就得起床,女儿这时候也会醒来,她只好照顾女儿起床穿衣,然后开始做早饭,直到女儿吃完早饭后,她才拄着单拐匆匆赶往车站。下班后,疲倦的妻子还得去菜市买菜,这时已经日落黄昏。晚上,照顾好女儿睡下后,已是夜深人静。妻子这时才有闲暇看看她喜欢的文学书籍,或者伏案写作赚点稿费。

image.png

兰珍妮《七十二名泉-趵突泉》

痛并快乐着,这就是无怨无悔地奔波劳累的妻子。我经常问女儿:你是爱妈妈,还是爱爸爸。女儿甜甜地回答说:我爱妈妈。我又问她:妈妈漂亮吗?女儿不假思索地说:妈妈漂亮。每当这时,妻子就特别开心,一天的辛劳疲惫就会在这快乐中烟消云散。

女儿两岁多的时候,开始上幼儿园,但女儿并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整天呆坐在那里不言不语,这和她在家里活泼好动形成了强烈反差。妻子说:难道是父母的残疾影响到了孩子的心理?而我则认为幼不更事的女儿还不会懂得父母的残疾对她意味着什么。我想肯定是我们很少带孩子出去玩的缘故,女儿从出生到现在,只有妻子带她去了两三次公园。妻子非常认同我的观点,于是我们决定,等妻子国庆放假带着女儿去成都见见世面。女儿的姑妈在成都做生意。成都之旅,女儿兴奋地问这问那,玩得乐不思蜀。从成都回来后,我们惊奇地发现女儿的性格发生了改变,加之幼儿园老师的配合,女儿慢慢变得活泼起来了。我们庆幸成功地帮助女儿度过了她人生中的第一道坎,我们不知道父母的残疾还会为女儿带来多少道坎,但我们坚信会陪同女儿一一跨过。

image.png

兰珍妮《七十二名泉-芙蓉泉》

忙碌的妻子很少去幼儿园接女儿,偶尔去接她,女儿会特别高兴,她会主动给她的老师和同学说:这是我妈妈。有些不懂事的小朋友会说:哎呀!你的妈妈是“拜拜(瘸子)。这时候,妻子细心地观察女儿,看到女儿显得很平静,依然故我地向别的小朋友介绍说:这是我妈妈。

四川电视台报道过一个残疾妈妈收养一个小女孩的感人故事。那个只有五岁的小女孩,她要经受妈妈的残疾和被收养的双重考验。当这个残疾妈妈撑着一条小板凳艰难地来到幼儿园去开家长会时,小女孩并没有主动给她的老师和同学说,这是我妈妈,而是悄悄地跑到一边,这尴尬的一幕让我想了许多……

我们不可否认,残疾人这个庞大的弱势群体,大都没有受过多少教育,在培养子女上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就需要社会更多的关爱。残疾人自己为了子女的成长也应自强自立,不要让自己的残疾给孩子带来心灵的残缺。希望残疾人的儿女们,不管在何时何地,都能挽着妈妈的手给朋友同事大方地介绍说:这是我妈妈!

作者简介:

蒋银才,1969年生,笔名沉石。中专毕业,26岁因强直性脊柱炎致肢残,病退前为一民营企业技术设计人员,作品曾发表在《自贡日报》《今日晚报》《蜀南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