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早上7时,亚残运村门诊部中医推拿科主治医生吴鹤春刚上班,不丹代表团团长Penjor Gyeltshen就找上门来,寻求推拿治疗。
从亚运会,到亚残运会,综合门诊部里的中医推拿科持续受到热捧——运动员参加紧张的赛事,肌肉酸痛在所难免——“神秘的东方力量”帮助他们缓解疲劳。
亚残运村综合门诊部的医疗保障任务由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承担,为运动员提供每天16小时的常规医疗门诊、24小时的紧急医疗服务和定点医院转诊服务。
“近120名外语能力突出的业务骨干选派到这里,每天接诊120人次左右,其中中医推拿门诊、康复医学科门诊最受欢迎,处于满负荷运作状态,平均每位医生一天要按摩近20人。”亚残运村综合门诊部医疗主管詹建伟说。
就诊无碍,救护“有爱”
杭州亚残运村综合门诊部3600平方米,共有三层,设有急诊内科、急诊外科、骨科、妇科等17个临床医技科室。从外观看,它和普通医院门诊没有太大区别。走进门诊部后,贴心的无障碍设施一一映入眼帘——
入口处增设无障碍坡道;休闲候诊区配备圆角沙发及茶几;每层楼都设有无障碍卫生间和低位扶手;所有的公共区域都安装了护角防撞条……
记者了解到,杭州亚残运会参会人员中,有轮椅使用者近1100人,视障人士近600人,其中大部分都居住在亚残运村。
詹建伟介绍,此前门诊部进行了设施提升改造,残疾人运动员乘坐无障碍接驳车来就诊后,可以借助无障碍平台上下车。挂号、检验、药房等窗口都设置了低位服务台,从进门开始实现“一路无碍”。
“部分无障碍设施在前期筹备时就可以考虑,比如中医推拿科、康复理疗科配备了高、中、低三个档位的按摩、推拿床,还有全自动升降的PT床,可以满足不同残疾运动员推拿、康复理疗的治疗需求。”詹建伟说。
硬件无碍,医护人员和志愿者还会为前来就诊的残疾人运动员送上有爱关怀。“遇到视障人士、轮椅使用者,我们都会采取一对一服务,全程陪护就诊。”当有行动不便的患者,诊疗结束后,詹建伟还会护送运动员回住处。
记者看到,综合门诊部设有专门的急救调度岗位,桌上放着专用电话,这是亚残运村的医疗急救专线,24小时待命。亚残运村里共配有4辆救护车,一旦运动员、技术官员出现身体不适,只要拨打“967120”专线,只要两三分钟,设置在村子各处救护车会赶到现场。
综合门诊部医生正在为患者服务郑培庚摄
温情服务,体系完备
综合门诊部设在亚残运村,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标准对标“三甲医院”门诊服务。
与普通门诊不同,在亚残运村,医生们面对的服务对象以残疾人为主体。“我们会更多地和他们沟通,详细了解他们的情况。”詹建伟说,“在诊疗过程中,我们也会适当提供一些帮助。”
尽管有预约,在中医推拿门诊,记者看到,等候者不少,很多运动员前来进行肌肉放松。“每一个运动员,根据他的情况,都会有相应的推拿手法。”吴鹤春说。
在理疗的第一阶段,医生通过传统的中医推拿手法,㨰、揉按、肘压……帮助运动员身体肌肉放松。如果有必要,辅助现代物理治疗技术,如筋膜松解手法和肌肉拉伸。然后,根据个人的伤病症状“对症”按摩。
赛事期间,推拿科迎来高峰。“我们医生力量充足,从早上7时到晚上11时,开门16个小时为病人服务。”詹建伟介绍。
治疗需要沟通,语言十分重要。面对来自亚洲各地区的运动员,医生的专业能力之外,外语能力十分重要。“来到村里的医生,一方面都是技术过硬的高年资主治或者高职称医生,另一方面英语口语能力比较突出,流畅交流没有问题。”詹建伟表示,针对小语种地区,他们还准备了翻译机,简明扼要精准表达诊治内容。
在亚残运村综合门诊部接受治疗后,许多运动员都留下了感言,一名来自伊拉克的运动员用阿拉伯语留下感言“在亚残运村,中国的医生和志愿者很热情,热爱生活、和平,感谢你们非常棒的治疗,我想和你们在一起。”医疗服务,用心用情,小小的综合门诊部是一个缩影,在这里,平等与友爱无处不在,人与人心心相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