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努力打拼不轻言放弃,残疾人也能靠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凭着这股不向命运屈服的拼劲和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意志,小港街道下倪桥村,患有肢体二级残疾的张国平,用30多年时间,成立公司,做大企业,一步一步将公司年产值做到约600万元,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因病致残打击大,接受现实再振作
皮肤黝黑、瘦瘦高高,虽腿脚不便,却雷厉风行、行事果敢,这是采访时,张国平给记者留下的初次印象。见到他时,张国平正驾驶着电动轮椅,自如地穿梭在厂区里,时而询问员工们加工木材时有没有遇到难题,时而叮嘱员工操作机器时要加倍小心,时而询问订单还有多久才能完工,一刻也闲不下来。
张国平今年58岁,岁月在他脸上平添了些许皱纹,却没有磨掉他当年想打想拼、敢打敢拼的锐气,“我这腿也不是天生就是这样的,是后天因病致残。”
事情回到1976年,那年张国平14岁,正是活力满满、昂扬向上的年纪。有一天,他突然腰间疼痛难忍,家人原以为他只是吃坏了肚子,再加上家里条件不太好,就没当回事。在邻居提醒可能是阑尾炎后,父母迅速将他送至镇海的医院医治。
医生告知,张国平确实是患了阑尾炎,若是再晚来20分钟,将会有生命危险。手术后,张国平高烧不退,烧了将近一个月,在医院住了40多天。出院回到家不久后,他发现,自己的腿已经不能像之前那样正常行走了。14岁因病致残,这对年轻的张国平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
“当时感觉天都塌下来了,一时间完全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张国平永远忘不了那种绝望的感觉,他告诉记者,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心底出现一个声音,而且越来越强烈:“你的腿是站不起来了,但你的精神不能也跟着垮了,人生还那么长,难道要永远靠着别人活下去吗?”
慢慢地,张国平的精神重新“站立”起来,勇敢接受现实,跟以前一样去学校上学,跟平常一样生活。只是在这条路上,他要比以前更加努力,比常人走得更艰辛,“但我不怕,我已经做好应对一切困难的准备。”
夏卖冰棍冬贩芋头,赚得第一桶金
“腿脚不便,种田需要肩挑背扛,我干不了,究竟我能干什么工作,才能养活自己?”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张国平,小小年纪便经常思考这个问题。他发现,因为村里没有人卖冰棍,孩子们想吃根冰棍都得去隔壁村,而且冰棍成本低、收益快,发现这一商机的他还没等初中毕业,便干起了他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卖冰棍。
3分钱一根拿货价,4分钱卖出去,定好价格、进好货后,17岁的张国平骑着自行车,开始了他的“挣钱”之路。“刚开始不知道村里有多大市场需求,不敢进太多货,怕进多了卖不出会亏本,起初都是进十几根试试,待慢慢稳定了再增加进货量。”张国平说,虽然冰棍成本不是很高,但也是找父母拿的本钱,不愿冒太大风险。
那年夏天,张国平的冰棍卖得不错,小有收益,第一份自谋职业也算做得有声有色。“冰棍在夏天好卖,冬天谁会买,但我也不能歇着,还得另找一份活干!”张国平又开始琢磨,开辟挣钱新路子:冬天是芋艿上市的时节,去宁波批发市场进货,再运到镇海卖。就这样,他又开始了第二份自谋职业。
这份职业,可要比卖冰棍辛苦得多:凌晨,张国平就要骑着自行车赶到宁波批发市场进货,然后再拖着芋艿赶到镇海农贸市场售卖,因为去晚了可能卖不完。
辛苦付出总有回报,越是辛苦的活,自然赚得也多。“每次卖完,都能赚10多元。”张国平开心地回忆,不过,他也提到,因为体力比健全人要差,别人一趟能进200多斤芋艿,他最多只能运100多斤,要比人家少赚一半。因为腿不好,骑车摔跤也是常有的事。
从事木制包装,夫妻搭档共创事业
夏卖冰棍、冬贩芋头的小生意,张国平做了3年。有一年夏天,他刚进好冰棍准备进村售卖,突然天降暴雨,一下就是大半天,根本出不了门,所有冰棍都化了,而且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做芋艿生意也是一样,受天气影响较大,收入不稳定,都不是赚钱的长久之计,还是要另谋出路。”张国平一边做着小生意,一边不停思考。很快,他迎来了事业的新转机。
1982年的一天,卖完芋艿准备回家的张国平,偶然遇到镇海一家机械厂的老板。“那时企业还比较少,老板看我挺不容易,就问我能不能做木质包装箱,想不想试试做这一行。正是这句话,让我找到了转行的目标。”张国平告诉记者,他当即就答应了。
木质包装箱,这是20岁的张国平接触的一个全新领域,自己从来没做过,没人请教,也没地方取经。但是他丝毫没有退却,拿出攒的钱找村里买了一批木材和工具,按照老板给的尺寸和要求,开始自己研究、摸索,尽力将包装箱做得首先让自己满意。
两天后,心情忐忑的张国平带着成品去见了老板。“不错,你做得这个包装箱够牢固,一看就是花了不少心思。”老板细细看了一遍木制包装箱后赞许道。得到了老板的认可,两人自此成为了合作伙伴。
“家庭作坊,老爸是我的帮手,攒的几百块钱拿来做本钱,就这样开始了我的新事业。”张国平回忆说,期间的困难、辛酸太多太多,他已经记不太清了,反正应了“万事开头难”那句话。
由于张国平做事踏实可靠,产品质量又有保障,老板又给他介绍了新客户,还请了一个工人跟他一起干。
事业慢慢有了起色,张国平也到了成家的年纪。在姐姐的介绍下,他与同村的束丽明相识相知相爱,于1986年步入婚姻的殿堂,两人互相扶持,成为创业路上的好搭档。
缺少资金、人手有限、订单不多……20世纪90年代中期,张国平进入创业最困难时期,钱借不到,收益又太慢,资金周转困难,让他辗转难眠。“再苦再累,老婆都一直支持我,在她的帮助下,我们一起解决了很多难题,最后总算是渡过难关了。”说到这,张国平感慨不已。
20世纪90年代末,北仑的工厂多了起来,随之订单也增加了。挺过难关的张国平将家庭作坊变成了企业,成立“铁木器制品厂”,秉持诚信精神试图打开木制包装箱和五金这两个市场;2003年,经村两委协调和帮助,他租用了村里一块离家不远的土地,正式成立“兴旺木制品厂”,将事业逐渐做大做强。
倾注心血共同守护,尽己之力反哺社会
如今,兴旺木制品厂面积达1000余平方米,有员工25个,5年前还引进了全自动锯板机。“企业的成长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样才不会被淘汰。”张国平说,这个厂是他一辈子的心血,就像他的孩子一样,希望它越来越好,这样员工才能有个稳定的收入。
在张国平看来,他的成功,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付出和努力。企业里的25位员工都是老员工,年数久的干了20多年了,最少的也做了七八年,大家来了都不愿意走,这让张国平很欣慰,同时也给了他更多的动力。而在员工眼里,张国平凡事亲力亲为,将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公司,跟着这样的老板,他们也很踏实。
每天早上7点到晚上8点半,张国平都守在企业里,他说,只要自己身体能动,他就会一直干下去。因为深知谋得一份稳定收入的工作是多么不易和艰难,他时常告诫女儿和女婿,他们经营的不仅仅是一家企业,更关系到20多名员工的稳定就业问题,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无助之际被人拉一把的感受,张国平再清楚不过,所以他尽自己所能,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今年59岁的老徐身患智力残疾,是张国平企业里最老的一批员工之一。20多年前,当时还年轻的老徐一直找不到工作,张国平便让他到自己的家庭作坊里做钉箱子的活,这一干就到现在。“我不会辞退他,直到他不想干为止。”张国平坚定地说。
除了老徐和他自己,企业里还有2名残疾员工,他们是外来务工人员,因为这份工作在北仑稳定了下来,开启了幸福生活。
不仅让自己的生活过得越来越红火,还给其他残疾人做了好榜样,帮助了很多困难的人,张国平正在用他的实际行动,用奋斗书写自己的灿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