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保学业、稳就业、促发展——河北承德残疾人事业走上新台阶

发布时间: 2023-09-22 09:39:06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孙玥 | 责任编辑: 奚婷
分享到:0

中国网讯(记者 孙玥)承德的清晨,天刚蒙蒙亮,家住下店村的范素平已经开始了一日的忙碌。平日里,她要操持家务,还要负责6亩地的大小农活,为了补贴家用,范素平农闲时还要在附近打打零工,今年的秋季是酸枣价格上涨的时节,她起了个大早,想着能趁这一阵多采摘一些卖出去,还能给家里多赚得一笔收入。

麻绳专挑细处断。提起自己的家庭,这个平素坚强的女人总是忍不住落下泪水。她的丈夫本应是这个家庭的顶梁柱,但几年前在工厂工作时出了意外,脑出血去世,长子王立成因病导致小腿截肢。哥哥行动不便,母亲年事已高,家庭收入微薄,小儿子在初中时便辍学外出打工,担起了本不应在他这个年纪承担的重任。因病致残,往往也会让一个家庭因病致贫。范素平的家庭,是成千上万个残疾家庭的缩影。据统计,截至2023年,河北省承德市持证残疾人共计14.54万人,占总人口的4.3%。为了更好地落实残疾人需要,增进残疾人民生保障,承德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等20余个政策性文件,为广大残疾人提供政策支撑。

“助学圆梦”帮扶残疾学子梦想启航

王立成虽然饱受病痛的折磨,但他并没放弃,一心向学。2022年,王立成考上了保定理工学院,目前是一名大二学子。为了进一步保障残疾学子及残疾人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平泉市残联开展“助学圆梦”专项教育资助,帮助其申请了河北省助学金,以及“梦想接力”贫困助学项目,每学年资助2000元,直至学业完成。

王立成兄弟俩的合影

截至目前,2023年平泉市共资助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家庭子女共计108人,其中省级资助28人,市级资助80人,资助金达33万元。

过去近四十年间,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事业虽已取得跨越式发展,但同健全学子得到的发展机会相比,残障学子在入学机会、就业水平等方面仍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面对制约残障学子发挥自身潜力、实现自身价值的不利因素,我国各级残联已有针对性地采取多项举措。

为了更好地衔接残疾学子的学业与就业,继贫困助学项目之后,“圆梦启航”就业联盟正在筹备中。将为在校残疾人大学生提供职业能力评估、职业培训、实习见习、职业指导等就业服务,帮助残疾人大学生提升职业技能,增加实习和就业机会。

“综合保障险”为残疾人撑起一把“保护伞”

为了增强残疾人抵御风险的能力,切实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鼓励残疾人更多地参与到社会生产生活,2022年5月1日起,承德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全市14.54万持证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综合保障险,为残疾人提供了一份坚实有力的基本安全保障。

赵振有行动不便,在家休养

“如果没有国家的好政策,我的看病钱真的不知道该从何处来。”接受采访时,赵振有数度哽咽。他本身是肢体二级残疾,2022年,又因脑出血住院治疗,医药费共计五万余元。按照国家标准,对农村低保人群看病报销90%的费用,除此之外,残疾人综合保障险报销了7000余元。赵振有自付的医药费用大大降低,也让整个家庭松了一口气。

残疾人综合保障险目前是河北省面向残疾人群制定的,保障范围最广、赔付力度最高的保险项目。它的有序开展,切实减轻了部分残疾人家庭因发生意外而产生的额外经济负担,尤其是对于部分建档立卡低收入残疾人家庭,对于能否帮助他们稳定脱贫,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据了解,该项目实施1年3个月以来,政府共投资400万元,已完成赔付1499人次,赔付金额390.47万元,按照第一年度测算,赔付率达到120%以上。丰富的保障内容和较高的给付标准构建起残疾人综合保障体系,提升了服务残疾人整体水平,真正实现了通过保险,让残疾人受益。

对口帮扶,让残疾朋友活出“精气神”

在平泉市的一家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中心,楼上楼下都正忙的热火朝天。今年32岁的任佳荣正坐在一楼,忙着完成一件毛线钩织的作品,一个个卡通玩偶栩栩如生。坐在她右侧的伙伴们则是在用金丝苗编织环保日用品。她告诉记者,在这里都是计件完成任务目标,可以在照顾家庭的同时兼顾工作,多劳多得。

任佳荣在孵化中心制作手工艺品

走上二楼,几个小伙子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正对着直播间的观众大力推荐本地的特色特产。中心负责人刘东梅介绍,平泉市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中心2019年创办,为了帮助残疾人掌握一门自力更生的职业生产技能,中心免费对残疾人进行包括职业培训、法律援助、招聘指导等服务,帮助他们更好融入社会。

记者了解到,到2023年,中心已有22名员工,累计培训了500多名学员。其中,安置就业92人,居家就业155人,自主创业20余人,直接带动了150余户贫困户实现增收,就业创业转化率可达60%。

中国残联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中国各级各类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已达2700多个,专职工作人员1.2万名,挂牌建立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478个。目前,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每年新增超过30万人,城乡残疾人就业状况明显改善,就业质量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响应国家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政策,帮助残疾朋友在孵化中心和就业企业的帮助下,走上属于自己的光辉大道。

(记者:孙玥 审稿/编辑: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