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残奥会在淅淅沥沥的雨中落下帷幕,那些被记录下的精彩瞬间将会在记忆中永存。在11天的比赛日程里,媒体团成员昼夜兼程,奔赴每一个赛场,用心记录,讲好残疾人故事,见证着残疾运动员的奋勇拼搏,也关注着赛场内外的感人故事。巴黎残奥会火热的赛场余温尚未散尽,东八区就已经感受到了亚欧大陆另一端残奥运动员们的风采,记者们通过镜头和纸笔,把赛事一线的精彩瞬间展现给广大受众。
巴黎残奥会中国媒体团在主媒体中心(MPC)合影
2024年8月21日,巴黎残奥会中国媒体团一行19人抵达法国巴黎戴高乐机场。与以往的赛事不同,本届残奥会对记者们的考验在飞机落地那一刻便已经开始。没有四通八达的赛事媒体交通,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巴黎限定公共交通卡,以供记者们充分地发现巴黎之美,奔赴各个场馆。
在出发巴黎前,浙江卡游动漫有限公司等爱心企业向媒体团捐赠了服装、行李箱等,为他们在异国他乡的采访工作提供了温暖和支持。这份来自社会的关爱,让媒体团成员们深感温暖和鼓舞。
Métro|熟悉路线与场馆
法国有一句歇后语——“ métro, boulot, dodo”(地铁、工作、睡觉),法国人用这句话来表示因为工作繁忙而不得不三点一线的生活。10个小时的飞行疲惫还未褪去,陌生的城市,如何迅速适应巴黎复杂繁琐的交通系统是媒体团迎来的第一个挑战,稍作休整,记者们就开始穿梭在地铁、火车、电车之间,用脚步丈量巴黎城,铭记酒店到各个场馆的交通路线,刚刚落地巴黎的记者们也真正地体会到了“法式生活”。
媒体团成员行走在在巴黎地铁通道中
媒体团成员在地铁中
记者在主媒体中心登记
媒体团成员在搭乘火车前往赛场
开幕前,记者采访中国体育代表团田径运动员、教练员、机械师
记者在残奥村采访中国体育代表团团部竞训组有关同志
赛前,记者们探访了各训练场馆、比赛场馆以及残奥村。关注场馆的无障碍设施、志愿服务、运动员保障、科技助残等方面,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只为呈现最全面的报道。
Boulot|奔波采访
随着各项赛事陆续展开,采访报道工作也变得日益繁重。为了不干扰运动员们赛前训练与赛后休息,记者们每天一大早就带上采访设备,匆匆踏上地铁,争分夺秒地前往各个赛场。他们深知,每一次的采访和拍摄都是对运动员们辛勤付出的致敬,也是对观众期待的回应。
在赛场上,他们用心记录着每一个精彩瞬间和动人时刻,无论是运动员们的奋力拼搏,还是他们之间的友好互动,都成为了记者们镜头下的珍贵画面。他们努力保障采写、拍摄的质量,力求将最真实的赛场故事呈现给观众和读者。
人民日报社记者李洋表示,“之前写过很多关于残疾人体育的报道,当深度参与采访后,还是有很多触动心弦的时刻,从竞技层面来讲,虽然运动员肢体残疾,但他们都在各个项目上奋力拼搏;从精神层面来讲,中国运动员一些友好互动的瞬间也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队员之间相互鼓励、教练团队默默奉献、各国运动员之间的互动交流等等。巴黎残奥会落下帷幕,但是我觉得给人心里留下的那份感动和鼓舞是持久的。”
Dodo|夜以继日
如果说巴黎人在“地铁”、“工作”之余,还能凭借“睡觉”短暂纵享巴黎之美的话,那同在巴黎的记者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地面之上,巴黎铁塔一如既往地闪烁,向每一位看到它的人致敬;地面之下,只有抵达或离开的地铁向每一位拖着疲惫身躯的媒体人敞开胸怀。无论多晚,执笔耕耘的记者们都要第一时间将残奥会最新消息发布出去,为观众带来精彩的赛事报道。
当谈到参与本届残奥会宣传报道工作感受时,记者的感受颇多。中国残疾人杂志社记者徐俊星表示:“作为一名残疾人事业的新闻工作者,这些年我参与了多次国际国内残疾人体育赛事报道。此次紧张而充实的巴黎残奥会采访工作,给我留下了一段难忘的记忆。巴黎残奥会,是一场超越自我的盛会,残疾运动员们用顽强的意志挑战身体的极限,用行动诠释着不屈不挠的精神,是一场充满温暖与感动的盛会,各国运动员既是竞争对手,更是彼此的朋友和伙伴,是一场传递希望的盛会,为残疾运动员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给残疾人你带来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希望。今后,我将把这些宝贵的经历和感受转化为动力,继续为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用笔和镜头,记录下更多残疾人的精彩故事,传递出更多的温暖与希望。”
浙江日报记者彭鹏也表示:“虽然此前曾参与过不少体育赛事报道,但是作为省级媒体派员出境全程参与残奥会的报道还是首次。以往报道更多地是关注于体育赛事本身,此次巴黎残奥会的报道对于我自身而言更多的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有幸跟随中国体育代表团一同出征,全方位、全场景的参与报道,见证了运动员们赛场上奋力拼搏、精彩夺金的激情时刻,看到了赛场下不同国籍、不同项目的残疾运动员之间相互友爱、关心互助的动人瞬间。作为媒体记者,我们不仅要关注残奥会本身,更要积极推动残疾人体育事业、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更好地为残疾人鼓与呼。”
(图片及供稿: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