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残疾人是一个需要用心关注的特殊群体,他们事关一个家庭的幸福指数,事关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
今年以来,市残联紧紧围绕提升残疾预防水平、实施康复医疗救助、提供教育关爱服务、增强依法维权意识,用心用情用力构建“有温度、有力度、有深度”的关爱保护环境,全面提升未成年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注重残疾预防,提升防控水平。较早的干预治疗能有效减少未成年人残疾发生发展。2023年,市残联牵头起草并由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邹城市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2—2025年)》,协调推动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防控行动,深入开展山东省“十四五”残疾儿童早期干预试点,高质量完成早期干预30人,持续丰富家园共建内容,开展家长课堂125次,入户随访75人次,亲子同训735人次。
注重康复质量,满足康复需求。康复训练是改善未成年残疾人身体功能的重要手段,对促进未成年残疾人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3年,市残联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救助830人,9名残疾儿童完成免费脑瘫外科手术,总价值90万元;4名儿童免费享受了省人工耳蜗植入术救助项目,总价值120万元;组织开展3期残疾儿童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培训540人次,举办“艺童益行”邹城市首届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专业人员技能大赛。
注重教育帮扶,提升发展能力。未成年残疾人同样是祖国的花朵、家庭的希望、社会的未来,要切实保障残疾未成年人受教育权利。2023年,市残联认真落实学前、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家庭子女教育救助政策,共救助学生1183人,发放救助资金68万余元。
注重政策宣传,提升法律意识。法律是维护未成年残疾人合法权益的保障和依据。2023年,市残联利用爱耳日、爱眼日、助残日等残疾人重要节日,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集中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及惠残助残政策3万余份。联合司法局在市残联设立法律援助中心驻残联工作站,妥善解决未成年残疾人法律诉求和合理关切,全力维护未成年残疾人合法权益。
下步工作中,市残联将继续以服务和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目标,立足本职,注重实效,积极作为,助力未成年残疾人开启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