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儿童康复中心是市残联直属公益一类正科级事业单位,为我市市级规范化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组织开展我市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和残健融合学前教育,提供相关康复服务。2019年经市教育局批准中心设立了市蓝天幼儿园,是目前全市唯一公办残健融合幼儿园,主要为听力、言语、智力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提供全日制、半日制融合式学前教育,将残疾儿童康复训练与幼儿教育融合衔接,破解了3-6岁残疾儿童的康复和学前教育处于“两张皮”状态,实现了康复和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残疾儿童全面发展。目前,融合幼儿园已开设5个教学班,在园儿童117人,其中残疾儿童占比约25%。
2021年10月中国残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副理事长程凯同志来中心调研,对我中心开展的康教一体儿童康复训练工作、残健融合学前教育工作给予认可。2023年7月中国残联副主席吕世明到中心调研助残志愿服务工作,为中心题词“济宁市残联儿童康复中心坚持以党建引领助残服务,以志愿情怀营造残健融合社会氛围,取得成效,做出示范,希望为儿童残健融合康复教育再创新辉煌!”
一、坚持党的领导,党建与残健融合业务工作相融合
坚持把党建工作放在大局中思考和谋划。在市残联“三聚焦三提升”党建活动的统领下,确立“围绕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党建与中心业务工作融为一体,同频共振,切实把残疾儿童康复和学前融合教育抓到实处,落在脚下。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在绩效考核中评为“优秀等次”,先后荣获“青年先锋岗”、“市直文明机关”“省级一类幼儿园”、“市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并多次在省市级比赛中荣获荣誉奖项、优秀研究课题等,承担市残联委托的技术培训、业务指导工作,组织开展残疾儿童作品展、融合教育文艺汇演、爱耳日、世界孤独症日等主题教育宣传活动,不断提高残疾儿童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障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服务需求,推动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取得实效。
二、探索康教融合新模式,促进特殊儿童全面发展
(一)树立全面康复发展理念,构建康教融合教育模式。
2019年经市教育局批准成立全市首家公办残健融合幼儿园,秉承为残疾儿童提供融合教育环境,融入主流社会的理念,将残疾儿童康复训练与幼儿教育融合衔接,构建康教融合教育模式,建立保育、教育、康复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紧紧抓牢残疾儿童保教康的黄金期,全面贯彻早期发现、早期康复、早期教育的施教原则,按照幼儿教育、保育、康复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尊重差异、包容共享,建立并完善保教康一体化服务模式,让残疾儿童足不出园就能享有保教康“一站式”服务,为残疾儿童成长奠定了高质量的第一步,促进残疾儿童平等参与、融合发展、健康成长。
(二)坚持康复与教育相结合。按照幼儿教育、保育、康复相结合的工作思路,以康复系统评估为基础,根据个体差异,制定有针对性的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设置符合认知水平的教学活动,与幼儿园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教育进行衔接,实施“半日教育、半天康复”的康教模式,在实践探索中,初步形成“康复教育评估——个别化康复教育方案制定——康复教育方案优化调整——康复教育方案效果评估”的动态工作流程。同时,为了让特殊儿童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按照每月一主题,设置丰富多彩的融合教育活动,让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一起深入大自然,一起感受传统文化,一起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真正把残疾儿童融入主流学校和社会中。
(三)配备功能教室,实现资源共享。残健融合教育区坚持“以幼儿为本”的原则,按照园舍建筑面积指标和各类活动场地要求,室内设置蒙台梭利教室、奥尔夫音乐教室、感统训练教室、科学发现室、美工区、阅读室等七个功能教室,户外设有独立活动场地,配备滑梯、秋千等大型玩具及塑胶跑道,符合幼儿生理和心理成长规律;康复科室设置齐全、业务用房面积占比达标,设有个训、感觉统合训练、结构化训练、音乐治疗、共同注意力、情绪行为、评估等功能科室,布置符合儿童身心特点和无障碍需要,满足康复、教育服务需求。
(四)优化教师配置,提升专业技术水平。严格按照两教一保的标准进行师资配备,结合各类残疾儿童的康复水平,设置康复资源教师进行辅助,促进残疾儿童的康复效果,同时,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优化教师结构、提高专业技能,分批组织教师到省、市先进机构学习进修,鼓励学前教师、康复教师考取“教师+康复治疗师”双证书,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特殊儿童融入社会和享受学龄前教育夯实基础。
三、构建三大体系,助推康教融合新成效
(一)规范化的康复训练体系。中心在训儿童,按照康复评定标准和程序,对儿童进行全面评估,与康复儿童家长签订康复协议,制定个别化训练计划,建立康复档案,根据特殊儿童残疾程度开展康复训练,开展个案研究、典型案例研讨,将评估贯彻康复服务全过程,对服务对象进行全方面评定,依据康复评估结果,动态调整,优化服务。建立家庭康复指导,制定指导计划,成立“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教师研讨会、家长培训班。对结束康复的服务对象,建立随访档案,专人跟踪记录。特殊儿童入园时,评估专家针对特殊儿童的特点,进行入园前的评估,对身体状况、认知能力、学习能力、自理沟通、行为与情绪等各方面进行评估,提出入园意见。
(二)无障碍的环境创建体系。将园所环境创设与康复理念相结合,在颜色布局上全园选择以清新淡雅的原木色和白色为主色调,让儿童有温馨 、和谐、宁静的视觉感受,用空间环境来安抚特殊儿童心理焦虑、缓解情绪问题。让儿童安全舒适接受教育训练。
(三)家、园、社共育体系。为给特殊儿童提供多形式、全方位的服务,有针对性的对园所所有家长进行宣传,使普通儿童家长对残疾儿童融合教育工作有初步认识,并帮助家长分析,接纳残疾儿童班级的优势。对残疾儿童家长,帮助家长根据孩子身心状态进行科学指导和有效干预,形成教育合力。同时,深入社区宣传,依托社区建立残疾儿童父母互助网,减少残疾儿童家长自卑和孤立无援感,鼓励和引导特殊儿童主动参加社会实践和社区活动,让他们接触社会、认知社会、融入社会。
(供稿单位:济宁市儿童康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