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基层儿童工作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困境及流动儿童的基层服务能力,由广州市南沙区民政局指导,北京慈幼儿童福利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作为技术支持方的“南沙大湾区困境流动儿童基层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基层三级未保工作队伍系列赋能培训活动近期在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举行。
该活动是“南沙大湾区困境流动儿童基层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一部分。“南沙大湾区困境流动儿童基层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由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南沙区民政局、救助儿童会、北京慈幼儿童福利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等于今年3月联合发起,集结了智库研究机构、国际组织、本土社会组织、以及来自粤港澳三地专家学者的力量,旨在通过基层专业服务探索出有效经验,为流动儿童保护服务提供模式样板。
今年4月,该项目的第一场能力建设活动“2024年港湾街道未保工作队伍赋能工作坊(第一期)”在海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成功举办。为期两天的工作坊活动在课程设计方面充分围绕南沙区基层儿童保护工作特别是困境流动儿童保护工作中的难点和痛点进行。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的黄放、石硕,广州市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黄结笑3位老师作为本次活动的授课专家,为港湾街道工作人员、社工站以及15个社区儿童主任和驻点社工带来《儿童主任和儿童督导员工作职责》《儿童权利》《儿童保护工作的资源链接》《儿童风险发现与排查》4门课程的授课。共有26名学员通过考试并获得结业证书。
6月25日,为进一步提高广州市南沙区基层儿童福利和权益保护工作队伍政策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北京慈幼儿童福利研究中心儿童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石硕和专家张潇在黄阁镇便民服务中心完成了首期基层三级未保工作队伍的赋能培训。本次培训从实际出发,针对基层工作具体情况,为180名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带来了4门关键的课程,包括南沙区流动儿童情况需求、儿童福利与保护政策、基层三级儿童个案处置机制和儿童风险评估工具的使用方法,切实反映了南沙区基层儿童保护工作者的实际工作需求,体现了该培训的实际性和有效性。参与者们普遍认为课程内容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对今后展开基层儿童保护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夏日热情蔓延,项目在港湾街道海湾社区、南沙街道海庭社区精心策划的暑期儿童活动于7月30日、31日和8月13日、14日举行,活动邀请资深家庭教育培训师和儿童活动引导师周桂英、罗丽华、高嘉慧共同为孩子们打造了一个充满乐趣、学习与成长的精彩假期。
在“社区安全历险记”主题活动中,小朋友们化身小小侦探员,一步步解开社区安全谜题。在“儿童赋能—残障平等”主题活动中,儿童对于残障群体的特点与生活有了初步了解,在桌游拼图中,孩子们集思广益,通过团队配合,拼凑出一块完整的图案,拼接起不同群体间理解与尊重的桥梁。活动中,老师引导小朋友们发散思维,让小朋友们主动去发现情绪的多样性,并通过绘画的形式来反映小朋友们对于本次活动的理解与感悟。本次活动共开展6场儿童主题活动,服务共惠及113位青少年儿童(包含困境流动儿童)。
8月下旬,项目的基层三级未保工作队伍第二期赋能培训活动在南沙区举行,本次培训的授课专家分别是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的石硕、救助儿童会家庭保护项目组的冯浩殷以及广州市从心力行社会服务中心的廖文霞。3位老师为广州市南沙区10镇(街)的儿童督导员、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工作人员,社区儿童主任、儿童社工等一线儿童工作者带来《儿童心理健康》《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发现》《儿童心理健康个案工作与资源链接》3门课程。课程的设置与讲解层层深入,共有187名一线儿童工作者完成本次培训内容。
学员们表示,在本次培训中,自己不仅更深入地了解了儿童心理健康及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等知识,也学习到了更多儿童心理健康干预的技巧和方法,对今后如何及时发现儿童心理问题以及如何做好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工作都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北京慈幼儿童福利研究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联合粤港澳大湾区(南沙)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联盟单位,共同为推进南沙区及粤港澳大湾区儿童福利与保护事业努力。通过专家培训赋能、人才能力建设、工具开发推广、资源共建共享、制度合理完善等措施,多维度、全方位、高效率地推动南沙区基层儿童福利和权益保护工作水平提升,形成“南沙经验”。