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云看深圳

打造无障碍城市示范标杆的“深圳样本”

发布时间: 2022-12-02 14:05:26 | 来源: 深圳市残联 | 作者:  | 责任编辑: 吴一凡
分享到:0

城市无障碍建设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和国际化现代化程度重要指标。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越来越注重人文关怀,纽约、东京、新加坡、香港等国际化大都市都将无障碍环境建设与人文、道德、法律、国际形象相结合,给市民包括残疾人等提供了可及、便利、融合的空间,成为彰显文明、国际化城市的基本规范。深圳在取得巨大经济发展成果后,着力在提升城市文明方面做出贡献,打造无障碍城市示范标杆的“深圳样本”,这也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的内在要求。

一、背景意义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无障碍环境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指出“无障碍设施建设问题,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的标志”。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批准的“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和维护政策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要求深圳建设城市文明典范和民生幸福标杆,实现弱有众扶。

为此,针对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应热烈、反复出现的无障碍建设问题,深圳开始探索无障碍建设新路径,率先在全国提出无障碍城市建设的概念,将无障碍城市建设的受益对象从残疾人扩展到儿童、孕妇、老年人、外国友人及其他有需要的人群,并从制度、行动、理念和建设维度,将无障碍融入整个城市发展的全流程、各方面,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更高标准上保障有需要者更加自主、安全、便捷地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实现融合发展,创建全民友好、全龄友好城市,加快打造彰显文化软实力的城市文明典范。

二、主要做法

(一)不断完善无障碍城市建设地方性顶层设计

在制度规则方面,深圳积极推动一个立法、发布一整套标准制度,不断完善无障碍城市建设地方性顶层设计。2021年9月1日,深圳发布实施《深圳经济特区无障碍城市建设条例》(以下简称《城市条例》),《城市条例》站在城市发展全景视角,将“无障碍环境建设”提升为“无障碍城市建设”,将受益群体拓展到了全人类、全年龄段、全生命周期,旨在构建人人参与、人人受益,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无障碍建设发展模式,这是全国第一部无障碍城市建设立法。深圳市政府残工委相关职能部门也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制度,其中,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出台了《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和《深圳市建筑设计规则》,把无障碍规划设计嵌入到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源头上,正在编制的《深圳市无障碍城市专项规划》,以“让所有人平等、顺畅、自主地参与和享受城市社会生活”为无障碍城市的核心价值和建设目标,对无障碍城市建设途径进行综合研究和系统布局安排。市住房建设局发布了《深圳市无障碍设计标准》,以高于国家无障碍设计标准的要求,运用层级分析法对城市无障碍系统进行梳理,运用节点流线法对具体功能空间无障碍设计提出要求,为城市无障碍建设提供系统化设计标准。市交通运输局在已印发的《深圳市道路设施品质提升设计指引》基础上,结合近三年品质提升项目建设实施情况,经优化完善,对慢行系统和无障碍设施编制了《道路设施品质提升慢行系统专项设计指引》和《道路设施品质提升无障碍设施专项设计指引,对无障碍设施中盲道、缘石坡道、各道路要素的无障碍设计从材料、类型、设计提出相关设计指引和要求。前海管理局开展了《前海合作区无障碍规划设计》的编制,包括“无障碍总体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无障碍专项规划”、“无障碍专项设计导则”及“重点节点无障碍方案设计”四部分内容,从理念、制度和环境三维共建无障碍重点城市片区,并打造无障碍国际湾区标杆。市、区残联分别编制了《深圳经济特区无障碍城市建设条例宣传贯彻工作方案》,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号等线上渠道宣传《城市条例》,同时在深圳特区报、深圳晚报、深圳商报、晶报、羊城晚报、人民日报客户端广东频道等媒体大力宣传《城市条例》,形成《城市条例》宣传全媒体矩阵,广泛培育无障碍理念,播撒无障碍意识。

(二)贯彻实施无障碍“七大行动”

一是城市无障碍顶层设计行动。已将无障碍城市建设相关内容纳入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同时逐步建立无障碍标准体系,制定相关的无障碍设计规范。二是城市无障碍重点项目创建行动。在深圳市行政服务大厅、南园街道开展无障碍建设试点示范,以点带面提升城市无障碍建设水平,建设残障者无障碍服务中心和无障碍主题公园,让残疾人朋友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三是城市生活无障碍行动,持续开展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计划,提升社区无障碍水平,加强公共服务场所无障碍建设,支持阅读无障碍应用。四是城市出行无障碍行动。改进轨道交通无障碍设施,发展公交无障碍服务,提供无障碍车辆出租服务,改善人行通道无障碍环境,落实残疾人停车相关政策。五是城市信息交流无障碍行动。建设助残电召服务平台,推动公共服务信息无障碍,促进行业信息无障碍,落实特定信息消费优惠。六是城市无障碍文化培育行动。开展无障碍宣传促进活动,开展无障碍启蒙教育,制定无障碍文明规则,加强无障碍人才培养。七是城市无障碍督导行动。严格设计竣工无障碍审查,梳理障碍清单,开展无障碍巡查督导。

(三)倡导全社会广泛参与共享

为对标国际最高最好最优,深圳不断探索创新城市无障碍建设理念文化,致力于通过公益宣传、文明规则、奖惩机制、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运行,形成强大的人文关怀的心理支持氛围。结合报刊、网络媒体、社会中介服务组织等载体加强无障碍理念的公益教育,倡导每个人都能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的价值理念,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着力于为有需要者营造开放包容的人文生活环境。充分利用报纸、宣传橱窗等传统媒体和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型媒体加大无障碍理念宣传力度,组织制作盲文版和大字版普法手册、宣传海报、卡通图片、漫画、宣传视频等,积极宣传无障碍系列法规政策、文化理念,呼吁、动员社会力量、撬动社会资本,共同建设无障碍城市。2022年,市残联网站发布2194条信息,公众号642条,微博799条,抖音、视频号共发布近200条视频,其中抖音、视频号累计点击量破200万;推10期“平凡的不平凡”系列主题报道,聚焦在深创业工作的残疾人,反映新时代深圳残疾人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其中,美甲店主孙晶的报道获得中残联官方公众号转发;以《深圳经济特区无障碍建设条例》发布1周年为契机,开展深圳无障碍设施抖音、微博打卡活动,抖音征集超过100条短视频,累计点击量646万;设计残疾人主题漫画5幅,涵盖优秀残疾人、惠残助残政策解读、知识科普等多方面,漫画在深圳残联两微一端、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等多家媒体发布,累计阅读量超过百万万;同时,依托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大力开展无障碍知识进校园活动,通过残疾人助残电召服务平台接受无障碍问题投诉,开展无障碍宣传体验活动,推动相关问题的解决。组织残疾人积极参与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和督导,2022年全市无障碍建筑竣工验收197个,办公建筑8个、城市公园6个、城市广场2个、城市空间建筑1个、交通建筑9个、公共建筑32个、教育建筑41个、居住建筑16个、人行天桥5个、商业建筑8个、市政道路62个、体育建筑1个、文化建筑1个、医疗建筑5个。

三、经验启示

(一)要不断完善无障碍政策标准体系

根据无障碍城市建设需要,要制定健全的建筑、交通、信息、公共服务产品无障碍分门别类政策和标准体系,系统地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要更加系统地设置无障碍建设的政策体系,注重政策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从环境、文化和制度层面全面考虑政策的需求和内容,将现有的政策和未来应当考虑的政策纳入更加广泛的系统框架进行设置。在这样的框架中,一方面使政策要点更加全面,另一方面则更加清晰地确定新阶段政策需要完善的重点和难点。要全面完善无障碍的公共服务政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专业化和标准化。除了原有比较集中的建筑、交通、信息无障碍方面的政策外,在文化、教育、金融、财政、医疗、养老、社会关怀等所有可能的方面设计和出台系列性无障碍政策,使其相互配套。

(二)要系统推进无障碍政策落实落地

无障碍建设规定和政策在实施和实践的过程中,从不同维度检验和验证其是否具备合理性和科学性。而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科技领域的迅猛发展,民众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发生较大的改变。大众对无障碍通性有了新的理解和需求,即在物质层面、信息层面、精神层面均应全面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的规定和政策。在生成具体的政策和规定后,若想保证其真正发挥指导和约束作用,必须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相关人员需根据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具体规定和政策内容,制定科学的实施和实践手段和推进程序。政策和规定的推进的各个流程,都应安排专人对工作质量进行客观评价。无障碍设施建设的规定和政策推进的整个过程中,需发挥问题导向功能,以保证不断生成新的工作标准和流程。而针对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提出的新规定和新主张,都应落实到可行的制度上,必须在制度建设和实施上进行质量把控和把关。构建完善和科学的监管体系是十分必要的,需对各项优惠政策的实施情况和规定落实效果进行全程化的跟踪、反馈、完善和改进,保证系统性的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的规定和政策,确保无障碍城市建设的灵活性、科学性和规范性,有步骤、有反思、有章法地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规定和政策的落实落地。

(三)要汇聚全社会力量不懈推进

创建无障碍城市是一项全新的社会系统工程,需建立“党委政府领导、社会广泛参与、市场充分调节”的工作机制,搭建多元、开放、动态的共建平台,形成统一部署、部门协同、市区联动、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这要求我们一是要用主人翁的心态,从设计开始,规划、建设和经营好我们城市的每一寸无障碍土地;二是要用通用设计理念,建设每一个建筑,让所有公共活动惠及城市的所有人;三是要用高尚的情怀,点点滴滴塑造对所有市民尤其是对特殊群体包容平等的无障碍的城市文化,并使它成为深圳文明特质,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供稿单位:深圳市残疾人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