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头条

康复国际走过百年,中国火炬接力闪耀

发布时间: 2023-05-20 17:53:44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吴一凡
分享到:0

中国网讯  5月21日,康复国际百年庆典将在北京举行。康复国际主席、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表示,康复国际成立100年来,始终为人类健康、生命的完整性、残疾人的权利奔走呼吁,为促进世界范围内残疾人包容发展作出贡献,在推动残疾人包容、平等、参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向未来百年,康复国际将呼吁各国政府、国际社会和所有人,尊重人类的多样性,尊重人权,促进平等参与和全面发展,共建和平、包容和友好的社会,消除残疾人在康复和融合社会中的障碍,促进全球残疾人事务共同发展,用人道主义的火炬继续照亮残疾人融合发展的道路。

1922年,美国商人埃德加·F·艾伦在俄亥俄州成立“国际残疾儿童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rippled Children)”,被视为康复国际的起源。从1922年至今,康复国际成立已逾百年。这一百年,讲述的是一个保障残疾人权益、推动国际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故事。

率先发起国际无障碍通用标志、倡导“联合国残疾人年”、推动举办残奥会和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参与制定《残疾人权利公约》……一百年前开始的历史和使命,让残疾人从受助者成为时代发展中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共享者。

康复国际的影响,不只限于残疾人。它联合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完整奔走呼吁,越来越多的同道者聚集于此,将人道主义的光辉洒向人类历史长河中。

纵观康复国际的百年历程,中国贡献无疑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场跨越世纪的人道接力中,来自东方的火炬将这段历史变得生动丰满。

image.png

5月16日下午,康复国际主席、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在京宣布,2023年5月19日至23日,康复国际百年庆典系列活动将在京举行

统筹国内外资源:搭建国际交流平台

2016年10月,康复国际世界大会在英国爱丁堡举行,一位来自中国的女性领导者,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1000余名代表的热烈掌声中来到演讲台,用流利的英文发表了履职演讲,她便是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张海迪。两年前,在波兰华沙举行的康复国际代表大会上,经过竞选演讲和投票表决等会议程序,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高票当选为新一届主席,任期为2016至2020年,这是康复国际历史上第二位女性主席,也是第一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主席。

张海迪的当选,是中国深度参与国际残疾人事务,长期积极开展残疾人事业对外交流合作的具体体现。更重要的是,康复国际着力推进的无障碍、扶贫、康复及残疾人赋权等领域,与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点高度契合,这让康复国际的会员以及整个国际社会都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的信心和力量。

前任主席扬·蒙斯巴肯对此充满期待,“这是一个重要时刻,由一位中国人出任主席的时机正好,她将带领康复国际走向新高度。”张海迪也随即向国际社会承诺,“将中国在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经验在全球分享,让更多的残疾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兄弟姐妹享有更好的康复服务。”

张海迪不只有情怀,还有足够的自信。当她前往爱丁堡赴任时,和她一同前往的,还有11家中国康复辅具领域的自主品牌企业。这些企业自主研发的3D打印假肢、3D打印眼角膜、高端机器人,以及实惠适用的家用辅助器具产品,向全球展示了辅助器具领域的“中国制造”。

为支持张海迪履职,中国政府向康复国际捐赠资金。康复国际成立全球残疾人事务发展基金和非洲基金,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的残疾人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张海迪当选候任主席的两年间(2014-2016),中国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APEC)残疾人事务主题活动,中国代表当选“APEC残疾人事务之友小组”首任主席,残疾人事务得以正式纳入APEC框架;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上,残疾人问题被纳入《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国在其中起了重要推动作用;在中非合作平台上,《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中确定了加强残疾人合作交流的重点领域和任务;在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框架下,于2015年成立中俄残疾人事务理事会,开展多项务实交流与合作。

所有这些努力,不仅是我国残疾人事业国际交流的亮点,也为张海迪履职期间,统筹运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推动全球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能。

在2018年德国柏林举行的康复国际代表大会上,张海迪再次高票当选康复国际主席,任期持续至 2024年,此举打破了一人一届的主席任期惯例。这是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又一新标志,中国政府再次捐赠资金,支持全球残疾人事务发展。

在张海迪“掌门”康复国际的7年中,中国在北京、杭州、深圳等不同城市举办了康复国际执行委员会会议,并与联合国机构、各国政府和民间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组织举行了几十场国际会议及会外活动,与世卫组织共同开展《世界听力报告》的宣传和推广,为康复国际搭建起全球残疾人事务交流合作的平台,并积极分享中国经验。

在全球抗击疫情的艰难时刻,中国通过康复国际向埃塞俄比亚、印度、尼泊尔、南非等国捐赠防疫物资,让会员国感受到康复国际大家庭的温暖。

此外,康复国际与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开展“疫情背景下的残疾人保护与赋权项目”,选取了包括中国河南省驻马店市残联在内的5个亚洲国家所属残疾人机构,开发并推广可供亚太地区借鉴的经验和模式,以保障疫情期间残疾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创造包容环境:为残疾人的融合发展铺路

2016年召开的第23届康复国际世界大会以“创造更加包容的世界”为主题,“包容”一词也是张海迪任期内的关键词。在她上任的第一年,便将倡导残疾人的包容和平等参与明确为优先事项,特别关注非洲、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并充分利用全球残疾人事务发展基金和非洲基金开展工作。

2017年11月,在中国的促成下,康复国际年度执委会会议、代表大会和非洲地区会议第一次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召开,许多参会成员也是第一次到访这样的非洲贫困国家,那里随处可见用木棍支撑的铁皮房。在一所托儿所的院子里,一位残疾母亲讲述了她和孩子的艰难生活,“她的泪落在我们的心上。”张海迪说。

在位于亚的斯亚贝巴的阿尔法聋人特教学校里,孩子们邀请张海迪一起午餐,围在她身边又蹦又跳,比出“我爱你”的手势,“我永远忘不了孩子们天真的笑脸,我们必须为他们的成长和康复做更多的事情。”5年后,康复国际援助该校提升软、硬件设施建设。

与此同时,全球残疾人事务发展基金和非洲基金在全球开展了30多个关于康复、教育、就业、无障碍等方面的项目,其中一个重要领域便是残疾人的融合和包容性发展——特别是政治动荡的北非、中东地区,残疾人长期处于边缘地带。

在乌干达、尼泊尔、黎巴嫩、以色列等国家,有关残疾人融合教育的援助项目最多。贾德·哈马德是黎巴嫩《全民教育——残疾人融合教育示范》项目中的受益者之一,这位轮椅男孩已经被黎巴嫩腓尼基大学录取,攻读工程专业,成绩优良。“在黎巴嫩,即使是最负盛名的大学,在残疾人招生方面也有诸多限制,贾德的故事正在告诉他们,教育不该如此。”项目负责人蔡娜·阿西在报告里写到,“如果不是中国的资助,这些孩子可能没有机会完成学业。”

截至目前,两个基金的援助项目已遍及亚洲、欧洲、非洲等5大洲,特别是2018年张海迪连任后,为加大力度吸引更多会员,康复国际在遥远的拉丁美洲也开展了诸多项目,拉丁美洲是批准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国家数量较多的地区之一。这些项目不仅铺就了康复国际的全球网络,吸引了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参与,也提升了康复国际参与国际残疾人事务的影响力和会员国之间的凝聚力。

张海迪上任后的另一项重要工作,便是领导康复国际改革管理体系,优化发展战略,支持鼓励世界领先的科研机构开展康复学科技术研究,特别是对脊髓损伤、孤独症等疑难病症的研究,以通过技术促进机会平等,创造包容的社会环境。目前正在中国山东青岛筹建的康复大学,正是一所致力于探索康复领域的先进技术、培养专业康复人才的高校。

在中国政府和中国残联的支持下,康复国际在为全世界残疾人创造更加包容的环境方面,发挥了应有作用,也为国际社会倾听残疾人声音奠定了坚实基础。

赋能残疾妇女和女童:不让一个人掉队

在康复国际的官网上,有一个专门为残疾女性开设的板块,首页写道:世界各地的残疾妇女往往遭受“三重”歧视:残疾、贫困和性别。残疾妇女,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残疾妇女,是世界上最边缘化的群体之一。许多残疾女性受到的孤立往往比残疾本身更令人绝望——它大大损伤了她们的自尊心。

作为一名在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出生和长大的残疾女性,张海迪对残疾女性和儿童面临的挑战有着深刻认识,在任期内,她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呼吁国际社会消除歧视和偏见,尤其重视残疾妇女和儿童的生存和发展,“残疾妇女和女童独立生活最重要的事就是康复。”在中国政府和中国残联的支持下,康复国际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分享各自在促进残疾妇女和女童权利方面的创新方法。

自新冠疫情暴发后,中国携手康复国际,与联合国人口基金开展残疾妇女和青年性健康、生殖健康与权利保障项目,推出相关视频、简易读本和培训课程包等内容,并面向全球发布,以便各国根据国情制订区域版本。仅2020年10月至12月,在康复国际的支持下,联合国人口基金、全球妇女经济赋能组织和亚太地区三个由女性和青年领导的组织就进行了8次线上磋商,2次线下磋商,共同讨论疫情之下亚太地区残疾妇女和女童的健康及权利问题,这些讨论成果被收录在相关读本中,供全球参考。

2020年,由中国残联发起,康复国际与联合国亚太经社会、联合国妇女署、联合国人口基金共同支持发布《行动呼吁:赋能残疾妇女和女童,共创我们想要的未来》,呼吁各国和国际社会以务实的行为保障残疾妇女和女童权利、增进福祉。

在全球残疾人事务发展基金和非洲基金资助的所有项目中,至少有一半涉及为残疾女性和儿童赋能的问题。在巴西圣保罗的周边地区,《妇女之声》项目通过开发互联网平台,制作无障碍视频等资料,普及残疾人权利等在线信息,并为拉丁美洲的残疾女性发声。项目负责人黛博拉·曼扎诺记得,刚开始时,很多残疾妇女都没有手机,无法上网,甚至没有一个安全的谈话场所,更别提可供出行的公交或地铁。

全球残疾人事务发展基金的援助金主要用于为这些妇女购买电脑、手机和互联网服务,“我们做的最后也是最有成就的一件事,就是雇用了其中的14名女性。”这个项目进行到第二年,黛博拉就感受到了这些贫民窟残疾女性的奋斗精神:她们做衣服、手工制品,再利用网络卖出去,“这些女性真正了解了自己是谁,以及她们的力量。”

在印度奥里萨邦,全球残疾人事务发展基金资助了一个名为《残疾妇女的能力建设:倡导权利》的项目,该项目通过广播、街头游戏、讲座等活动,使公众意识到残疾妇女在家庭和公共场所面临的虐待,以制止暴力行为,并向400多名残疾女性教授基于性别暴力、生殖健康和金融等知识的课程。

她们之中,一名截肢的女性参加裁缝课程后,开了一家裁缝店;一位年轻的听障女性开始在宗教寺庙附近经营花店;一位行动不便的硕士在读女生得到了一辆电动轮椅,并找到了一份当地农场的会计工作。“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我们看到了特定女性的生活转变。”项目负责人之一瑞娜·莫汉蒂说。

在中国,8年的脱贫攻坚,使数百万中国残疾妇女享有低保、生活和护理两项补贴、技能培训以及康复服务。一项专门为残疾妇女创建的“美丽工坊”项目已在全国各地展开,通过缝纫、绣花、编织、剪纸等就业形式,提升她们的经济地位。

2020年秋,中国残联在北京举行的“对话残疾妇女”座谈会上,19位残疾妇女和1位残疾儿童母亲代表先后发言,20岁因车祸造成高位截瘫、通过制作仿真花自主创业并带领乡亲们脱贫增收的杨淑亭,北京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的负责人唐占鑫,听障博士金玲⋯⋯她们的生活和奋斗经历,让在场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欧敏行深受感动,她称赞道:“中国残疾妇女在各个领域展示出的卓越才华,着实令人敬佩。”

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那些残疾女性的生活与处境、顽强与韧性,触动了很多项目的参与者与见证者,至今仍在他们的记忆里熠熠闪光。张海迪在各种会议致辞中反复指出,康复国际决不让任何人掉队,中国与康复国际一道,致力于为最边缘人群提供帮助,特别是为解决残疾妇女和女童面临的多重歧视问题而不懈努力。

设立永久奖项:铭记“领路人”

站在今天,回望康复国际的百年历史,这样一个国际非政府组织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绝非偶然,这其中融合了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个人、机构和各国政府等相关方长久的支持和信任。

当中国残联发起的呼吁赋能残疾妇女和儿童的倡议书提交到联合国大会主席和秘书长办公室时,他们均第一时间回函,并表示完全赞同。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过程中,张海迪代表康复国际和中国残联致信联合国机构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希望在抗击疫情中给予残疾人特别关爱,保障他们的权益,这些呼吁都得到了积极回应。即使在疫情最严峻的时期,仍有一大批开明的、富有人文关怀的个人和机构,他们突破重重阻碍,将全球残疾人事务发展基金和非洲基金援助项目执行到五大洲。

2019年,在张海迪的提议下,康复国际首次设立杰出贡献奖,以表彰在残疾人事务领域作出重要贡献或产生深远影响的个人或组织。

在来自全球的64份申请中,经过评审委员会庄严而慎重的评审和集体商议,最终以投票的方式产生了“康复国际杰出贡献奖”,在创新、康复和人文三个领域的三位获奖人或机构。

其中,“创新贡献奖”授予第73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埃斯皮诺萨。作为第一位来自拉丁美洲地区的女性联合国大会主席,埃斯皮诺萨在任期间,积极推动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并创新性提出七大优先事项,残疾人权益便是其中之一,她还呼吁和倡导全球无障碍建设,在全球范围内开创性地推动残疾人融合发展。

和她一同获奖的,还有“康复贡献奖”斯里兰卡眼捐献协会和“人文贡献奖”埃塞俄比亚阿尔法聋哑学校,前者从20世纪60年代起,累计捐出7万多枚眼角膜,遍布世界各个角落,为各国眼疾患者送去希望和光明;后者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克服种种困难,帮助听障孩子接受教育。

“也许他们很多人默默无闻,但世界却因为他们的努力发生着变化。”张海迪在颁奖致辞中说道。康复国际杰出贡献奖是一个全球性的、关注残疾与康复的奖项,它将作为中国在康复国际创立的品牌奖项和遗产,永久传承下去,播撒爱与和平的理念。

2023年5月,中国在北京承办康复国际百年庆典的过程中,再次颁发康复国际杰出贡献奖并向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100位个人或组织颁发百年贡献奖,并制定面向下一个百年的发展战略,发布《百年宣言》为推动国际残疾人事务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过去一百年中,康复国际的全球大家庭不断成长,中国在康复国际执行委员会中的席位也越来越多。继2016年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黄悦勤教授当选为执委会委员后,2022年底,北京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负责人唐占鑫、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院长邵磊也成功入选。目前的25名执委会委员中,有7名来自中国,其中内地4名,香港2名,澳门1名,这些执委将进一步增大中国参与国际残疾人事务的话语权。

从2014年波兰华沙的当选,到2016年英国爱丁堡的上任,再到2018年德国柏林的连任,一直到今天,张海迪及其背后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使康复国际作为国际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和影响得到充分发挥,国际残疾人事务的交流与合作也空前加强,来自东方的仁爱、宽厚与“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先贤思想,像一颗颗明珠,镶嵌在康复国际的百年画册上。

更重要的是,这场为全球十亿残疾人的美好生活架桥铺路的接力还远没有结束,中国将与康复国际继续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