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讯 4月22日,国家艺术基金创作资助项目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跨界融合剧《梦的守望》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成功上演。上海、北京公演票房大卖,观众好评如潮。《梦的守望》成为继舞蹈《千手观音》之后,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又一精品力作。
感人的故事泪奔的观众
大幕已经缓缓关闭,场地内依然掌声雷动,鲜有观众起身离开。直到大幕再次开启,全场起立向演员致谢。剧场经理感慨:“已经很久没有遇到这样的谢幕了,一位观众是哭着跑出去的”。一位网友在微博中写道:“导演没有刻意煽情,只是在用艺术叙述故事,我的心全程湿漉漉的。”
这个剧目讲述意外失明的少年,面对突如其来的失去,内心的痛苦、恐惧、摆烂、迷茫。在家人、朋友的倾心陪伴下,寻找自我、挑战黑暗、接纳自己、成就价值、实现梦想的心路历程。当节目最后故事原型王琦的剪影像伟岸的巨人呈现在舞台上的时候,很多人的心都化了。“这部剧不是我一个人的故事,我们都能在这个作品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王琦希望通过自己故事,传递给观众更多的感受。我们生活中都会遇到困难、挫折和失去,同样要突破自我去勇敢的面对。正因如此,剧中的故事更能让我们感同身受,催人泪下。
艺术可以直抵内心,触及灵魂。这个作品做到了。
累并坚持,他们成功了
连日来,紧张的排练、彩排,累的总导演龚兴兴“哑”了。“2018年我老公给你们排平昌冬残奥会,脚骨折了,我给你们排练哑了,以后再也不给你们排了。”龚兴兴风趣地和在侧台的王晶副主任说笑着。转身又用沙哑的声音轻声地说着昨天演出发现的问题,手语老师练就多年的听力,很快就将她的话翻译给了听障舞者们。虽然说话很痛苦,但是她记录的问题一条没有落下。就连小“王琦”昨天因为听力的缘故,早做了一个八拍动作也没有逃过龚导的眼睛。她说:“错了没关系,但不能心虚,及时调整才是你的能力,没人知道错了,你如果这个时候慢下来去看手语老师,情绪就断开了,你表演的是盲态,怎么一会能看见、一会又看不见了。”导演轻声地指导小“王琦”。
导演“严苛”的要求,也传递到了每位演员身上。他们不管是不是正式演出,都拼劲全力在表演,一场联排下来,浑身湿透。他们从早上九点进场,一遍遍的联排,直到剧场关门的最后一刻。小“王琦”汪佳伟有个动作是摔倒在乐池,每次都能听见扎扎实实的着地声。“创可贴都已经包扎不住伤口,血都流下来了。”负责联络保障的辛欣心疼地说。已经分不清他一瘸一拐摸着膝盖是真疼,还是在表演。他是剧中最小的演员,他在用心表演“王琦”。
观众的掌声就是最好的认可。大幕拉上,龚导冲上来和演员们拥抱庆祝,擦拭去脸颊的泪水与演员们合影。演员们冲上去拥抱激动落泪的手语指挥杨向天。他们成功了。
“娘家人”来演出了
近年来,艺术团一直在基层开展公益演出,助力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最近一次到上海商演已经是很多年前了。曾经在艺术团奋斗过的退役老演员有六位如今生活在上海。当她们看到艺术团要到上海演出新剧,悄悄的买了演出票,还有老演员从扬州、苏州、杭州、镇江带着家人来到上海。她们要看看“娘家人”的新剧。看到这些老演员,邰丽华团长格外激动,这其中还有两位和她一起站在2005年央视春晚舞台的元老。观众散场,邰丽华带着全体演员和她们合影,在舞台下相拥,犹如多年未见的亲人,有聊不完的话,连剧场经理都不忍心清场。
而如今已是舞蹈一队队长的陈静,看到这些昔日的大哥哥大姐姐,感动地落泪:“是你们手把手教会了我艺术团所有的经典节目,是你们教会了我如何做人,是你们潜移默化影响着我的成长至今。”她们十一二岁来团,就是这些老演员传帮带,倾其所有,无私的教诲。陈静现在也像她们一样带着学员队,一代一代相互扶持,传承着一种精神。
这是一个大家庭,即便离开了,艺术团依然是她们的家,就像贴在艺术团宿舍门口的字“欢迎回到温暖的家”。
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的两场演出圆满的落下帷幕,演员们收拾好行装,开启新的逐梦之旅。4月27日、28日他们将在北京郎园连演四场《梦的守望》,马不停蹄又要投入敦煌驻演剧目的创排。他们就像剧中的奔跑者,在逐梦路上,永不停歇……
(图片及供稿单位:中国残疾人艺术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