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八桂大地上,“春天的事业”蓬勃发展

发布时间: 2023-12-27 08:57:48 | 来源: 中国残联 | 作者: 宣佳 | 责任编辑: 吴一凡
分享到:0

八桂大地,万物共生。2023年12月18日——12月22日,中国残联宣文部、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组织中央媒体记者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贺州市、桂林市三地开展“中央媒体走基层”采访活动。下面,请跟小编一起来看看这里的残疾兄弟姐妹们,了解他们的生活吧!

非遗文化助残疾人就业

最近,全国迎来大幅度降温,当北方还是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八桂大地却是满眼绿织锦绣,充满诗情画意。在桂林惠仁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广西工艺美术大师、非遗桂林石画代表性传承人邓凤竹正在为机构的残疾人朋友们指导,告诉他们怎样将碎石排列组合,更好的应用于画作之中。

image.png

图为邓凤竹(右)在指导一名残疾人朋友创作漓江石画

image.png

图为机构内的漓江石画

桂林石画工艺是桂林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桂林石画将山水精华凝聚在一颗颗细小石头里,以石材绘画卷。2018年,桂林石画入选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2年,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桂林石画有漓江石画、宝玉石画、桂林鸡血画三大类,漓江石画以桂林的山水人文景观为创作基础,以漓江的石和沙以及各种宝玉石为原材料,通过巧妙的构思和精湛的工艺,以原石本色还原山水名景,表现桂林山水灵秀之境,颇具东方韵味。邓凤竹自小患有小儿麻痹症,行走不便,要靠轮椅出行。但是从小喜欢手工的她,对工艺美术产生了兴趣,她开始学习美术。向一些民间老艺人请教学习取经,在中国有色矿产地质研究院广西宝石研究所二十多年,专注石画研究、开发、传承等工作。经过多年的坚持、努力与探索,邓凤竹萌生了一个想法,想要将这项工艺传承下去。

image.png

图为邓凤竹在创作

“制作石画对作画者的身体素质没有太大要求,只要认真细致就好,来我这里培训的残疾人大多都是零基础的,只要他们愿意学习,我就会免费教授他们工艺技艺。因为我自身腿疾,所以很能体会他们的难处。希望他们都能掌握一项之长,可以在社会上立足,养活自己和家人。”邓凤竹说。桂林惠仁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向残疾人免费传授石画技艺,并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截至目前,机构共培训残疾人300多人,聘用了近20名残疾学员在工场上班。

image.png

图为机构内的海外石画订单作品

“我个人认为,桂林石画艺的内涵为——以取之自然的方式描绘自然,以'石韵之美'展现风景之美。桂林山水甲天下,近年来,我们接到了许多海外的石画订单,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开始关注桂林石画这一非遗工艺。我们计划2024年,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一场桂林石画作品展,将石画面向世界。将中国传统非遗文化故事讲给全世界!”邓凤竹激动地说。

image.png

图为覃焰虎向各位记者展示江永女书系列作品手稿

在位于广西贺州市平桂区的广西黄金珠宝产业园,有这样一位95后的珠宝设计师覃焰虎,出生时的缺氧导致他患有四肢痉挛性脑瘫,行动不便,发音迟缓。但是在采访的过程中,他还是自信地向各位记者介绍自己的作品。他说:“我最满意的作品是江永女书系列饰品,江永女书是世界上唯一存在的性别文字、妇女专用文字。为了学习女书字体,我第一次在没有家人陪伴的情况下,独自到湖南江永学习和采风,用半个月的时间认识女书字体与女书文化。女书系列作品设计的亮点在于将女书文字融入到了折扇的造型中,将传统的文化元素与现代的审美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设计风格。”

image.png

图为覃焰虎向各位记者展示他设计的首饰

时间的指针拨转至2年前,自贺州学院毕业后,覃焰虎由于身体残疾程度比较重,平桂区残联先后为他推荐了6个工作岗位,都没能应聘成功,“虽然之前失败了几次,但是区残联一直孜孜不倦地帮我找工作。我非常珍惜这个珠宝设计师这个工作,拼命努力学习,入职两个多月手绘了一百多张设计稿。在就业的过程中,我深刻的体会到大家对残疾人的关心关爱。我相信,只要我们踏实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就一定能够在未来的道路上取得成功。这份工作这对我来言,不只是经济上的收入,更是心理成长的重要转折点,让我更加有信心实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覃焰虎未来的目标是通过珠宝设计的形式将江永女书等非遗文化传承下去,加入现代元素,让更多年轻人了解非遗文化。

职业教育助“无声天使”飞得更高

桂林市聋校创办于1942年5月,是广西办学历史最悠久的特教学校。2014年9月恢复盲部九年义务教育。2015年秋季学期创办聋部职业高中教育。刚进入职训教学楼,便闻到了面包的香气,职业教育的学生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肉松小蛋糕。

image.png

图为学生们在进行西式面点烘焙训练

“我6岁入学,今年17岁。来学校11年了,在这里上过美甲美发、面点烹饪、汽车美容等职业课程,我最喜欢的是饮品制作这一社团选修课......."学生罗代军用手语向小编讲述自己的求学之旅,他很享受在学校学习生活的日子。“第一次给父母和姐姐做蛋糕和茶饮,他们很感动,我还有1年毕业,想找到一家合适的企业,赚钱回报父母。”在学习之余,罗代军还和其他同学一起跳舞,他们的舞蹈作品《漓韵悠长》在广西残疾人艺术汇演中获得了二等奖的优秀成绩。

image.png

图为学生们在进行美甲训练

“在这里执教十多年了,看到学校的职业高中教育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孩子们毕业后融入社会,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得到用人单位的赞许,我为他们感到骄傲与自豪!”桂林市聋校范喜梅老师表示。桂林市聋校自2018年以来,职高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学校高质量的办学和高就业率,吸引了广西各地初中毕业生到校学习。

“阳光家园”托起残疾人家庭稳稳的幸福

桂林市七星区“阳光家园”于2009年8月建成。是一所为残疾人开展日间生活照料、康复训练、技能培训、文化娱乐、辅助性就业和庇护性工作于一体的公益性托养服务机构。园内设有工疗室、技能培训室、居家能力训练室、娱乐活动室等,还建有户外球场、文体活动和器械健身场所。

image.png

图为机构里的残疾人在进行音乐课

初到”阳光家园”,便听到2楼传来的阵阵歌声,在音乐教室,残疾人学员们团聚在一起,正在演唱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感恩的心》,他们嘹亮的歌声为寒冷的冬日带来了一缕暖意。门外,高先生欣慰地看着自己儿子演出。“从培智学校毕业后,小高(化名)在家待了一阵,但是因为家里环境有限,活动不方便,久坐让小高的腰都出了问题,来到这里进行日间托养后,他每天都过的很有规律,在这里结识了很多朋友,性格也变得乐观开朗起来。阳光家园不仅为小高提供幸福便利生活,也为我们的家庭减负,我们的幸福指数有了明显提高。”高先生对小编说。

“机构里的残疾人虽然年龄差异大,但是他们相处融洽,许多家长早上把孩子送过来,下午来接,家长们可以安心的上班,缓解了他们不少压力。希望在未来'阳光家园'的暖阳可以照耀更多残疾人家庭。”桂林市七星区残联理事长张小红表示。2023年,七星区“阳光家园计划”项目实现托养16周岁以上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332人,其中机构日间照料39人,居家托养293人。2024年,七星区“阳光家园计划”项目仍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社会服务机构开展专业托养服务。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残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扣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鲜明主题,牢牢把握平等、融合、共享的价值导向,牢牢把握推进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的历史使命,牢牢把握推进残疾人共同富裕的目标任务,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带领广西残疾人共同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十四五”以来,广西残联已累计为11.2万人次16周岁以上精神、智力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托养照护服务。广西各级残联扎实开展“助残就业桂在行动”,截至目前,全区有2253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4527人次,带动1.03万家用人单位安排2.48万名残疾人就业,累计为近4.01万人次残疾人提供职业技能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