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单位:浙江省残疾人联合会
推荐词:金晓宇,男,1972年出生,翻译家,浙江省翻译协会理事、会员。金晓宇幼年不幸眼部残疾,高中辍学后被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几乎每年都要去医院。他通过自学掌握了英语、日语、德语。一次偶然的机会,金晓宇获得在家翻译作品的机会。2010年起,金晓宇从事翻译十多年,英译中图书有《船热》《诱惑者》《写作人生》《嘻哈这门生意》《剧院里最好的座位》和《十首歌里的摇滚史》等;日译中图书有《和语言漫步的日记》《飞魂》和《丝绸之路纪行》等。
人物事迹:
金晓宇六岁那年被邻居孩子的玩具枪打瞎一只眼睛。成年后,小宇得了躁狂抑郁症,抑郁和躁狂交替发作。抑郁期不上学,情绪低落,晚上不睡觉,甚至自杀。躁狂期则无端猜疑指责别人,狂躁不安,有破坏行为,诸如无缘无故推倒冰箱,往电视机里面灌水。1992年起,金晓宇去医院接受治疗。
高一分班时,成绩优异的金晓宇被分到尖子班。但有一天,金晓宇突然和父母说,“我不上大学了,也不要读高中了。”后来,金晓宇进了补习班,考入树人大学,但只读了一年就犯病了,金性勇就把金晓宇带回家。有两年,金晓宇埋头自学,拿到了浙江大学英语系的自考毕业文凭。
一次偶然的机会,金晓宇获得在家翻译作品的机会。金晓宇凭借多年刻苦自学的积淀,一发而不可收,开始金晓宇的翻译人生。十年里,金晓宇翻译作品横跨小说、电影、音乐、哲学多个领域。金晓宇的书稿寄到编辑部,大家都抢着做责任编辑,因为全书没有错字、错句、错译,每本书都好卖,读者反响很好。
2022年1月18日,金晓宇接受访问说已经翻译了17本外国著作,大概600多万字;正在译的是本雅明的《拱廊计划》,希望在父亲88岁生日前译完。之后,他打算暂停翻译,自学西班牙语。
第一次接触翻译
2010年,金晓宇的母亲去南大开50周年同学会。也许是天怜英才,也许是一个母亲的精诚所至,这场同学会竟然改变了金晓宇接下来的命运。
金晓宇母亲一位留校做了教授的同学听说金晓宇因病找不到工作,问她:能不能请你儿子在家做翻译?
金晓宇的母亲说:“儿子的英语日语都很好,请给他一个机会试试吧。”
时光回到上世纪90年代,那是金晓宇家最困难的时期,到处治病要花钱,孩子出门闯祸要赔钱,金晓宇的父亲表示,自己还是竭尽所能满足儿子的要求。他最大的要求就是买书——英语、日语、古文、围棋、音乐、绘画、地理等,各种书籍买了两百多本。
1993年,金晓宇父亲冒着被砸坏的风险,花一万两千块钱给小宇买了一台联想电脑。金晓宇那天高兴地说,“爸爸,谢谢你!”
之后,金晓宇发病时也摔过东西,但从不碰电脑。电脑成了小宇的另一个世界。他也不玩游戏,主要就做两件事:自学外语、看原声电影。他用了六年时间自学了德语、日语,巩固英语。看外语电影,他先看带中文字幕的,看懂后,做一个纸条挡住字幕再看。一部电影反复看N遍,直到完全听懂。
这一切给金晓宇带来的兴奋和投入,是孩子在躁狂期创造力增强的表现。
原来,机会真的是给每一个有准备的人。
南大出版社很快寄来了美国女作家安德烈娅·巴雷特的八个短篇小说,让金晓宇翻一篇试试。
他以最快速度翻译了其中一篇《船热》。交稿时跟出版社说,如果审核通过,剩下的也请交给他翻。
编辑部负责人来看金晓宇,他说金晓宇译的书稿寄到编辑部,大家都抢着做责任编辑,因为全书没有错字、错句、错译,每本书都好卖。
至此,金晓宇接受了出版社的任务,开始他的翻译人生。十年里,小宇以每年两本书的速度,一共翻译了22本书。
金晓宇:别叫我“天才”
《本雅明书信集》的样书,是金晓宇去年12月份在医院拿到的。金性勇把书送到医院门口,由护士转交。翻译这本德文书,小宇花了两年多时间,煌煌53万字。
在家期间,小宇自学了德语和日语,巩固英语。他认为学习语言的经验是相通的,最开始看德语教科书,然后看翻译相关的专业书,再之后读原文小说。“我学一门外语,至少要读20本原版小说。”金晓宇说。
有时原文看不懂,他就去图书馆拿一本又大又厚的字典查。在浙江大学图书馆,他看完了几乎所有德语和日语教材。
早期,他用收音机听广播。“在短波收音机上可以收听到英语和日语广播。我从小就用那台收音机,用了十多年,后来家里买了电脑才开始看剧,日剧看了60多部,就为了学语言。”
每次翻译时,他都先将原文通读一遍,再十页十页地翻译。每十页再次通读,每三十页做一次备份。翻译《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电影的元素》期间,导演的每部作品他都至少看了两遍,书中提到的电影细节还会反复对照。
金晓宇用过三台电脑。第一台是父亲花一万多元买回的大联想机,小宇发病时家里电器都被砸坏过,但没砸过电脑。还有一台崭新的、键盘上覆盖着一层保护膜的笔记本电脑,是表哥最近送来的。
强度最高时,金晓宇吃完早餐就开始翻译,一天工作七八个小时。为了保持好体力,他每天用一个小时,散步三个公交站的距离。
他的翻译语言平实,常用短句。读者评价他的文字“准确又细腻,比原文还好”。有时他去图书馆看到长长的借阅记录,觉得“更加不能出错”。对待注释他也十分较真,多年来,文稿的“第一读者”金性勇只挑出过一处错误。
十年翻译22本书(其中2本未出版),内容横跨小说、电影、音乐、哲学等多个领域。小宇自己写道:“据业内人士反馈,这个速度相当了得。殊不知里面有多少自己的努力和老天爷的恩赐。”他觉得老天既然赐给了他这个本事,就得往前赶路。
金晓宇觉得自己“不是天才,是个‘画匠’”。翻译就像描画,描得越贴近越好。
翻译的稿费并不高。他曾跟父亲说,苦是苦,乐趣也有不少。“如果我不得病,可能就把时间浪费掉了,我把这事儿好好做下去,你也不要太为我难过。”
他在这600多万字中,搭建了一个属于很多人的世界。他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场景。
他几乎从不主动表达,但他在这庞大的文字世界里歌舞哭笑。没有了形体的紧绷和束缚,那是一个自由舒展的地方。
爱是最宝贵的东西
电影《美丽心灵》中,约翰·纳什在诺贝尔奖答谢辞中说:“在爱的支持下,我能够找到生活的逻辑和生命的理由。”
母亲去世后,金晓宇与父亲金性勇相依为命。
“我爸爸很有耐心,在我生活里扮演了很多角色,帮我跟出版社编辑联系,给我做助手,以前还帮我校对,改得很仔细。”金晓宇说。
父亲金性勇也是文学爱好者,尤其喜欢屠格涅夫。1967年大学毕业后,他被分到天津药物研究所做研究,后又调到杭州民生药厂(今杭州民生药业),行事认真细谨,“做实验都要自己去看过才放心”,退休后还在做产品评估和资料工作。
每天清晨,金性勇不敢起床太早,他怕打扰金晓宇睡觉。
客厅里没有电视,不仅因为金晓宇砸坏过三台,更是因为他担心会吵到小宇翻译。
社区书记说,每次金晓宇发病伤人后,总会出现一个颤巍巍的老人,跟对方讲“这是我儿子,他有病,损失我来赔”。
金性勇近来的开心事是,杭州市残疾人托管中心答应让他和儿子一起入住。“我们不分开”,金性勇哽咽,“我要抓紧时间陪儿子”。
点评:
这是一个家庭遭到重创后几近倾覆却继续前行的史诗。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又是一个明亮的故事。在困境里,他们选择风雨同舟,爱与陪伴,父母没有放弃孩子,孩子没有放弃自己。这是一个普通人的自强故事,有着金晓宇的坚韧不拔,也有着一家人无法被摧毁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