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现有持证残疾人31217人,其中精神残疾人4014人。近年来,邹城市着眼于精神残疾人服务需求,先后投入资金 2400余万元,以山东省长期护理险与残疾人托养服务、康复、护理补贴等政策衔接融合试点为抓手,融合残疾儿童康复机构、残疾人托养中心、“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残疾人养老服务机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5个平台,综合残疾人“教育+医疗+康复+就业+养老+托养”,开创了“1+5+6”精神残疾人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
一、加强孤独症儿童康复,深入推进康教融合
孤独症是一种心理发育障碍性疾病,是儿童精神类疾病的主要病症。邹城市现有残疾儿童康复定点机构5家,均具备孤独症儿童的康复工作资质,现有在训0-17岁孤独症儿童247名,近年来,累计为孤独症儿童进行了康复训练738人次。在规范开展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各儿童康复机构还大力推进康复教育融合,并结合全国“艺童益行”残障儿童帮扶计划项目试点建设,设立了绘画、朗诵、音乐、手工等文化艺术课程,多方面提升孤独症儿童能力素质。邹城市人民医院儿童康复中心依托市特殊教育学校附设了学前班,开展文化课程和美育培养,并在市特殊学校设置了评估室感统训练室、个别训教室等功能用房,配有孤独症与多动症障碍干预系统仪器、儿童综合能力测评及训练系统仪器等康复设备。邹城市星星宝贝特殊儿童康复中心、邹城市友爱特殊人员托养中心依托旗下幼儿园开展孤独症儿童的融合教育,在对每个孤独症儿童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为其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分别进行“一对一”个训指导,同时设置小组课(3-5人),内容涵盖感统、精细、认知、游戏、音乐、生活自理等。邹城市友爱特殊人员托养中心还设立了7至17岁儿童康复部,以结构化教学为主,重点为生活和职业技能训练。主要设置美术、音乐、手工、社交、情绪管理、生活技能等课程,根据每个儿童的实际情况,开展职业前期的技能培训,制定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训练计划,做到一人一技能一岗位,为其下步融入社会、提高生活能力打好基础。
二、加强重度精神障碍患者医疗救治,深入推进医康融合
为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医疗救治,邹城市统筹卫健、医保、民政、残联、财政等部门政策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医疗救助、精神残疾人免费服药等经费来源渠道,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制度保障范围,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持续完善精神残疾人医疗救助政策。依托邹城市精神卫生中心,对确诊为严重精神障碍的,及时纳入信息系统统一管理;需要住院治疗的,每年可享受3个月免费住院治疗,同时依据病人恢复情况,经专家会诊后确定是否延长住院时间;患者出院后还可享受免费服药政策,离院1周内,镇街卫生服务机构还将跟踪、反馈其基本治疗情况,并安排随访医生指导监督服药。近年来,共免费住院治疗4220余人次。
三、加强精神残疾人集中托养,深入推进医托融合
对16-59岁有集中托养服务需求的精神残疾人,邹城市依托邹城市精神卫生中心、邹城友爱医疗康复中心,对其开展集中托养服务,每人每月补贴服务资金900元。两处托养中心均具备医疗康复资质,不仅可以提供医疗救治、托养照料、康复训练、文体活动等服务,还为残疾人提供生活技能训练,强化精神残疾人生活自理能力。邹城市精神卫生中心投资建设了市精神卫生照护中心,专门为精神残疾人提供集中托养服务,精神残疾人在市卫生照护中心享受免费住院治疗政策到期后,需要集中托养服务的,可直接转入市精神卫生照护中心享受集中托养服务。近年来两处集中托养服务机构已集中托养精神残疾人600余人次。
四、加强精神残疾人居家托养和日间照料,深入推进康托融合
对于不愿集中托养的16-59岁精神残疾人,邹城市依托邹城市精神卫生中心、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如康家园等服务机构,推进精神残疾人居家托养工作。服务人员每周到其家中至少开展服务1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免费为其提供家庭卫生清洁、个人卫生清理、基础护理、康复健身指导、代办代购服务等。截至目前,全市共为300余人提供居家托养服务,其中精神残疾人54人。
对于无人照料又不愿集中托养、居家托养的16-59岁精神残疾人,依托全市22处“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为其开展日间照料服务,提供生活照护、代管代发药品、膳食服务、康复训练、心理支持、文体娱乐等服务。全市投资100余万元,为“如康家园”统一配备了社区康复器材,专业医护人员定期到“如康家园”为残疾人开展社区康复服务。同时,依托邹城市精神卫生中心、兖矿新里程医院精神科、邹城市心理协会等优势资源,组成心理干预专家组,定期到各“如康家园”为残疾人特别是精神残疾人提供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心理干预等服务,帮助残疾人走出心理困境。近年来,全市如康家园共为60余名精神残疾人提供了日间照料服务。
五、加强精神残疾人养老服务,深入推进医养结合
对于60岁以上精神残疾人,邹城市依托邹城市精神卫生照护中心、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等,为其提供养老服务。邹城市精神卫生照护中心配有专业的医护人员和服务人员,入住的精神残疾人既可享受养老服务,还能享受专业的精神诊疗服务。邹城市“友爱”残疾人之家也开辟了残疾人养老服务中心,面积2000余平方米,拥有床位50余张,房内监控、地暖、卫浴、厨具、空调等设施一应俱全,配有管理人员3人,护工26人。全市每年为2000余人提供养老服务,其中精神残疾人100余人。
六、加强精神残疾人长期护理,深入推进政策融合
结合承接的山东省长期护理险与残疾人政策衔接融合试点建设工作,邹城市整合医保部门长期护理险政策和残疾人托养服务、康复服务及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政策,将符合政策条件的失能半失能精神残疾人,及时纳入长期护理险服务范围,为其提供医疗专户、机构护理、居家服务等护理服务。目前已有101名精神残疾人享受了长期护理服务。
邹城市从精神残疾人的儿童期、少年期、成年期、老年期的不同需求出发,依托5个服务平台,开创的“医疗+康复+教育+托养+就业+养老”六位一体的精神残疾人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为精神残疾人服务、管理提供了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